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于自然对话山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示范区设计作为商品房项目系统的展示与检验,近来日益受到地产商和购房者的重视,并成为当前引领设计思潮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重庆金科御临河示范区设计方案剖析入手,提出尊重自然,融入环境的立意与理念。通过对规划选址、建筑体量、室外空间、材料研究、细部设计的不同层面的设计思考与实践,贯穿融于自然、对话山水的核心思想。
  关键词:示范区;自然共生 重庆山水;人居文化
  1  研究示范区设计的现实意义
  示范区设计作为项目系统的展示与检验,近来日益受到地产开发商的重视,并成为当前引领设计思潮的重要课题。然而现有的高品质示范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细节和材料的堆砌,充斥着炫目的商业属性,鲜有从建筑或场地本身的立场出发,研究项目此时此地应特有的内在精神的设计思想。重庆金科御临河项目的实践,让我们得以摆脱外在审美,从更根本的场地背景出发探寻一种与自然环境极尽契合的示范区模式。从项目建成后的业主和公众反响,我们欣于得知,示范区建筑设计亦可不依赖于炫耀华丽的外衣,场所内涵的塑造和精细工艺的流露就能使得大众感知到设计的力量和建造的品质。
  2  项目背景资料
  2.1  项目区位
  金科御临河项目座落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龙兴腹地,西接两江大道,东邻御临河,远眺明月山,怀抱御临湖公园景区。整片场地具备优质的自然风貌基底,并呈现出典型的背山面水、高低起伏的重庆山地地形特征。临近的龙兴古镇作为重庆保存最为完好的历史文化名镇,六百年间沉淀了极具巴渝特色的人文底蕴。由此,如何纳入原生景观资源,协调场地高差,建构适应山城文脉的人居环境成为本项目的设计主题。
  2.2  整体规划
  项目整体规划将着眼点放在观湖视线与场地高差的处理上,建筑均朝向湖面排布,并依山筑势构建“层层跌落、户户观湖”的台地式布局。平面规划则以一环多轴的空间结构,有效串联起滨湖公园环道、中央城市绿轴、社区景观主轴、城市开敞空间等不同层级的绿化空间,延展出整个片区的生态脉络,使场地积极地融入到山地城市的整体态势之中。
  2.3  示范区选址
  示范区选址需在项目整体规划时同步考虑,满足先行性、可达性和可视性的布局要求,重点梳理人行参观看房流线和车行停车流线的安排。本项目示范区选址于项目核心地块临湖区域,既有得天独厚的观景视野,又与北部城市道路紧密衔接,便于人车到达。同时,地块作为项目三期工程的商业功能用地,能在前期预留出充足的景观展示场地和停车空间,便于施工的时序安排,改造量能控制到最低。
  优越的选址条件使得售楼处建筑南侧可以延湖面展开,形成开阔的观景面,背部群山环绕,绿意盎然。我们希望建筑于山水之间能够实现“图”与“底”的最大程度的互益共生,建筑掩映于自然,自然亦能通过建筑空间更好地被观众观赏和感知。示范区设计从选址上就明确了服务于环境的设计思路,利用空间氛围的营造强化场所情感,传递人与自然的连接。
  2.4  建筑体量
  建筑与空间有着自己的温度和性格。重庆这座城市兼具码头文化的开放直率与巴渝文化的纯朴刚劲。对售楼处建筑的考量,我们希望塑造一个简朴而有力的形体,在呼应重庆的城市性格的同时,让建筑以低调的个性与纯粹的体量突显场地本身的特质。其次,金科御临河作为两江新区向生态地带的一次开拓,我们希望它同样能回归建筑与环境之本源,摈弃过多附加的风格和繁复。近林远山的绿意与静谧,面湖而居的舒卷与豁然,建筑应成为环境的载体,构建出富有自然意趣的生活空间。
  两层建筑体量沿湖面借势延展,建筑一层设计为全通透玻璃幕以实现内部观湖的全景视野。上层体量悬挑于空中,以简洁的折板形态构成多个景框,与外部环境产生互动。实体部分利用石材和金属两种不同材料形成相互套叠的效果,使整个建筑呈现出现代雕塑般的张力。整体风格现代简约,线条流畅凝练,天然去冗余雕饰,清新似湖畔萤石。超白玻的特质很好的协调了建筑与所在场地的关系,用轻透来对话山水,从而使作为”图”的建筑以谦和的姿态融入自然之“底”。整个建筑仿佛漂浮山水之间,融于烟云之中,如沐幻境。
  2.5  室外空间
  示范区的室外空间作为售楼处建筑空间的延续和与场地整体环境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售楼期间作为整个项目的景观浓缩表达,需要调动观者的一切感官,勾勒理想生活方式的情景,使观者对项目产生情感认同。依据设定的参观流线,逐步营造松紧有致的空间体验和视觉亮点,强化形象入口、转换空间、中心景观等节点的塑造。
  示范区入口大门是激发观者兴奋点的第一仪式空间,风格与售楼处整体风格一致,以折板的形式表现出如钻石般的造型效果。线性灯光与古铜色铝板相互衬托,体现出精致的质感和神秘氛围,将观者迅速带入情境之中。
  金科御临河项目的前场空间设计打破常规展示区的空间结构,因地制宜,以山河湖泊之形,营造场地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前场大面积的水院犹如一面自然之镜,将各种光影融为一体,以自然本身作为装饰,凸显宁静天然之感。水院蜿蜒的步道取自御临河流动的形状,迂回的动线设计也有利于在紧凑的区域里展示更多内容。经步道穿过建筑室内,到达后场的滨湖观景台,进入另一个开阔天地。在这里可以远眺整个湖面、浅滩、绿林及远山,通过路径组织将无限的自然的大空间纳入到有限的示范区范围内,并成为叙事的关键节点。观景台利用无边镜面水池作为室内与湖面的过渡,强化建筑与水的整体关系,顺势而下的跌水台阶消解了湖边坡地高差,使视野得以向湖面延伸。
  2.6  材料研究
  售楼处立面材料简练通透,反差明快,注重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细腻的感官体验。底层超白玻不仅仅作为物理上的透明概念,视觉上的相互渗透,在连续运动中拓展了对空间的感知,让人忽略了室内外的界线,仿佛置身大自然。如同德劳内《共时的窗子》,通过表达玻璃难以捉摸的反射性质,在画面中呈现出一种空间感和不确定性,力求“剥离立体主义的韵律句法,尝试发掘其诗性内涵”。在此处,玻璃的介入亦让建筑与环境产生交叠,整合了彼此关联的部分,为实现场地意义提供了解决方案。
  沉香米黄石材勾勒出二层的悬挑框架,其沉稳温润与大面积玻璃的明净透亮形成质感和虛实的强烈反差。同时结合斜切面母题,在稳定的建筑体量中实现局部变化,有静中取动之意。古铜色不锈钢的金属材质搭配米白色石材,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边框层次,并在入口处定义出建筑的主要空间,以呼应建筑前期的销售功能和时尚需求。石材、金属、玻璃三种元素以简洁的形式产生极致对比,又在环境与光影中浑然一体,营造出丰富生动的场景感。
  2.7  细部设计
  越是简单越苛求细节。在三种材料的分缝设计中,通过多次尝试不同的组合模数,追求从上到下全缝对齐的细致效果。最终选用600mm与300mm的大小缝划分石材,金属和玻璃以900mm的倍数对位划缝。变化而有致的材料拼缝丰富了近人尺度的细节,也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性和品质感。
  入口处L型的不锈钢挑檐也体现着精致的细节设计,檐口通过斜切、双层收边等精细化处理,打造出轻薄飘逸的视觉感受。两侧层层递进的不锈钢格栅及嵌入其间的竖向灯带效果,如徐徐推开的帷幕,作为点睛之笔,强化了迎宾的仪式感与引导性。门扇设计着重呈现凝练的细节和精细工艺的质感,以现代美感探寻中式内涵。
  3  结语
  这是一次与自然合奏的设计实践,我们追求基于原生态场地的情境体验。从整体规划到建筑设计都“自然而然”为之,让建筑去风格化,脱离标准范式,以内敛隐逸的建筑形体和简洁质朴的形式语言阐释示范区与环境间最清晰纯粹的关系,延续重庆山水人居的独特文化。溯本清源,寻求人与自然的精神契合,还原设计的真实要义。
  参考文献:
  [1]  [美]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 著;金秋野、王又佳,译,《透明性 Transparency》[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52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