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的城市历史街区复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历史街区的复兴对于城市的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复兴历史街区的过程需要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的历史街区复兴理论对于历史街区所具有的价值、历史街区复兴的目标、关键步骤和具体策略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历史街区的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理论;史蒂文・蒂耶斯德尔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0)06-17(5)
  作者简介:王世军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 副教授;高飞 同济大学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历史街区的品质和价值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人们日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历史街区的复兴对于城市的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显而易见的是,把所有的历史街区都变成博物馆或博物馆区加以保护并不是明智之举,而通过复兴历史街区使其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功能中去,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表现。然而,目前在复兴历史街区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历史街区的价值、历史街区复兴的目标、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步骤、历史街区复兴的具体策略等都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将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的历史街区复兴理论进行梳理和介绍,以便为具体的历史街区复兴过程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一、历史街区的价值
  
  (一)历史街区的定义
  我们首先有必要理清历史街区的定义,以便在特定的框架范围内探讨街区的相关特性和问题。史蒂文认为,历史街区是指那些保留了历史完整性和内聚性的街区,与那些更大空间范围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碎片有本质区别。街区的范围限定或确认可以通过三种方法――划定物质边界、独特的街区个性和特色、功能和经济方面的关联性来完成。
  1、边界。历史街区可以通过模糊或明显的边界来限定。边界既可以通过地形地貌、自然的障碍物或地界来限定,也可以为了管理的方便而人为决定。清晰的边界有利于强化街区的认同感,便于街区内部功能、经济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互动,也有利于促进街区这些不同方面的共同发展。
  2、特征与个性。历史街区的特征与个性具有“内在的可识别性”和“外在的可见性”这两重特点。所谓特征与个性既可以通过街区的砖块或灰浆得以显现,也可以经由街区的各种传统活动形成,并且同时具有物质和功能这两方面的尺度。
  3、功能与经济方面的联系。经济上的聚集性活动和功能方面的整合都可以成为一个街区的特征。因此,在街区复兴的过程中,有必要在经济整合与功能振兴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二)历史街区的价值
  史蒂文认为,历史街区的品质和价值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得到正确的评价。在20世纪60年代,它们还只被认为是破旧不堪、应当予以拆除并实施综合开发的地方。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识和重视源自人们对现代城市趋于雷同、丧失个性的担忧。在不断抵制全球文化同质化的倾向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历史街区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美学价值。历史街区独特的品质构成了其内在的美学价值。历史街区因其古老而珍稀,因其特有的场所感而令人回想起一个拥有真实技艺和个性魅力的时代,从而使人产生一种本能的认同感。
  2、文化记忆的价值。历史街区不仅体现了美学或视觉的连续性,还具有很重要的文化记忆的连续性,这种文化记忆构成了理解我们所生活的时代的基础。保留特定的遗产和地方记忆不仅有利于人们建立文化认同感,更能够使特有的社区精神和文化传统得以延续。但由于保护什么样的遗产完全由那些拥有选择权的人按自己所认识的历史来决定,因此保护工作难免包含一些特殊的意义和扭曲的价值观,从而使得历史街区变为一种政治化的“遗产”,这是在其复兴过程中需要特别审慎定夺的。
  3、经济与商业价值。历史街区不仅具有美学、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还具有实际的经济或商业价值。历史街区内建筑的稀缺性、实用性,以及市场上实际存在的需求和购买力使得历史街区的经济和商业价值得以实现。从现实角度来看,历史街区的保护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而其经济与商业利益不仅是大部分保护行为的动机,更是开展其他保护行为的基础。
  4、资源的价值。历史街区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其建筑、环境和功能的多样性上。简单地说,建筑整治比全部重建的代价要低廉得多,建筑的再利用也能促成对紧缺资源的保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建造过程中能源和材料的消耗,从而提高了资源管理的水平。
  
  二、历史街区的复兴目标
  
  历史街区的保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早期简单化的注重限制性保护措施的制定到以后的推动街区振兴与整合的演变过程。史蒂文认为,成功的历史街区的复兴应当在物质环境、经济和社会诸方面表现出来,从而使历史街区再度变成城市中十分活跃、充满动感和生机勃勃的地方,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富有魅力的适合于投资、旅游、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区。
  
  (一)物质环境的振兴
  由于经济社会等宏观背景的变化,历史街区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过时现象,或是由于建筑的布局不再适用于过去所设计的功能,或是因为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使用者的标准和要求。而成功的物质环境振兴则意味着充分协调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业已过时的功能与当代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功能重组、功能更新使得其总体形象得以改观,从而产生一个有吸引力的、维护良好的公共领域。
  
  (二)经济的振兴
  若仅有物质环境方面的更新,而没有合理的经济和商业目标的选择,历史街区的振兴将是难以维持下去的。经济方面的振兴是历史街区全面复兴过程中关键性的引导因素和长期维持的基础。成功的经济振兴意味着通过积极利用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的空间来增加街区的经济效益,这既需要进一步刺激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资产的成长和充分的利用,也需要促进私人领域的生产性设施建设来支付维护公众领域所需的费用。
  
  (三)社会的振兴
  历史街区社会的振兴不仅仅需要活跃的物质环境和经济活动,更需要保留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阶层,即保持多元化社会和本地居民,保持社会结构和当地族群的完整性。“把人和房子一起保护起来”有利于街区中公共领域的振兴,使得其中的社会性活动场所富有生气和活力。但史蒂文认为,“绅士化”过程是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对于“绅士化”程度的控制和把握。
  总之,历史街区融入鲜活、动态的城市生活是实现其全面振兴的有效方式。保护并不意味着将其封存在历史里,而应该将其视为“城市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所出现的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特殊的城市更新方式”。
  
  三、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功能转换
  
  史蒂文认为,在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到街区的保护这一变化之后,还必须从物质环境的保护进化到历史街区社会经济结构与功能的全面振兴之上。如果说历史街区保护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保留既定的历史环境,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状态与文化特征的话,那就应当想方设法使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空间成为能够接纳某些现代和未来城市功能的容 器,并通过合理而必要的保护、修复与整治措施,适当提高这个容器的适应能力。这才是一种可持续的保护与振兴策略,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真实性原则的真谛所在。这就意味着在历史街区复兴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外在的物质环境的保护与内在的街区功能的更新,将历史街区的景观特色、传统文脉与文化内涵嫁接到新的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从而使其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功能的转换是历史街区重获新生的必由之路,也是其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而历史街区新功能的定位与选择则必须建立在以下认识之上:
  
  (一)将历史街区置于城市的整体环境中重新定位
  历史街区的形象特征和功能品质都与城市整体密不可分,因此不能孤立地对它们进行考虑,而应置于城市和区域整体的文脉中,即历史街区的新功能定位必须是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中的一部分。振兴历史街区的目标应该是使它们融入到城市的整体功能中去,成为城市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变革的一部分。城市历史街区作为这个经济驱动力的一部分,它们极少能够独立于其他城市功能区,并且常常与城市的其余部分有着共生关系,因此它们的发展必须在城市背景下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
  
  (二)充分认识街区的资产和资源,确定街区的适当角色
  为历史街区确立新的角色和功能需要一种洞察力,成功的功能转型是建立在对潜在需求的准确探查和街区自身资产和资源的考察之上的。因此,在振兴历史街区的过程中,必须把街区特有的历史遗产、传统和场所感与当代的经济需求、政治和社会状况结合起来。同时还要使街区固有的传统活动顺应时势而变,根据其自身特点获得新的功能、培育新的竞争力,利用新的经济活动来替代或补充街区内那些业已衰落或已经消失的功能。
  
  (三)创立一种多样化的经济基础,并在不同的需求中取得平衡
  单一功能的街区很难持续发展,而通过发展一系列功能来实现历史街区的振兴,才能确保其更长久的兴旺。因此,历史街区的振兴必须追求一种多功能的发展策略。但发展多功能的混合街区也需要在“聚集特殊功能以形成地区特征并从经济整合中获得利益”与“通过一系列不同功能振兴街区之间”取得一种平衡。
  
  (四)有效管理“两个不可避免的相互对立的过程”
  历史街区的振兴包含着两个不可避免的相互对立的过程,即建筑和街区的振兴与保护。前者力求适应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后者则试图限制变化,以保护历史建筑和街区的特点。这就要求决策者既不能抛弃过去,又不僵化地固守过去,而必须将遗产转化为地方感的源泉和创造未来的基石。正如林奇所言:
  “为了现在及未来的需要而对历史及其变化进行管理并有效地加以利用,胜过对神圣过去的一种僵化的尊重。”实际上城市历史街区的物质形态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一个不能改变的环境会招致自身的毁灭。我们偏好一个以宝贵的遗产为背景并逐步改良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能追随历史的痕迹而留下个人的印记。”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各种历史建筑存在的街区是特定地区时代变迁的见证,场所感和连续性体现出特殊的价值,可以用保护政策来减弱物质环境的突变,要在保护过去历史安全的前提下创造辉煌的未来。史蒂文反对僵化地理解历史街区的保护,反对在某种程度上把遗产作为抵制变化的安全区和庇护所。同时他还警告,要避免盲目崇拜历史精神,如果走入另一个极端,将整个建成的环境都保护起来,就会使城市的进化和发展完全停止,使城市肌理和结构陷入僵化。
  
  四、历史街区的多元化复兴策略
  
  在分析了历史街区的价值、复兴目标和复兴的关键之后,史蒂文进一步提出了历史街区复兴的多元化策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产业发展模式
  如前所述,历史街区复兴的关键是街区功能的转换,而恢复其经济的活力则是复兴的基础和动力,因此,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和确立对于历史街区实现功能转换与经济复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的振兴是许多历史街区正在努力开辟的新功能。将街区中的历史资本加以整合,并配以必要的措施用于旅游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对于历史街区经济的发展和活力的恢复都不失为良策。但史蒂文提醒说,以旅游和文化产业为先导的振兴模式必须培育鲜明的街区特色和品质,充分考虑街区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避免因急功近利而陷入发展的恶性循环圈。
  2,以住宅建设为先导的振兴是历史街区复兴的又一发展模式。居民24小时的日常生活对城市街区的活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城市中心的各种设施也形成了更大的内在需求,同时还丰富了街区功能,提高了用地的混合性。所以,为了振兴历史街区,许多城市都在努力发展居住功能。但历史街区居住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必须妥善处理人口置换的问题,平衡好保留原有居民和吸引新居民之间的关系。另外,居住功能的开发还涉及对建筑遗产的功能转换和有效利用问题,避免大规模的重建对原有建筑空间和环境的破坏。
  3,工业和商业街区的振兴是指通过吸引新的工业或商业活动来实现街区的功能重建。这些街区往往本身具有商业和工业功能,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能在不同的程度上显得过时,因此需要通过功能更新与重组来实现新的发展。工业和商业街区的振兴是合理的法规制约、良好的资金周转、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及有效的管理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考察和完善。
  总的来说,以旅游、住宅、商业为动力的复兴策略从本意上说并没有过错,“因为它意味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所拥有的文化与经济双重价位都得到承认,有可能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并按照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有序更新”,但在实施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伴生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目标、策略以及进行实际开发的过程中审慎而行。
  
  (二)小规模的开发方式
  大规模的、相对单纯的街区建设不可取。这样的再开发模式不仅对于小企业和小型商业活动具有严重的破坏性,还会因为土地使用模式的简单化而取消了原先的“角落”和“缝隙”这些虽然容纳经济功能不强、但对街区活力和吸引力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性活动空间,甚至还会瓦解街区原有的生活和交往模式。因此,小规模开发方式在保留历史街区的场所精神和环境氛围上显现出了独有的优势。小规模的开发方式包括将历史地段以较低的租金出租,以便为那些经济效益低但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活动在城市中提供一个生存空间;小规模的开发方式还鼓励对建筑底层进行积极的利用,如零售、酒吧、俱乐部、画廊以及其他文化设施,这既有助干活跃街道、提供繁荣的夜间经济,也能够使街区更安全。
  
  (三)多元化的开发机制
  多元化的开发机制既体现为开发模式的多样性,也体现为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开发模式的多样性如前所述,参与主体的多元性则体现在历史街区复兴过程中不同部门和团体的广泛参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协作参与,以及各个公众团体和其他活动家的广泛参与既有利于决策方案的科学选择,也有利于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还能在某种程度上确保居民的主体利益和需求。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目的的多样性,这就需要决策者以审慎而恰当的方式来管理多元的需求,并且在各方利益与街区发展需求之间谋求一种平衡。
  
  五、结语
  
  总之,史蒂文・蒂耶斯德尔的历史街区复兴理论确立了以历史街区多样性的品质和价值为基础,以实现街区物质、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为目的,以其功能转换为节点,以多元化的复兴策略为手段的历史街区保护和复兴模式,为我国的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振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指导,为历史街区的发展和未来指明了方向。
  
  (责任编辑:张吉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8636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