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风险日益增加,使得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搜集了近十年相关文献,从“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指标选取”、“风险评估方法选取”3个角度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做了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为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学者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风险评估
  DOI:10.16315/j.stm.2015.06.009
  中图分类号:C31
  文献标志码:A
  由于农产品具有区域性、易腐性、季节性等特点,加之人们对农产品的必须性需求等原因,农产品供应链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供应链所面对的不确定性更大,风险也随之加剧。因此,作为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管理前提和基础的风险评估研究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范围狭窄、起步较晚,使得研究文献匮乏受限,不能整体反映现阶段所应有的研究水平。本文通过归纳梳理相关文献,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进行了多角度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1 文献分析
  大部分文献研究的内容和角度是: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风险评估指标选取、风险评估方法等,本文按着此思路进行如下综述:
  (1)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综述。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Tang认为供应链风险由供应链固有不确定性引起的运作风险(需求不确定、供应不确定、成本不确定)和人为或天灾引起的扰动风险(地震、洪水、台风、恐怖袭击和经济危机)组成;Bai-ley把供应链风险划分外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运作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细分了21种风险,提出应用综合性风险管理策略来降低风险;Cavinato分别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关系网和创新网等5个方面分析了供应链风险;陈小霖等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特征,指出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5类:协调组织风险、技术风险、信息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质量安全风险;邓俊淼认为由于中国农业的政策制度和经营环境特殊,需求风险、管理风险、供应风险、环境风险、制度风险和信息风险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风险;蒋有凌等通过对比分析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合作范围风险、合作者能力风险、道德风险、垄断风险、企业文化风险、信息传递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物流风险、组织风险、库存风险、博弈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法律合规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战争风险等15种,并将人工神经元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综合评估模型,确定各指标对供应链总体风险的影响;杨为民利用统计熵理论结合系统模型的方式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的产生机理,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分为内部微观风险和外部宏观风险,并指出企业外部条件所引起的负熵流变化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对两种风险深层次的解释;李晓宇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分为:成本风险、利益分配风险、供应链结构风险、信息技术风险、物流风险和环境风险;于亦文从供应链各节点内部风险的形成、各节点间相互作用风险形成、外部环境风险形成这3个角度详细的分析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来源;刘雪梅等将风险来源分为以下5类:内部管理风险、合作风险、信息风险、质量安全风险、市场风险,并指出供应链企业的“自我膨胀”是风险的基本原因;康彪通过对“农超对接”供应链实例研究,指出农产品供应链的内在风险因素包括合作关系风险、道德风险和管理风险,外在风险因素包括市场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政治经济环境风险和技术因素风险,并对每类风险进行了进一步解释;霍红等以零售商为核心进行研究,将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信息风险、物流风险,外部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刘少平等认为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来源于外部不确定性引致风险、自身的不确定性引致风险及信息不对称引致风险3大部分,并将每部分风险进行了细分;张广胜通过分析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归纳为供信息、需求、环境、合作及物流等6个方面的17个子因素,其中供应风险包括农产品数量和农产品质量,需求风险包括需求突变和消费者偏好,信息风险包括信息传递速度、信息真实性和信息共享,环境风险包括经济危机、政治影响和自然灾害,合作风险包括利益分配、道德风险、文化差异、协作机制和价格风险,物流风险包括交货延迟和产品损失;颜波等根据物联网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在风险归类时按照物联网的3个层次(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把整条农产品供应链上的风险进行归类,更直观地体现了物联网这一特殊情境。其中感知层风险包括温湿度控制设备故障风险、反应滞后风险、采购风险、配送风险、GPS定位风险、货物丢失风险。网络层风险包括信息风险、物联网标准风险、IT技术风险、网络间断风险。应用层风险包括合作风险、运营风险、需求风险、供应风险、竞争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社会经济风险。
  根据供应链风险来源进行因素分析简单直观、便于理解,但是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从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使得研究浅显相似;针对特殊领域、特殊对象进行因素分析,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更好的把握特定类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但是此类相关文献较少,有待优化。
  (2)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综述。指标选取就是通过评价风险的影响因子,按照一定原则对这些风险因子进行检验筛选,最终得出具有可行性的风险评估指标。
  Jaffee等在报告中选出市场风险、物流风险、基础设施风险、管理运作风险、政策制度风险、自然风险、环境风险作为评估指标,利用情景分析法,构建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新方法;Bames研究了在连续的供应链中二级供应商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张彦如以简单可测为原则,选取事故发生率、运输时间延误、发货调度延误、自然灾害4个指标,利用模糊评价原理对供应链风险进行了评估;Trk-man等提出了一种供应链网络风险评估为指标的概念模型;林朝朋立足猪肉安全隐患问题的研究,以生猪饲养、生猪运输、屠宰加工、冷藏储存、肉品销售等因素为指标,建立了生鲜猪肉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估指标体系又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因素层进行细化分析;Sne11选取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指标,分析了合作者彼此的行为对供应链风险的影响;郎济芳通过分析蔬菜供应链自身特征及整体风险,运用德尔菲法筛选出风险评价指标,并建立由产品风险、网络信息风险、组织结构风险和环境风险4个首要指标、10个次要指标和29个细分指标组成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许金立在研究农产品物流运行协同风险的过程中,选取博弈风险、信用风险、信息风险、制度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利益分配风险和能力风险等指标进行分析;晚春东等采用专家可信度法来确定各影响指标,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水产品供应链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刘乔等从内生和外生2个角度进行风险指标筛选,将内生风险因子分为质量风险、技术风险、组织管理风险和物流风险,外生风险因子分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刘永胜等选取供需风险、信息风险、合作风险、物流风险和环境风险5大类作为目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扩展了风险要素,运用解析结构模型分析了风险要素之间的关系;张东玲等以质量安全为基点,选取供应链的质量控制因素为指标,建立了农产品供应链质量系统集成结构,采用语言信息处理,将呈现出的面板数据特征信息进行有效集结,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联立方程模型,给出了定量风险评估分析方法,并结合山东省蔬菜供应链的调查信息进行了实证研究;李亚楠等从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自身特征出发,选取管理风险、需求风险、技术风险、流通风险、信息风险5个指标,构建了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理论结合熵权法建立基于物元分析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价模型。   由以上综述可知,更多的学者倾向于研究供应链整体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而对相关企业的风险评估指标选取研究非常少,并且指标选取相对分散,缺乏针对性。
  (3)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综述。随着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方法被应用到风险评估中。Bechini利用系统建模,设计了农产品安全追溯的信息共享模型,提出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实现对农产品的实时追踪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控制的概念;邓俊淼基于农户交易风险视角,从风险事件的概率和结果角度进行了定量评估;李莉构建了一种以模糊熵的集群为依托的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并给出了实例分析;Cachon等从面对不确定需求环境进行决策的角度,提出了各种类型的契约以激励决策者的行为,缓解决策主体之间的冲突,降低风险;Suharjito引入一个由风险测量模型和利润最大化模型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模型,通过Excel-Solver软件辅助计算,利用数据分析,降低风险以达到利润最大化;Amesed-er通过文献总结和对粮食、蔬果、肉类、橄榄油4种供应链的80个目标群体进行的调查,从风险发生概率和潜在危害性两个维度,利用风险矩阵分析对产品质量风险、供应商合作风险、市场趋势风险、信息风险、物流风险、管理风险、内部风险7类风险进行研究,并指出市场动态风险至关重要;Narasirnhan等[35]提出供应链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使得供应链合作风险的评估就更加重要;张东玲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有序多分类离散选择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利用概率理论对风险指标进行排序分析;赵琨以风险的可控性和危害性为基础,选取自身风险、合作风险和系统风险为指标构建了三维评价模型;刘菲利用调查问卷及统计学方法,对供应链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Li等从双重边际效应角度,评估了农产品供应链的产出风险,并提出零售商接受生产的全部产出策略可以有效降低供应链风险;顾玉磊等运用CVaR理论构建了以成员偏好为目标的风险评估模型,来度量供应链成员企业间风险和多元供应链综合风险;颜波将AHP-OWA算子与CVaR相结合,利用OWA算子对风险控制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筛选出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指标,用CVaR构造风险损失函数,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得出风险损失最小的最优风险控制组合,从定量的角度衡量了各风险因素的大小;凌六一等拟用运作管理的方法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进行剖析,深度解析供应商与零售商分别采用何种风险分担机制能够对供应链的发展更有意义,研究了不同产出、需求风险共担合同对供应链成员及整体的影响;崔后卿等根据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利用分散型供应链风险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会导致的供应链风险,提出运用期权思想激励有信息优势的农产品销售企业,通过其期权的购买量来反映真实市场需求信息。
  由此可见,大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直观的定性分析与数据化的定量分析相结合,在弥补单纯依靠定性方法过于主观的同时也降低了定量方法将问题复杂化的程度。但是这种方法应用的分散性也再次证明了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其应用性还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说明。
  2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现有研究的不足
  通过以上综述发现,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涵盖了供应链风险的评估范围和方法,引入了相关风险管理的思想,运用简单模型建立了基本的研究框架。但由于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同时供应链系统面临与日俱增的不确定性,使得供应链风险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
  (1)农产品供应链风险因素研究范围狭窄。大部分研究只局限于供应链的某一类或少数几类风险作为研究要素分析,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供应链风险研究系统,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2)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方法单一。研究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方法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BP神经网络分析法等并没有得以充分利用,在评估方法研究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入。
  (3)供应链理论发展不断更新,供应链结构类型多元化加速。对于处在不同发展期的供应链,其风险研究需要有所区别。但多数已有研究却似乎同时面对同一研究期的供应链,研究缺乏独特性。
  3 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展望
  国内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开始于1999年,参考CNKI检索结果显示,我国第一篇关于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论文刊发在2000年。由此可见,不管是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实际的运用都还在起步阶段。但总的说来,国内关于供应链风险评估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希望本文能引起国内学者对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的重视。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理论与实践不断相互促进。作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发展重点。
  (1)农产品供应链日常风险管理评估的研究较多,也相对成熟,而应急风险管理评估由于自身时效性和巨大破坏性更应该引起关注,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2)随着赊销已成为当下经济贸易的主流交易手段,处于供应链各结点的供应商很难通过传统信贷模式获得资金支持,资金短缺又会直接导致下一流程的停滞,甚至出现供应链崩溃断裂。因此,由金融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相结合的金融供应链风险评估将会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领域。
  (3)目前大多学者用于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模型单一且陈旧,已经不能满足千变万化的衍生风险。可以参照其他行业风险评估的研究,引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CVaR模型、系统化仿真等先进模型和理论,推动风险评估研究的快速发展。
  研究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能够使得供应链系统灵敏而富有弹性,高效运作。因此,希望能结合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开展关于供应链风险评估的应用研究,提出现实可行的战略性策略,建立高效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评估系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1401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