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公共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公共课程的定位和作用,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模块公共课程体系。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该院公共课程体系结构和在构建公共课程体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公共课程体系 构建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12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paper further clarifies the positioning and function of public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structing a multi-module public curriculum system with employment-oriented and education as the core. Taking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its public curriculum system and characteristic practic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public curriculum syste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ublic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安徽電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国家电网公司主办的国家级骨干高职院校, 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电力电气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一贯重视公共课程的建设,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精神,对省内外部分高职院校开展了调研,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设置现状,进一步明确了公共课程的定位和作用,并对高职公共课程体系建设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和改革实践,采取了一些特色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以期逐步搭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公共课程体系。
  1 公共课程体系综述
  1.1 公共课程定位与作用
  公共课程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法治观、热爱自然、热爱人类文明的情感,是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直接或间接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良好的学习力、塑造健康体魄,以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并奠定个人可持续发展基础的课程。
  公共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职业道德、提升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为专业学习服务。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公共课程是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方法论。二是为素质提升服务。素质教育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公共课程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公共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帮助学生形成敬业、诚信、合作、勤奋等职业道德,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三是为终身学习服务。公共课程侧重于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指导学生掌握新技能,是学生接受继续教育、转换职业的必要条件。为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保障。
  公共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与专业课互相渗透和支撑,共同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一育人目标。
  1.2 公共课程体系结构
  学院依据各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模块公共课程体系。
  该体系分为三个模块,第一模块为“基础素质模块群”,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类、人文科技素质教育类、身心健康教育类、就业创业教育类等课程,以立德树人、健康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将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各类活动与课堂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人文和科学素质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第二模块是“职业基础模块群”,它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英语、工科基础数学、经济数学、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它们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同时又作为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性要求。第三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群”,它是为满足有关专业的教学需要或特殊要求而开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更贴近专业的教学需求。
  该课程体系中的每个模块,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要求。其中:“基础素质模块群”中的必修课程,由国家(学校)明确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职业基础模块群”中的课程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共性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相关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模块群”中的课程根据专业教学特殊需求开设,并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如热动、核动专业,对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要求较高,第四、五学期开设热动、核动专业英语;部分专业因后续的计算机绘图(CAD)课程教学需要,开设VB 等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
  近两年来,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院引入了“智慧树”等优质慕课资源,提供大量优质的公共选修慕课课程,实施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好地提升其综合素质。
  2 建设公共课程体系过程中的特色做法
  2.1 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建成富有职教特色的公共课程体系
  我院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将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人文素养教育的高职教育理念融入公共课程建设中,建成富有职教特色“基础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公共课程体系。   该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层次分明,既注重各门课程开设的系统性,又重视其与各专业课程的衔接性和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基础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公共课程体系为学生学习专业和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身心、法律、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升学深造、未来的职场提升提供支撑。
  2.2 立足行业、弘扬、传承地方文化,探索文化传播途径,推进凸显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我院主要培养的是面向发电厂、供配电企业、电力检修企业等一线的电力电气人才。依照“立足行业”的思想,在公共课程课程设置中,开设了“电力环保技术”、“新能源”、“电力应用文写作”、“热动专业英语”等颇具行业特色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电力行业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了解电力行业应用文体,掌握职场中常见的英文术语。大力弘扬和传承地方文化,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黄梅戏欣赏”、“徽文化与徽商”等颇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土徽州历史和文化,通过对传统的吸收融合真正传承本地优秀文化和传统艺术。
  坚持“两结合两渗透”校园文化建设思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引领,系统设计校园文化,积极探索文化传播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积极探索优秀企业文化与先进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按照国家电网企业文化建设“五统一”的要求,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目标,促进统一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学生中的传播和落地。实施“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素质”项目,开设“企业文化大讲堂”、开展“企业文化初体验活动”、“与劳模同行”等活动,在实践中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导向、约束、凝聚和激励功能,以及品牌价值带来的个人自豪感和社会影响力。企业文化与先进校园文化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举措。
  2.3 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有效推进公共课程可持续发展
  近5年申报的公共课程类省级、院级教科研课题有38项,其中,省级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1项;省级重点教研项目5项;省级教研项目7项;院级重点项目7项。项目以教学中的重点问题与焦点问题为研究对象,深入开展研究,形成系列成果,并及时将科研成果运用入教学实践中,促进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有效推进公共课程可持续发展,以下为典型实例。
  (1)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下公共课程的改革。“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下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为院级重点科研项目,以学院四个单独招生的专业为依托,探索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下公共课程(数学、英语、体育)的组织与实施;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要求,开发相应的学习情境,重新构建公共课程(数学、英语、体育)的授课内容和课程标准,开发了适合单招学生的数学、英语校本教材。其成果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被评为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探索以课程带动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基础课程中‘素质教育’内涵与方法研究”为院级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首次提出“素质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素质教育”与课程同步实施的观点,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与素质养成有机的结合起来,编写《课程素质教育大纲》,分析数学、英语、体育课程“素质”内涵,提出课程素质教育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探索出以课程带动学生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
  (3)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探索分层次教学。“高职院校公共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为省级重点教研项目。该项教学改革项目以“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理念为指导,围绕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的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的分层次教学实施方案,并在2014年开始全院所有学生中推行。经过近四年的教学实践,数学、英语分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A、B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学习态度、习惯和成绩都有所提高。其成功经验在安徽高职院校中得到推广,不少院校逐步开始推行英语课程分层教学。该项目成果被评为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2.4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公共课程朝高标准、创品牌方向发展
  近五年来完成或在建的公共课程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精品共享课程)共7门(其中省级6门),精品课程覆盖了公共课的主干课程,形成了“精品”建设系列。各教研室将重点放在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上。课程网站不但有丰富的课程学习资源,而且有资料查询、应用案例搜寻功能,更有素质教育开发、文化欣赏、考试辅导等齐全的第一手资料。课程网站不但成了我院学生自主学习和兴趣开发重要的辅助教学平台,而且成了公共课程共享的教学教研资料库,以及课程组与其他课程、其他系部、其他院校进行交流的工具。各教研室均以精品课程建設为抓手,带动整个教研室其他公共课程的建设,促进公共课程整体向高标准、创品牌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红莉,陈小娟.国内外中高职公共基础课衔接研究评析[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3):55-58.
  [2] 丁才成,冯荷兰.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42-45.
  [3] 金朝跃.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多模块教学的整合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8):28-2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