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从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安康市的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康市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6-014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6.03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Ankang City is analyzed while the main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an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Ankang cit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ee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Ankang city
  1  绿色生态农业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末,包建中研究员率先提出了“绿色农业”的环保理念。这个理念引发了农业学者的广泛研究,“绿色农业”首次在中国掀起了研究的热潮,特别是在2003年,“绿色农业”环保理念在国际会议上首次被提出,这对世界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学者认为绿色食品才真正地适合人们的需求,有机农业也是农业市场的发展方向[1]。中国也一直坚持“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2015年颁布的《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将“绿色”“生态”作为农业核心概念,提出具体可行的任务目标[2]。
  “绿色生态农业”的内涵可以从“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两个方面来解读。绿色农业要求的是产品安全,环境也不受破坏,生产的产品是环保农产品的前提下实现收益的稳定增长,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使农民获得更高的收益同时又保护了环境。生态农业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从当地的实际资源情况出发,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环境和收益的协调发展。
  有关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研究[3-7],主要针对经济强省的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问题开展讨论,经济发展不强省(市)的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问题更值得讨论。以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国家贫困地区安康市为例,提出了对欠发达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考。
  2  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状况
  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国家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2013年3月,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商洛)发展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陕西南部的大多数地区被列为秦巴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在这片区域内,严格限制城镇开发及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江横贯东西,河谷盆地居中。全市总面积23 391 km2,耕地面積28.9万hm2,总人口达300余万人,是中国北亚热带植物典型代表区域,因境内土壤硒元素含量丰富,被誉为“中国硒谷”[8]。安康市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及旅游居住。
  2.1  “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2012—2017年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产值在逐年提高。随着绿色农业产值不断增长,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由传统的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经济转向农、林、牧、禽、渔等综合性农业发展,再到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目前,安康地区加大了传统农业产业的优化,主推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特别是富硒茶叶、生态魔芋、生态渔业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表2)。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富硒茶”发展成效显著。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质量水平均创新高。截至2017年底,当年新建茶园0.512万hm2、低产茶园改造0.417万hm2、全市茶园总面积达5.611万hm2,产茶3.01万t,实现茶叶产值50.03亿元。现已建设茶叶园区20个,创建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茶叶SC认证企业33家,新增茶叶门店68家、营销网店105家。做精绿茶、做大红茶、开发黑茶,形成了以陕茶1号龙珠绿茶为代表的工艺创新,以青砖茶、速溶茶等为代表的产品创新。同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加大茶产业品牌整合和推介力度,先后组织茶企走进北京、上海、天津、武汉、云南、乌鲁木齐、深圳、香港等城市宣传展销推介安康富硒茶,富硒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是特色魔芋产业不断优化升级,魔芋农业特色深加工产业不断壮大。近几年来,安康地区通过政府推动、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循环发展,形成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从种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的魔芋产业持续发展之路。截至2017年底,全市魔芋产量达35万t,居全省第一。完成了“一镇一业”魔芋重点镇12个,“一村一品”魔芋重点村50个,市级示范园20个和县级示范园47个,魔芋精深加工企业19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产值过亿企业达3家,年加工鲜魔芋达到30余万t。2017年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2.373万hm2,带动农户6.4万户,魔芋种植户均增收1.4万元。魔芋产业已成为安康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三是坚持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安康地区坚持一体化的农业建设,从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都能自己完成,打造的是现代化的示范农业产业。积极在各个地方建立属于自己的农业园区,目前各类园区数量达到了427个,遍布各个省级和市级地区,用现代化的技术引领着农业的发展。茶产业和魔芋产业示范园87个,辐射带动0.7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2 624户,2.0 hm2以上的种植大户683户。产业园区已成为安康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展示平台、推广服务平台和技术培训平台。
  1.2  “农业+旅游”发展模式
  安康市为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加快扶持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在部分自然、人文资源条件丰富的村庄开展旅游规划扶贫活动。在这一良好背景下,安康市相继完成多个乡村旅游投资项目规划,其中包括紫阳县营梁村、紫阳县白马村、流水镇七里村、后柳镇黄村坝村、平利县龙洞河村、汉阴县东河村等在内的8个安康乡村旅游投资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旅游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82亿元,旅游景区达到46家;新增4A级景区6家,总量达到8家;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建成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0个;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9.7亿元。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特色农业和旅游业使得安康市旅游接待人数逐年增加,农业旅游观光和乡村旅游得到大力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延伸了特色农业发展产业链;同时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全年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提高。从表3可以看出,旅游总收入在全市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效应明顯。
  2  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自然环境方面的制约
  安康地区地势多山,高山耸立,地理位置不占优势,无法大面积种植粮食作物;山路崎区、通讯网络也不够完善,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很多农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出去;自然地质灾害频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9]。农民生计来源不稳定,为此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来养家,导致很多农田荒芜。
  2.2  旅游业配套交通还未成形
  从大区域看,安康地区的铁路与高速公路构成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全国交通网。安康市拥有诸如有天书峡、香溪洞之类的著名旅游景点,但是由于与景区配套的交通设施不便,旅游业也无法快速发展。大多旅游者都会选择交通便利的旅游景点,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安康市要想快速发展旅游业必须先优化交通条件[10]。
  2.3  特色农业低端化发展
  以富硒产业为例,安康地区富硒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非常有特点、劳动力充足,且农产品生产成本低。但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富硒农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表现在:①产品不能进行深加工,缺乏高端市场的竞争力。②缺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导致产品的研发不能高效地进行。③产业链非常不成熟,特别松散,很难形成特色体系,也缺乏专业化知名度较高的农贸市场。④缺乏专业的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也必须进一步地提升,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⑤设备更新换代慢,影响农业生产的工作效率。⑥传统工艺极大地阻碍了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观念根深蒂固,很难让人们发生转变。⑦没有自己独特的优质品牌,且品牌非常混乱,缺乏主流的品牌作为支撑,导致富硒农业的经济劣势。
  2.4  对绿色生态农业认识不足
  安康市政府对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建立起大数据和信息化平台,只是停留在政府的官方报道。近些年,安康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守劳动力生态意识薄弱,缺乏对长远经济利益的考虑,这也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留守劳动力大都无劳动能力或只有少量劳动能力,受制于受教育文化程度低,政府的有利政策很难执行。加之地方政府对绿色生态农业宣传力度不够,农民的参与度较低,形成农村整体农业生态意识不强。
  2.5  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参与度不高
  安康市地处山区,由于地势、交通条件等限制,导致农产品运输困难,农民的收入水平低下,生存之外再无力进行绿色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国家对于农村生态建设有一定的补助,但也是杯水车薪,很多科研创新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而且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周期大都较长,回报周期也长,对于农民而言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和生存压力,农民建设生态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阻碍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中,多因素导致农民投资主体的缺失也是阻碍安康地区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建议
  3.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政府的政策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生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农业的发展保驾护航,要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在生态农业建设中,政府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导,有必要出台一些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把资金用在刀刃上,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让政策方针落到实处。同时政府还要发挥监管职能,监督政策的实施效果、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民经验策略的合理性,最终引导农民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安康市政府可以根据农业的发展需要,加大补贴力度,利用政府的补贴对表现优秀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增强其参与生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同时,政府、科研机构发挥其在技术推广、绿色认证和开拓绿色市场方面的帮助和辅导作用;鼓励大学生回家乡创业,带领当地农民一起致富;建立农产品收购制度,打消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销售难的后顾之忧。
  3.2  健全绿色生态农业配套设施
  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离不开配套设施的完善,包括水利、交通建设等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积极发挥作用。为了保护农村环境,要对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垃圾也要进行合理处理,严格按照标准及时纠正、治理不合理的污染排放,特别是高污染的水泥、造纸企业。要建立相对发达的交通体系,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由于山大人稀,山路较多,限制了安康地区交通发展,可以参考重庆市的建设经验,尝试在离铁路、公路不远的较为平整的地区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园。   3.3  加快绿色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安康市现有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安康市现代农科科技服务中心”,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安康农科星创天地”,陕西省现代魔芋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安康市茶叶技术研发中心,安康市马铃薯研发中心富硒应用实验室、植物组培实验室、食用菌实驗室、农产品加工实验室、魔芋实验室、茶叶实验室等,先后与陕西省安康市元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康汉阴华晔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安康市汉水韵茶叶有限公司、安康市汉滨区三条岭中旺水保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安康畅清佳生物科技公司、汉滨区尚硒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开展科企合作,但大面积应用和推广的科技成果仍然较少。
  因此,建议安康市加快绿色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步伐,在加快创新研究的同时积极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绿色生态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大力培育绿色农业经济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和经营,增强其内在活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加大对规模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3.4  鼓励山区种植传统特色农作物
  安康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表现在山多水长,区域内平地、水浇地面积少,而且可耕种的土地坡度大、地块小,不适合发展适宜机械化耕作的连片农业。由于地块狭小,土地坡度大,耕种土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自然就提高了投入资本,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退耕还林、山区移民搬迁等政策实施之后,很多不适宜耕种的土地开始绿化,但仍有很多狭小、分散的土地在耕种,比较适合种植不以产量为主要手段提高经济效益的传统农作物。分散种植能保持作物的遗传纯度,传统农作物品质优良,可以以其传统特色为优势提高售价,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安康本地出产的葱、姜、蒜、莲藕、大豆等作物种子已经被良种化,但仍保留着其特有香味。小块土地播种的传统特色作物口感品质不同于机械化生产的农产品,这也是安康市高效绿色农业发展的切入口。
  3.5  打造生态农业旅游宣传平台
  目前,西康高速公路(西安-安康-达州-重庆)和西康铁路,西汉高速(西安-汉中-广元-成都)、安康(平利-镇坪)-重庆(巫溪)高速(在建)和巫溪-奉节高速公路直达长江,使安康成为连接关-天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可以构建秦巴山水古道的旅游精品线,即帝都(西安)-秦楚古道(柞水-镇安—旬阳)或者子午道(宁陕-石泉-汉阴)-汉江(安康城)-瀛湖(4A)-双龙溶洞(4A)-南宫山(4A)-天书峡(4A)-鸡心岭(自然国心)-大宁厂(古盐都)-汉风神谷(荆竹坝悬棺)-小三峡(5A)-长江(三峡),成为西北地区与长江三峡互通的重要通道[10]。要提升通道与各个旅游景点的连接线的等级,并不断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达到快捷方便的出行条件。
  同时,根据安康移民城市的特征,打造安康天南地北饮食城。将安康当地的生态农业产品融入餐饮中,使岚皋魔芋、宁陕香菇、镇坪马铃薯、镇坪乌鸡等成为地方特色的饮食食材,并将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平利女娲茶、白河木瓜作为旅游特产进行推销,使旅游成为宣传生态农业的平台。通过“旅游+生态农业”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安康生态农产品,是安康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黄国勤,王  海,石庆华,等.我国绿色农业的发展历程[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2):157-160.
  [2] 王佳宁.抚脉历程——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记(2013~2017)[J].改革,2017(3):30-59.
  [3] 黄  莺.我国北部省份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以河北省欠发达地区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4-101.
  [4] 杨  娟,黄金岭.欠发达地区绿色崛起战略路径——以赣南苏区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21):464.
  [5] 樊晓艳.发展绿色经济推动跨越式发展——对浙江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绿色中国,2005(7):11-13.
  [6] 苗书迪.经济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路径探讨——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6(14):10-11.
  [7] 赵临龙.安康旅游在“陕南突破发展”中的困境及对策[J].陕西农业学报,2014(2):78-81.
  [8] 武  丹.安康:培育农业发展的新动能[N].陕西日报,2017-06-08(14).
  [9] 徐启方.徐启方市长在2017年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N].安康日报,2017-01-08(1).
  [10] 赵临龙.从延安旅游火爆市场看安康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N].安康日报(秦巴文旅),2017-07-2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77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