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土壤污染现状及预防措施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根据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论题;指出了土壤污染含义;阐明了土壤污染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预防土壤污染的科学措施。
  关键词:土壤污染;含义;现状;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009-02
  土壤污染是在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及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杂物、废弃物、污染物浸入土壤,经过日积月累,年常日久的蓄积,达到其腐化到一定极限,导致土壤变质严重,直至阻碍土壤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被污染的土壤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来极端不利,并且对农作物的产量大大降低,农作物的质量严重变坏。不仅如此,还通过各种不同的的途径,危害人类,人类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为此,我们有责任积极采取科学措施来预防土壤受到侵害和污染。
  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泛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的肥料,能够让植物在四面生长的土层,据探测其厚度大约1M多接近2M。土壤不仅为各种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它蓄积的大量水、肥、气、热等肥力为植物生长发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没有这些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作物的生长那是纸上谈兵。由于中国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工业生产形势大踏步向前迈进,导致一些固体废物没有去处,而只有堆放到土壤表面,有害的工业及畜牧业用过的有害的废水渗透到土壤里,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大气层里的有害尘埃,随着雨水降落,一起浸透到土壤里。再者,随着种田科学化,农业化学水平在近几年有有显著提升,大量运用化学肥料,自然环境中各种不同性质的农药自由散发、日积月累的沉淀,其结果是导致土壤受到污染。在建工厂及水土严重流失的状态下,受上述各种因素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受污染的面积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土壤功能及作用的发挥,对农作物生产水平在于原有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以及质量上远远跟不上原来的标准。通过粮食(泛指五谷杂粮)、各类蔬菜、水果等直接和间接给人类、牲畜类健康带来危害的物质,就称之为土壤污染物。当土壤中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极限,让土壤无法承受这种极限,导致土壤的组成发生紊乱、结构产生松散、原有的能力呈现量的减弱,微生物活动范畴受到极大的限制,各种有害物质大量的游移、分解在土壤中,经过土壤、植物与人体的初次循环、再通过土壤、水过度到人体再次交叉,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危害,便为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的现状
  土壤是人类生存必要环境和条件,也是治国安民的重要资源。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污染物进入土壤,逐步积累到不可遏制的水准,就自然让土壤质量发展到极度恶化程度。当然,土壤污染就是指人为因素造成,人类未能引起高度注意,或只顾眼前立意,没有后顾之忧,有意或无意地将有害于人类或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乱丢乱倒到土壤里,使其有害物质的某种成分的含量经过“发酵”潜移默化的演绎,大大超过了原有含量、从而使土壤质量逐步恶化。中国在向城市化、工业化、农业集约化进发,不计其数的未经严格处理的污染物堆放于土壤,污染物并在大自然的变化中聚集、“发酵”,浸透于土壤中。由此,我国的大好的良田被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面积有几千万公顷,这是保守数据,污染轻重程度累加可能还要多。其中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直接耕种的土地近两千万公顷,约占我国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数据多么惊人。全国受农药污染耕地大概有一千三百万至一千六百万公顷,不仅如此,就连矿区污染土壤面积也接近两百万公顷。再是石油一项,其污染的程度也不能忽视,污染近五百万公顷土壤。我国有用的土壤面积本来就有限,这样的局势蔓延,严重威胁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安全以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从土壤污染的含义而言,确立土壤发生污染与否,一是土壤背景值——也就是土壤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超沒有超过背景值,如果超过了,土壤就被污染。二是生物指标——土壤中某有害元素或污染物含量出现较高时,被植物吸收的量也就相对的有所增加,并是同比例的,可使植物的产生相应的反应。由此一来,土壤微生物区系也将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受污染的粮食、水果、蔬菜以及由此加工的食品被人们食用后,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体健康。就污染物质的类型来看,以硝酸盐及重金属占主流,还有农药及部分有机污染物、放射性核素、病毒等等。对它们进行细分并严格加以区分,按污染物性质分,有无机污染、有机污染及生物污染三类。按环境中污染物的存在情形分,有单一污染、复合污染、混合污染等三种形式。
  3 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
  3.1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超过四千一百万吨化肥的使用量。化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是农作物增产有效手段,但是,氮、磷等化学肥料的长期无节制的使用,那么会给土壤带来灾难。土壤的固有结构会因此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土壤板结状况随之产生,给耕作带来不利;耕地质地发生飞跃性变性,使种植的农作物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深变浅的耕层,日趋变坏的耕性,即使全力以赴的种植、培育也是收效寥寥。仅这一变化,使土壤失去了它应有的“天性”,它无力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全然降低其保水肥功能,生物学性质也因其强有力的干扰,土壤的原生态极度恶化。如此一来,农业生产上,不断加大投入,难以看到起色,农作物的产量得不到的增加,质量也难以提升。可是,那些残留在土壤中的氮、磷化合物,在受到地面径流或土壤风蚀的影响,会游移别的领域四处蔓延,使土壤污染面积逐步扩大。在此时,若不注意土壤发生的变异状况,还一味使用化肥,那些饲料作物中含有大量硝酸盐,由此牲畜体内氧气的输入就会受到严重阻碍,使其患病直至死亡。
  3.2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大量的废弃物、城市各种生活垃圾是土壤污染的主要因素。很多没有经过科学处理工业废弃物满地堆积,大量的重金属元素会随着雨水的冲刷逐步向土壤中释放其有害成分,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近几年来,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采掘业,二是有色金属冶炼,三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除此而外,为了种植反季节的植物,大棚栽培,大量的使用地膜,农田造成严重的农田“白色污染”,这种长期滞留土壤里,成了土壤的污染源。   3.3 主要有机污染物农药,对土壤的造成严重污染
  据悉,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五十万至六十万吨。农药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注入土壤,使土壤绝大部分受到影响。土壤中农药的大量残留,也会间接或直接改变土壤的特性。在生物和非生物相互生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下,导致一种具有稳定性不一致的中间产物衍生,给土壤带来蜕变,罪魁祸首就是无机物。给农作物体上大量喷射农药,也是使土壤变质的一大因素,只有相应的部分农药被植物吸收,起到抵抗虫害的作用,但一部分逸入大气外,约有二分之一左右飘洒于农田里。农作物从土壤中再吸收这部分农药,通过食物、饲料直接给人类和牲畜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难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出口的鸡蛋被检测出含有千分之零点五的农药成分,由此可推测,人类、畜类、禽类食用了含有农药成分的食物,无疑会影响健康,甚至造成无法医治的疑难杂症。
  3.4 灌溉污水会污染土壤
  据悉,全国利用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大约有330万hm2。人类生活用水排污、养殖生成的有机水以及工业生产排出污水里,含有大量的植物所需要的有用养分包括氮、磷、钾等,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大量利用污水灌溉农田,以使农作物吸收,有好的长势。使用适当,确实能对农作物的增产有利。但是,如果未经正常处理的净化的污水,或者没有未达标的排放的各类污水,里面含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成分很多,诸如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就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天敌。还有比如酚、氰化物等物质也会给土壤起破坏作用。土壤里吸收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土壤会遭到极大的污染。
  3.5 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4 预防土壤污染的科学措施
  4.1 科学地利用污水灌溉农田
  被污染的水成分相当复杂,种类十分繁多,因此,灌溉农田的污水必须按标准进行严格处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来行事,所处理过的污水达标与否,认真核对,严格检测,否则不予灌溉农田,必须再次进行处理,直至达标,方能有用。
  4.2 合理使用农药,大力发展高效益、低残留的农药
  使用农药是有章可循的,根据2001年11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农药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2017年2月8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从储存到运输,从配方的比例到正常使用都要遵章行事,不可马虎。针对农作物所使用农药一定要首先读懂和了解此农药的说明书和相关方法,正确无误的选择不同农药的使用范畴、具体用药时间、标准使用次数以及科学规定的用量等,尽最大可能的限度来减轻或消除农药污染土壤的范围和程度。
  4.3 种植吸附能力比较强的植物
  根据土壤污染的类型,因地制宜地选择种植有一定吸附能力的植物。再采取施加抑制剂的措施,有效的让土壤中污染物游走方向得到转移,最大限度的减少吸附能力弱的农作物的吸收。然后是不误农时,利用气候变化状况,农作物生长周期以及其特点,既要病虫害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理,又要不让这些给人类生成造成威胁,力争降低危害人类、畜类、禽类程度。
  4.4 强化国民的保护土壤理念
  在对土壤的大力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让国民从心底意识到土地就是得以生存的根本、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壤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兴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让农民和基层干部充分了解当前严峻的问题,即是土壤受到严重污染的形势。迅速唤起广大基层干部和当事农民的忧患意识,全力以赴投身于治理土壤污染的战斗中去,还给农民一片不受污染能种植并获得丰收的良田。
  4.5 强化土壤环境管理,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尽最大可能的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发动和联合有关科研部门,研讨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污染土壤的修复措施,便于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修复土壤污染提供参考。这样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合理利用污染土地,对于严重污染的土壤,且“无可救药”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他用作物,或者种植林木,修建园林来相应减少或根除污染食品程度。采用科学地方法实施污水灌溉,加强科学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不失时机的检测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密切严格观察其发展状态或动向,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殘留渗透到土壤。
  参考文献
  [1] 郑惊鸿.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调查开始[Z].中国色谱网,2006.7.19.
  [2] 徐月珍.防止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措施[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989(1):29-31.
  [3] 张晓峰.我国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青年科学,2009(6):86-87.
  [4] 任旭喜.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1999,25(5):31-33.
  [5] 林玉锁.土壤环境安全及其污染防治对策[J].环境保护,2007(1):35-3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21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