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加快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与利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以畜禽粪污资源利用为基础,通过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走访等方式,结合我国畜禽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加快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与利用的措施,以期为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随着畜禽养殖产业的迅速发展、规模化养殖场逐渐增多和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不断凸显,相关部门和畜禽养殖企业越来越重视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与利用。农业部2017年7月下发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特别明确的强调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有效利用,将其作为今后畜禽企业污染防治的重点。本研究以畜禽产业粪污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出发,浅析快畜禽粪污的有效处理与利用的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畜禽养殖户加快畜禽废弃物资源利用提供借鑒和参考。
  1.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的必要性
  廖青(2013)研究指出我国1999年的畜禽粪便的产量为19亿吨,2009年该产量增长到32.64亿吨,估算2020年,我国畜禽粪便的生产量将达到42.44亿吨。在我国的污染物排放量中,农业资源多排放的氮、磷、COD等已经远超过工业污染物和生活废弃物排放的数量,畜禽养殖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情况逐渐增强。近年来,国家从上到下都逐步增强了对畜禽扬州污染防治的重视程度,但是因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技术基础等不健全,对粪污的防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不得不说,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对畜禽粪污的资源化有效利用是将废弃物转废为宝的重要举措。将粪污资源经过合理的处理,可用作农业生产肥料,既能有效处理废旧畜禽废物,又能解决种植业中化肥使用过多的土壤污染问题。
  2.畜禽粪污有效利用的关键技术
  2.1清洁生产
  该过程主要是为了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及使用利于粪污有效利用的清粪手段。首先要重视畜禽饮水,可根据畜禽种类科学设计饮水方式,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水产生的数量,实现畜禽能够清洁饮水。同时要注重清粪方式的选择,经研究干清粪较水冲粪方式,成本虽然高点,但是耗水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低,便于后期处理。
  2.2有效储存
  当前粪便资源主要通过简单堆肥农用和有机肥生产的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污水则主要用于沼气生产和储存农用。针对简单的堆肥和储存农用,应建设规范的粪便堆放场地和污水储藏场所。有机肥生产和沼气生产中,应注意按照养殖规模和生产设施大小,建设储藏场所,减少粪污外流造成的环境污染。
  2.3合理施用
  单位土地面积对粪污资源的消纳能力是一定的,一旦超出容纳程度,就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应通过科学的核算方法,计算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承载能力,从而确定合理的畜禽养殖数量,为各部门规划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和数量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3.加快畜禽粪污的有效利用的建议
  3.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针对当前畜禽产业发展迅速和环境问题突出形势,各级各地应该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统一到国家的重要部署上来,将其作为环境保护及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狠抓落实、常抓不懈。应进一步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如加大补贴、减少或免除税收、贷款贴息、参股投入、地方配套等方式加大投入力度,在科学研究、推广应用、市场运行中或畜禽标准化生产、粪污处理设施标准化改造、种养一体化实施等操作环节上投入相关支持资金,推动畜禽粪污朝着有效利用的方向不断发展。
  3.2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当前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推动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需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好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如不断探索研究沼气及生物天然气的发酵原理和工艺,积极培育和创造新型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尝试科学合理的技术模式,提高粪污的产气效率。其次应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的共性及关键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及联合攻关,研究一套集成清洁生产、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并不断加强该技术的利用与推广。
  3.3鼓励各地开展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近年来,安平的“链融体”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平原农牧林复合等农业资源化利用模式不断出现,各地应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汲取优良模式的相关经验和做法,探讨适合本地区的新型模式,尤其应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支持种养结合、有机肥生产、沼气工程、垫料发酵床等技术模式,加大对循坏农业新路径的探索。
  综上所述,开展畜禽粪污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当前我国的畜禽产业发展形势和环境保护态势发展的必要,也是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在明确器发展必要性的同时,着重指出了粪污资源有效性处理与利用的关键技术,并根据现实发展情况,提出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升科技支撑水平、鼓励各地开展探索资源化利用新模式,以期为加快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进程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067000河北省承德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87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