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通市青皮长茄良种繁育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青皮长茄是南通地区的主栽品种。本文从种子来源、选地、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种等方面总结其良种繁育技术,以期为规范青皮长茄的种子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关键词    青皮长茄;制种;江苏南通
  中图分类号    S64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038-02
  南通市地方特色青皮长茄种植历史悠久,因其果皮油绿、果型圆直细长、果肉细腻柔嫩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本地区茄子种植品种类型中占比超过60%。近年来,随着茄子栽培面积的迅速发展,种植户自选自繁青皮长茄种子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在繁种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加之管理粗放,品种间混杂现象日益严重,从而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青皮长茄产业的发展。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蔬菜课题组在提纯复壮、恢复其固有优良性状的基础上,对良种繁育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技术总结,以期为高产、优质种子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1    种子来源
  选择经过提纯复壮、具有品种典型特征特性、遗传性状稳定的本地青皮长茄种子。
  2    选地与隔离
  制种田应选择排灌方便、地势高燥、土壤肥沃疏松的地块,至少2年未种过茄科作物。为保证种子的純度,与其他茄子品种隔离50 m以上[1]。
  3    育苗
  3.1    播种期
  南通地区6月中下旬及7月上中旬是一个持续的梅雨期,为避免雨期对种茄发育的不利影响,一般于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播种。
  3.2    苗床准备
  育苗期气温较低,苗床设在大棚内,还需要加盖小拱棚保温。选用至少2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园土与腐熟有机肥以7∶3的比例配制营养土,并且在营养土中拌入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 g/m3,充分混匀拍细过筛,用塑料薄膜覆盖2 d进行消毒。将消毒后的营养土铺入苗床,总厚度约10 cm,同时在苗床土表下4~5 cm处埋设地热线增温[2]。
  3.3    种子用量
  种子的千粒重在5 g左右,苗床用种量8~10 g/m2,每667 m2制种田相应的需要配比3 m2的苗床。
  3.4    种子处理
  种子用0.5‰赤霉素溶液浸泡4~5 h打破休眠,再用0.1%多菌灵溶液浸泡30 min进行消毒,然后用50~55 ℃、水量为种子量4~5倍的温水烫种,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待水温降至30 ℃时,停止搅动并继续浸泡9~10 h。
  浸种处理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充分吸胀的种子用湿布包裹,置于25~30 ℃的恒温箱中催芽。每隔12 h检查1次种子和包裹物的湿度,保持湿润,每隔24 h用清水淘洗种子,去除种皮上的黏液。经6~7 d有70%种子胚根外露时即可播种[3]。
  3.5    播种
  播种前整平苗床浇透底水,将经过催芽的种子用适量细砂混匀后均匀撒播于床面,播后覆盖约1 cm厚湿润营养土,并用地膜覆盖床面保湿增温。
  3.6    苗期管理
  播种后,苗床温度白天控制在20~25 ℃、夜间控制在15~20 ℃。6~7 d出苗达到80%左右时揭去地膜,齐苗后棚内注意通风散湿,以防湿度大导致猝倒病等病害发生。苗期保持土壤湿润,苗床表土干时,选在中午气温高时浇水。幼苗期一般不施肥,如果出现叶片发黄、茎杆细弱等生长不良的症状,叶面喷施2‰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尿素水。非低温或阴雨天气时,苗床要适时揭开薄膜进行通风透光,保证幼苗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在定植前7 d揭开薄膜进行炼苗。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拔去过密以及生长不良的幼苗。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进行分苗,保证每株苗至少有6 cm×6 cm的生长空间[4]。
  在幼苗具有3~4片真叶时假植,栽植于装有营养土的8 cm×8 cm塑料钵。每667m2制种田需留苗1 400~1 600株。假植前1 d在苗床内浇透水,以利起苗,起苗时注意保护根系。假植后注意保温防寒,促其缓苗。
  4    定植
  4.1    整地、施基肥、筑畦
  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30~45 t/hm2作基肥。筑高畦,畦宽为1.1~1.2 m,沟宽30~40 cm,畦高15 cm。起畦的同时将氮磷钾复合肥750~900 kg/hm2、尿素300 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混匀施入种植沟内。畦面覆盖黑地膜。
  4.2    定植
  定植前,对幼苗进行1次去杂去劣,重点检查第一花序节位、叶形、叶色、茎色等特征特性,淘汰不符合品种典型性状的幼苗。定植的壮苗要求株高20 cm左右、矮壮直立、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厚深绿、现蕾未开花。
  当大棚地温稳定在10 ℃以上时即可定植,一般在3月上旬进行。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阳光较弱时进行,每畦双行定植,株行距为60 cm×60 cm。定植密度2.1万~2.4万株/hm2。定植后大棚内还应搭建小拱棚保温。
  5    田间管理
  5.1    肥水管理
  定植缓苗后至开花前一般浇1次稀尿素水催苗。开花后视天气和植株生长情况每隔5~7 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种茄采收前一定要控制浇水,一般收获前5 d停止浇水,以免造成种茄后熟期间腐烂。开花结果期结合浇水追肥,施尿素150~2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约10 d追肥1次。   5.2    温湿度管理
  开花结果期棚内温度保持白天25~30 ℃、夜间不低于12 ℃,湿度保持在70%~75%。阴雨天即使棚内温度达不到要求,也要在中午通风1~2 h,以降低棚内湿度。
  5.3    植株调整
  门茄“瞪眼”前不整枝,以利于坐果。“瞪眼”后去除门茄以及下部的侧枝、老叶。整枝采用二叉分枝法,四门斗坐果以后,在果实上方留3~5片叶及时摘心,非留种用的花及幼果应及时摘除,同时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阴雨天尽量除去坐果后未能脱落的残余花瓣,以免滋生病菌危害果实。挂果后适时搭支架防止倒伏[5]。
  5.4    除杂去劣
  开花结果期进行2~3次严格的去杂去劣,重点检查初花期、分枝习性、结果期、果实外观(包括果实色泽、形状等)和抗病性等品种典型性状,及时拔除不符合品种典型性状的杂株、劣株。选择生长健壮、具有品种特征特性的植株作种株,在种株上选留对茄和四门斗上色泽光亮、果形正的果实作种果,其余果实尽早采摘,每株留果6个。
  6    病虫害防治
  黄萎病防治上,及时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灭菌。发病初期,选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 mL,每隔7 d左右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在绵疫病、褐纹病发病初期,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
  蚜虫防治上,在大棚内挂黄板诱杀,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茶黄螨、红蜘蛛防治,选用73%克螨特乳油2 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虫害防治每周1次,连续2~3次,重点喷施叶背面。
  7    采种
  开花后50~60 d果实充分成熟,在果皮金黄而柔软时开始采收,尽量选择在晴天进行,并且注意淘汰染病的和腐烂的种果,成熟一批采收一批。将收获的种茄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后熟5~7 d,提高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
  后熟的种茄切去上部1/3(果柄及无种子部分),剩下的果肉切成块,用机器捣压使种子与果肉充分分离,放入清水中清洗,漂去浮在水面上的果皮、果肉和秕籽,将下沉的饱满种子淘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在筛子上摊成薄层,置于弱光通风处晾干,或放入鼓风干燥箱中,控制在35 ℃左右进行干燥。避免强光下曝晒,以免影响发芽率和种子色泽。
  种子含水量降到8%时即可装袋,放置低温干燥处保存,注意防止发生机械混杂和虫鼠害。
  8    参考文献
  [1] 刘水东,姜永平.海门青皮长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9):62-63.
  [2] 陈华斌,卢永奋,马春梅,等.茄子自交系种子的繁殖技术[J].长江蔬菜,2007(6):16-17.
  [3] 李植良,黎振兴,孙保娟.茄子良种繁育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1(1):55-57.
  [4] 王新宇,李炳華,刘艳红,等.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11(22):14-16.
  [5] 赵香梅,申爱民.茄子常规采种及杂交制种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12):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