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水稻缺锌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水稻缺锌是其生长过程中的一种生理性障碍,导致移栽后迟迟不发棵、不返青,甚至于返青后不分蘖直至萎缩,产生“坐兜”现象。一般在插秧后20 d左右达到发病高峰,病苗先从基部叶片的叶尖开始干枯,下部叶片沿主脉出现失绿条纹,接着叶片中部出现棕色至赤褐色不规则锈斑,进而全株发生,新出叶形状细窄,基部和中脉失绿褪色,植株变得矮小,叶尖变褐焦枯,生长整齐度不一致。初期根系细短,呈现白色或黄白色,中毒发僵时变为棕褐色或黑褐色[1-2]。植株拔节后,症状减轻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长,但因病株穗形变小而导致减产,成熟期较正常生育周期推迟10 d左右。发病严重时直到抽穗仍然可见,稻田呈一片赤焦红,穗粒稀,空秕多,千粒重减轻,影响产量。
  1    水稻缺锌的原因
  锌在水稻植株体内属微量元素,需求量不大,但是却非常重要。锌和叶绿素形成有关,缺锌会造成失绿症,导致新陈代谢受阻,致使水稻发僵。五河县是水稻种植大县,因水稻缺锌发僵而影响生产的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并且呈上升趋势。
  1.1    土壤原因
  土壤本身有效锌含量过低,是水稻田缺锌的主要原因。据五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对周边缺锌土壤的检测,稻田土壤有效锌含量均<1 mg/kg,且多發生在碱性、低洼的石灰质土壤中,这通常与土壤积水后产生的条件有关,缺锌土壤pH值在7~8之间。缺锌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丰富,多在3%以上,大量施用绿肥的石灰性土壤更易发生,其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抑制了水稻对锌的吸收。
  1.2    肥料原因
  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施用有机肥会加重缺锌病症,这是由于有机肥在分解时能产生限制锌素有效吸收的物质。施用化肥比例不当,连年施用尿素,大量施用磷肥也会减少水稻对锌的吸收。
  1.3    秧苗原因
  水稻稀植与密植不影响单个稻株从土壤中吸收锌,但密植田的僵苗率低于稀植田,这是由于稀植苗生长较好,干物质积累较多,植株含锌量相对减少[3]。五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对稀植与密植秧苗的测定证实了上述结论(表1)。
  1.4    品种因素
  麦茬籼稻比中粳发生偏重,籼稻中分蘖多的品种发生偏重一些。
  2    缺锌鉴别方法
  水稻缺锌鉴别必须对形态表现、植株含锌量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土壤酸碱度、排水条件等,避免仅按1种条件做出误辨。
  2.1    形态鉴别
  土壤缺锌时,秧苗在移栽后2~4周即可发现缺锌症状。在植株发病初期要注意观察植株外部形态特征,鉴别其是否缺锌。
  2.2    植株分析
  采集植株从顶端向下数1~5片叶,将叶鞘混合,切碎后取1 g,放入试管中,加入2 mL浓盐酸,放置10~15 min,用20 mL蒸馏水稀释,加入2 mL醋酸钴,最后加10 mL氯化汞和硫氰酸铵混合液,用橡皮塞把试管塞住,摇晃后放2~3 min,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以沉淀混浊度的大小与标准液比较确定锌的含量。
  3    防治措施
  3.1    及时施用锌肥
  育秧田于移栽前2~3 d苗床喷施锌肥25 g/m2,然后灌水保水。移栽田在整地时用硫酸锌(或氯化锌,或氧化锌)等锌肥作底肥,随耙地施入,施用量30~45 kg/hm2,底肥每施用1年,可使2~3茬不缺锌,同时能增加水稻产量,米质也会大大提高。移栽时,用5%氧化锌溶液蘸根,将配制好的溶液注入一个塑料桶中,移植的秧苗整束根系快速浸于溶液中,随蘸随插秧[4]。磷锌肥配合施用能提高水稻吸收能力和秧苗的抗性。一般在水稻移栽后5~7 d,施用磷锌(10∶1)混合肥300 kg/hm2,不但能预防发病,而且能提高植株耐高温能力。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用硫酸锌22.5 kg/hm2面施,能在早期土壤供锌不足时保证水稻对锌的需要。水稻初缺锌发僵时,追施硫酸锌150~300 kg/hm2,或用0.2%硫酸锌叶面喷雾2~3次,或用硫酸锌15 kg/hm2拌沙浅水撒施,对控治僵苗发展、促使稻苗恢复生长有显著效果。
  据五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锌肥施用方法对比试验结果,施用硫酸锌22.5 kg/hm2作基肥,或用氧化锌3.0~4.5 kg/hm2蘸根,或用0.2%硫酸锌苗期兑水喷雾,或早期用0.2%硫酸锌22.5 kg/hm2追施,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可增收稻谷390~1 698 kg/hm2,每1 kg硫酸锌可增产稻谷17.3~75.5 kg,其中以锌肥蘸秧根的效果最明显(表2)。
  3.2    合理灌水
  对缺锌稻苗,要加强水层管理,避免过早烤田,以利于稻苗恢复生长,这是由于灌水可供给部分锌素营养,同时有利于土壤中无效锌的转化。
  3.3    科学田管
  对于缺锌土壤,要特别注意施用生理性氮肥,如氯化铵等,避免施用尿素等碱性氮肥,以促进稻苗对锌素的吸收,减轻病害。
  磷锌肥可改善磷、锌营养元素的平衡关系,提高水稻对磷、锌的吸收利用,使秧苗生长健壮,发根快,分蘖早,有效穗多,每穗 粒数增加,增产显著[5]。
  4    结语
  水稻产量的获得,取决于苗、蘖、株、穗、粒的形成过程,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依存,要学会看苗鉴别,根据苗情采取正确的肥、水管理措施,尤其要善于识别各种微量元素缺乏症状,调节好苗、蘖、株、穗、粒之间的关系,对水稻获得高产、高效,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十分重要。
  5    参考文献
  [1] 郑甲成,刘婷,张百忍,等.几种微量元素作用及对水稻发育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0,32(增刊1):5-8.
  [2] 陆秀明,黄庆,刘怀珍.水稻强化栽培条件下植株的某些生理特性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5-7.
  [3] 蔡德龙.微量元素肥料使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4] 王重廉,王万章.水稻缺锌症及锌肥效果的初步研究[J].土壤肥料,1979(1):38-42.
  [5] 王重廉,王万章,祁明.水稻缺锌症与锌肥施用技术的研究[J].土壤通报,1980(2):41-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