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丝尾鳠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通过对糯扎渡鱼类增殖站丝尾鳠养殖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检测,了解其变化规律。池塘水的主要理化因子基本符合要求:高锰酸盐指数4.87~21.10 mg/L,氨氮0.128~1.086 mg/L,亚硝酸盐0~0.01 mg/L,溶解氧5.34~8.40 mg/L。丝尾鳠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非离子氨的适应能力较好,适合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最后提出了几种水质调控方法,以供养殖户参考。
  关键词    丝尾鳠;池塘养殖;水质管理
  中图分类号    S9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189-02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 Chaux et Fang)隶属于鲶形目、鲿科、鳠属,又名长胡子鱼,是云南六大名鱼之首,在国内仅分布于云南省境内澜沧江下游支流。丝尾鳠适应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氧、个体大、生长快,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高密度养殖。
  丝尾鳠养殖水质环境不仅是丝尾鳠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且直接关系到丝尾鳠的质量安全及鱼病的发生程度。水温、溶氧量、pH值、氨氮等水中理化成分的变化会造成丝尾鳠发病。因此,对养殖池塘的水体进行消毒和水质调控非常重要[1]。要控制池塘水质,保证良好的丝尾鳠生长水环境,防止丝尾鳠鱼病的发生,就必须重视水质理化成分的测定与研究,了解丝尾鳠养殖水体的化学成分及这些成分的变动规律,减少丝尾鳠疾病的发生,促使丝尾鳠养殖生产向高产稳产发展。本文以某养殖池塘为例,介绍几种常见水化学因子的变化及水质调控方法,以期为丝尾鳠成鱼产业化养殖提供依据。
  1    养殖池选择
  养殖池塘位于普洱市思茅區糯扎渡鱼类增殖站,2016年1—11月,选取2口池塘,面积均为400 m2,水深120 cm,各配备1台0.75 kW水车式增氧机、充气装置,养殖水源来自大中河。
  2    饲喂管理
  每日分上、下午2次投喂,投喂品种为鱼块、漂浮饲料,日投喂量根据鱼体重、天气及鱼的摄食情况而定(表1)。
  3    水质处理
  用生石灰清塘,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有害物质;适当加注新水和排污换水;适时开增氧机,保证池塘溶氧充足。
  4    水质检测方法
  养殖过程中,取水源及池水进行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氮、磷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水温、pH值、溶解氧采用便携式水质测定仪检测;氨氮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亚硝酸盐氮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GB 7493—1987)测定;磷酸盐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测定;高锰酸盐指数用碱性高锰酸钾法(GB 11892—1989)测定。
  5    养殖池塘理化因子状况
  5.1    水温
  温度是鱼类生长最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温度不仅影响鱼类生长和生存,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其他环境条件而间接对鱼类发生作用。丝尾鳠属温水性鱼类,生活温度为15~37 ℃,最适温度26~32 ℃,<15 ℃明显不适,14 ℃鱼体失去平衡[2]。由表2可知,监测期间养殖池塘水温在16.3~28.9 ℃之间变动,处于丝尾鳠适宜的温度区间,有利于丝尾鳠生长。监测结果表明,池塘水温呈现前期低、中期高、后期又偏低的变化趋势。
  5.2    溶解氧
  溶解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丝尾鳠的生长,是丝尾鳠养殖中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水中的溶解氧和水中动、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其含量与水温有关。丝尾鳠生活于江河支流,对溶解氧要求低,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求充足的溶解氧,每个池塘都配置增氧机,实行机械增氧并适时加水和换水,使养殖池塘全年溶解氧在5.34~8.40 mg/L之间变化,能满足丝尾鳠生长对溶解氧的需求,有助于降低氨氮的毒性,是保障丝尾鳠养殖池水质较好的主要因素,也是丝尾鳠养殖的必备要素。监测结果表明,池塘溶解氧呈现前期高、中期低、后期又偏高的变化趋势。
  5.3    高锰酸盐指数
  池水中有机物主要是由投饵施肥后水中生物的排泄物和生物死亡的尸体产生。鱼池中一定数量的有机物对鱼类生长有利,可以作为浮游动物及某些鱼类的饵料,是提高养鱼产量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有机物被生物氧化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当有机物含量过高时,溶解氧显著降低,易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池中有机物含量必须控制[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规定,Ⅲ类水的高锰酸盐指数≤6 mg/L,普通鱼池中适宜的耗氧量为20~30 mg/L[4],在丝尾鳠养殖过程中,高锰酸盐指数在4.87~21.10 mg/L之间变动,平均值为12.37 mg/L(表2)。清塘后,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明显下降,均≤6 mg/L。
  5.4    pH值
  pH值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pH值不稳定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同时引起鱼体不适。pH值和鱼池中浮游植物的生长紧密相关,浮游植物的生长会吸收水体中的CO2,使pH值升高;水中及池底沉积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会产生一定量的有机酸,使pH值降低[5]。丝尾鳠养殖最适pH值范围为6.5~8.5,监测期间养殖池塘pH值在7.36~8.42之间变动(表2),处于丝尾鳠适宜的pH值区间,有利于丝尾鳠生长。   5.5    氨氮、非離子氨
  由于增殖站水源(大中河)上游村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废水、农业生产废水的排放,导致水源氨氮含量较高,全年平均值为0.356 mg/L,加上池塘养殖过程中鱼的排泄物、残饵的腐解产生氨,使池塘氨氮含量增加[6-7]。但由于养殖期间所采用的有关措施,如严控投饵量、增加开用增氧机的次数等,从而有效地降低 了池水氨氮含量。监测期间养殖池塘氨氮在0.128~1.086 mg/L之间变动,1号池全年平均值为0.363 mg/L、2号池为0.341 mg/L。最高值1.086 mg/L,出现在2月、1号养殖池,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0.086倍。1号池氨氮含量比2号池高,是因为1 号池放养密度高。
  池塘非离子氨全年在0.002~0.043 mg/L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019mg/L,池水pH值高时,非离子氨含量也高,最高值0.043mg/L,出现在1号养殖池,超过GB 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1.15倍。
  在氨氮、非离子氨较高的池塘水质环境下,丝尾鳠没有发病,仍能正常生长,说明丝尾鳠对氨氮、非离子氨有一定的耐受力。试验表明,丝尾鳠能适应池塘较差的水环境,作为池塘养殖品种有发展前景。
  6    水质调控
  一是彻底清淤,以生石灰严格消毒塘底,并经烈日曝晒,杀死部分病菌和寄生虫卵。经检测pH值降至对鱼无害时,再放养丝尾鳠。清塘后,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明显下降,达到≤6 mg/L的标准;二是严密监测水质,根据理化因子变化特点、天气与池水状况,适时适量换水;三是合理使用增氧机,每天1:00—7:00、14:00—15:00开机,不仅可以直接增加水中溶解氧,而且由于搅动水体,促使池水上下交流 ,将上层溶氧充足的水输入底层,并可散逸氨氮与有毒气体到大气中或迅速被氧化;四是定期使用溴氯海因消毒池水,防治细菌性鱼病;五是严控投饵量,冬季仅少量投喂配合饲料;六是经常使用活水灵Ⅱ型调节水质。
  综上所述,丝尾鳠放养密度高的池塘,其水质氨氮、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磷酸盐较高,但只要对养殖环境进行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各项技术措施以有益于增加溶氧或降低耗氧为基本原则,调控pH值,降低水体中的非离子氨含量,力求稳定水环境,可以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8]。
  7    参考文献
  [1] 李芳.浅谈池塘养殖水质调控与鱼病的预防[J].水产养殖,2017(9):44-45.
  [2] 薛晨江,田树魁,李永明,等.丝尾鳠的驯养及人工繁殖初报[J].水生生态学杂志,2010,3(4):142-144.
  [3] 王武.鱼类增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罗纶.池塘水质与鱼病防治[M].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9.
  [5] 李志华,王军霞,谢松.环境因子在虾类养殖中的作用分析[J].水利渔业,2004,24(5):1-4.
  [6] 陈佳荣.水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7]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8] 曾海祥,张觊.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水质因子变化分析[J].齐鲁渔业,2014,31(5):23-24.
  基金项目   重大科技专项(2016ZA002)。
  作者简介   王文玉(1965-),女,云南江川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渔业生态环境监测。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39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