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用杏鲍菇菌渣与玉米芯栽培草菇配方筛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促进菌渣循环利用,实现草菇高效生产,本试验以工厂化杏鲍菇菌渣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比处理,测定并分析不同配方的基质碳氮比和含水量、草菇的发菌情况、农艺性状和产量,以筛选出最佳的草菇栽培配方。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渣中添加30%~40%的玉米芯有利于调节原料的碳氮比,并增加原料的持水量,可显著提高草菇产量;配方1(杏鲍菇菌渣55%、玉米芯40%、碳酸钙5%)和配方2(杏鲍菇菌渣65%、玉米芯30%、碳酸钙5%)处理下的草菇菌丝生长旺盛,产量较高,分别达到6.28kg/m2和6.37kg/m2。
  关键词:草菇;杏鲍菇菌渣;玉米芯;配方筛选
  中图分类号:S604+.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5-0056-03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是一種高温型腐生性食用真菌,自然状态下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消食祛热、补脾益气,且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作用,是一种优良的食药兼用型的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具有保健作用的高档蔬菜[2-4]。草菇栽培于200多年前起源于广东南华寺[5],之前主要在南方栽培,近几年北方各省也逐步在夏季进行栽培[6]。我国历来是草菇主产区之一,故草菇素有“中国蘑菇”之称[7]。传统的草菇栽培原料主要以稻草、麦草或废棉为主[8],但稻草、麦草发酵过程所耗费的劳动强度较大,而废棉价格逐年上涨,因此寻求经济高效的栽培基质成为草菇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几年我国工厂化食用菌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已占食用菌总产量的25%~30%[9],产生出大量菌渣。研究表明工厂化菌渣中仍含有大量营养物质[10],是进一步栽培食用菌的非常好的替代基质。现已有工厂化菌渣栽培二次种菇的研究报道[11,12]。为促进工厂化菌渣的循环利用、提高草菇产量和效益,本研究以工厂化杏鲍菇菌渣和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设计不同的配方试验,以期筛选出草菇高产配方并为草菇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草菇品种为草菇1295,福建农林大学提供。
  供试杏鲍菇菌渣,购自山东效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玉米芯,当地购买,粒径约5~8cm;均为新鲜、无霉变原料。
  1.2试验方法
  1.2.1配方设计利用筐栽法进行试验。栽培筐长宽高分别为0.5、0.36、0.2m,面积为0.18m2,装料(干)7.0kg。按常规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配方设计见表1。每处理12筐,重复3次,随机布置。
  1.2.2原料处理玉米芯提前浸泡10~12h,菌渣脱袋粉碎后与浸泡好的玉米芯及碳酸钙按照表1比例分别混匀,再加入适量水,以手握不滴水为准。原料拌匀后建成高0.5m、宽1~1.2m的条形堆进行一次发酵:料温达到60℃保持24h,翻堆,待温度再升到60℃保持24h,进行二次翻堆、补水,待堆温第3次升到60℃保持12h,翻匀,趁热装筐。转入出菇房进行二次发酵:室内自然发酵5~10h,料温升至50℃左右,再通过外源加热使室温升至70℃保持20h,再降温至55℃保持3d,缓慢通入新风,待料温降温至38℃时接种。
  1.2.3播种采用撒播播种,即菌种均匀覆盖在培养料表面。
  1.2.4发菌管理控制菇房温度30~32℃、CO2浓度2000mL/m3左右,暗光培养,观察记录菌丝生长情况。
  1.2.5出菇管理菌丝发满料后,在料面上喷洒清水(出菇水),加大通风量,控制CO2浓度2000mL/m3以下、菇房温度30~32℃、湿度85%~95%。记录出菇情况,测定头潮菇和二潮菇产量,计算生物学效率。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MicrosoftExcel2007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软件DPS7.05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分析(LSD法)。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配方发酵前后的碳氮比和含水量变化
  由表2可知,发酵后各处理C/N均有所降低,这可能是由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呼吸释放的CO2造成。发酵前后各处理的含水量均存在差异,并且玉米芯添加量大的普遍含水量略高。
  2.2不同配方处理发菌情况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处理1、2、3草菇菌丝生长旺盛,可能是添加了一定量的玉米芯后,原料的透气性好,且碳氮比比较合适,有利于发菌;处理4和5菌丝长势稍弱,可能是因为菌渣用量比较多,发酵后粘度大、营养丰富、透气性差,不利于菌丝生长。各处理的开始出菇时间相差不大,处理1、4开始出菇时间略早。
  2.3不同配方处理草菇子实体农艺性状比较
  处理1、2出菇多且分布均匀,子实体大小适中,单菇重约13~14g;处理3、4出菇较多,局部出菇密集,子实体略小;处理5出菇稍显稀疏,子实体较大,但出菇少,影响产量(表4)。
  2.4不同配方处理对草菇产量的影响分析
  由表5可知,处理1、2产量比较高,分别为6.28、6.37kg/m2,生物学效率达到16.14%和16.38%,处理3、4产量略低一些,处理5产量最低,为4.75kg/m2。处理1和2之间的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处理3、4和处理5。
  3讨论与结论
  传统的草菇栽培主要使用麦秸、稻草等秸秆原料,发酵和铺料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出菇时普遍需要覆土出菇,环节繁琐,费工费时。近几年随着工厂化食用菌的发展,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菌渣逐渐成为草菇栽培的一种新原料。
  本研究以杏鲍菇菌渣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40%、30%、20%、10%、0的玉米芯后进行发酵栽培草菇,发现发酵前各处理碳氮比范围为33.04∶1~22.73∶1,发酵后碳氮比范围变化为23.69∶1~20.41∶1,发酵后各处理原料含水量范围为66.2%~73.2%,并且玉米芯添加量大则含水量高。   对草菇栽培结果统计发现,试验处理的各配方发菌和出菇时间相差不到1d,但玉米芯添加量为30%和40%时,草菇菌丝生长比较旺盛,子实体厚实、饱满,出菇均匀,产量比较高;玉米芯添加量20%,草菇产量略低,子实体性状也比较好;而玉米芯添加量10%和0时,草菇出菇性状和产量都略差。因此利用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时,添加30%~40%的玉米芯可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分析还发现,添加一定量的玉米芯,有利于调节原料的碳氮比、增加原料透气性,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原料的持水量、保持原料湿度,使原料更适于草菇发菌和出菇,所以草菇出菇性状较好、产量较高。因此,在以后的菌渣栽培草菇生产中,也可以考虑添加其它透气性好、持水性高的原料。
  参考文献:
  [1]ChangST.BiologyandcultivationtechnologyofVolvariellavolvacea[M].HongKong:TheChineseUniversityPress,1993.
  [2]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等.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602.
  [3]朱晓琼,弓志青,贾凤娟,等.草菇的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18(4):66-68.
  [4]秦惠娟,陈屏,王琦,等.草菇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栽培现状[J].食品工业,2017,38(3):203-206.
  [5]张浩,张焕仕,王猛,等.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4(5):175-179.
  [6]任海霞,杨鹏,曲玲,等.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4,46(1):58-60.
  [7]邓优锦,朱坚,谢宝贵,等.图说草菇栽培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8]黄春燕,宫志远,任海霞,等.不同菌渣栽培草菇比较试验[J].食用菌,2018,40(2):40-42.
  [9]杨勇萍.从企业角度看2017年我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现状[J].食药用菌,2018,26(1):13-14.
  [10]杨和川,谭一罗,苏文英,等.杏鲍菇菌渣综合利用研究进展[J].食药用菌,2018,26(3):166-168.
  [11]张亭,韩建东,李瑾,等.食用菌菌渣综合利用与研究现状[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7):146-150.
  [12]李辉平,曲绍轩,马林,等.菌渣二次栽培草菇过程中基质内碳氮元素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8,37(1):42-4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946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