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山桐子栽培管理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山桐子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与观赏树种,单株产果量高,全果含油。山桐子油可作食用油,油脂品质高,兼具多种保健功能,市场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山桐子栽培管理技术,包括苗圃整地、苗木培育、苗期管理、造林技术、林地抚育管护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山桐子;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2-0121-02
  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又名油萄葡[1],属大风子科山桐子属高大落叶乔木,树形优美,秋日果实深红色,圆锥状下垂,是优良的园艺观赏树种。山桐子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广泛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地区[2]。山桐子单株产果量高,全果含油,油脂品质高,兼具多种保健功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物种[3-4],被誉为树上“油仓”。因其诸多优点,近年来,山桐子产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政策的支持下,种植范围日益扩大,在全国各地正迅猛发展,市场前景十分广阔[5]。现就山桐子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    苗木培育
  1.1    苗圃整地
  选择背风向阳、地面平整、土层厚度40 cm以上、砂壤土或壤土、微碱性至微酸性、地下水位1.5 m以下、排灌设备齐全、交通便利的地方作苗圃地。冬季前,施农家肥3.0~4.5 t/hm2和必要的杀虫消毒剂硫磺粉、草木灰等,深翻耙平。次年2月整好苗床,做成宽120 cm、高25 cm、步道宽30 cm的苗床,苗床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建成等高带状为宜。做到床土细碎、床面平整、水沟畅通。下种前3 d用硫酸亚铁或福尔马林消毒土壤。
  1.2    苗木培育
  1.2.1    实生苗培育。10月上中旬山桐子浆果呈红色或橘黄色时,采集山桐子浆果。选择树龄10年以上的母树,用高枝剪采取果穗,采种母株应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尽可能采集青川等优良种源地高含油率母树[6]。将果实置于通风、避光处熟化一段时间,用水浸泡后擦破果皮筛出种子,将种子进行沙藏(层积处理)或干藏,待翌年播种时用。沙藏温度3~7 ℃,即将阴干的种子湿沙层积,注意沙内含水不可过多。干藏时将种子堆放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或阴凉、干燥、通风的室内,堆积高度以50~60 cm为宜,每隔1 m左右竖立一束稻草,便于堆内空气流通、散热。定期检查种子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月中旬取出山桐子种子,由于其种皮坚硬,表面有蜡质,自然发芽率极低。因此,播种前先用草木灰或洗衣粉稀溶液浸泡2~4 h,搓去种子蜡层。播种量为风干种子4~6 g/m2。苗床开沟,行距25 cm,沟深3 cm,宽5 cm。然后用烧水壶顺沟浇小水,水浸下后,及时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盖过筛细土0.2~0.4 cm,随即搭拱棚覆盖薄膜或稻草。幼苗出土后及时揭去覆盖物,并进行常规土壤水肥管理和除草。
  1.2.2    扦插育苗。3月初至3月中旬,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饱满、直径1~2 cm的枝条,插穗剪成10~15 cm长,上部离芽1 cm处平剪,下部剪成平口。可利用硬枝或嫩枝进行扦插,硬枝扦插可于春季进行,嫩枝扦插可于6—8月半木质化较好的时期进行扦插。扦插前,用ABT 1号生根粉(浓度100 mg/L)浸泡插穗下端5 h。插穗呈80°斜插,插入基质4/5,最上面的芽要外露,扦插株行距以10 cm×10 cm为宜。插好后喷水1次,浇透水,不在温室内的应搭棚盖膜,床面干时注意喷水,气温超过30 ℃时要遮荫。发芽展叶后叶面喷施0.2%尿素+0.1%磷酸二氢钾。
  1.2.3    嫁接苗培育。3月初至3月中旬,选择一至二年生山桐子实生苗作砧木,砧木粗0.7 cm以上,留高6~12 cm,随剪随接。选取品质优良、健壮的成年树上一至二年生健壮、无病枝条作接穗。每穗保留2~3个芽,采用劈接、形成层对接等方式进行嫁接。嫁接后及时除萌,易发生冻害的地区,对嫩梢进行摘心。
  1.3    苗期管理
  3—4月生长初期[7],要加强松土、除草、间苗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5—7月速生期,苗木生长加快,要及时追肥、灌水;6月,施用尿素液肥1次;7月追施复合肥90 kg/hm2,追肥后要及时浇水;8月,不施肥少浇水,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山桐子适应性较强,新圃地一般没有病虫害,如偶尔发生病虫害,可根据情况进行防治。如管理得当,当年平均苗高可达1.5 m左右,平均地径可达1.5~2.0 cm,可直接用于造林。
  2    栽培技术
  2.1    造林技术
  山桐子造林春、秋季皆可进行,秋季造林在落叶后(11—12月)进行,春季造林于2月中旬至3月中旬(新叶萌动前)进行。选用地径2 cm以上、苗高0.8 m以上、根系保留较好的健壮苗。选择阳坡地块进行造林,挖穴规格为40 cm×40 cm×40 cm(长×宽×高),呈倒锅底状,种植前可用腐熟圈肥2~3 kg、磷肥0.5 kg作基肥,将基肥与表面壤土拌匀,填入穴内,秋、冬季开穴填土。
  山桐子由于枝条过于开张,种植株行距以4 m×4 m或5 m×4 m为宜,即种植密度约为450株/hm2。山桐子为雌雄异株植物,因而需配置授粉树,一般6~8株雌树环绕1株雄树栽植。造林时可按此比例選择无性系苗木造林,也可先用优良种源实生苗造林,成年后再对多余的雄株进行嫁接改造。   山桐子苗种植前用50~100 mg/L ABT溶液蘸根,栽植时剪去过长的须根,使根系舒展放入种植坑内,深浅适宜,回土覆盖,并夯紧土壤,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土壤覆盖至树颈上方1~2 cm即可,种植后应及时浇定根水。
  2.2    林地抚育管护
  2.2.1    除草。造林后,每年均应实施除草等抚育管理措施。每年除草1~2次,可在5—6月或8—9月进行,以树冠下局部除草方式为主,范围以不影响幼树生长为原则。梯田埂上着生的植被在不影响山桐子生长的情况下尽量保留,以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有利于水土保持。
  2.2.2    水肥管理。造林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年应在旱季灌溉2~3次,同时需注意雨季及时排水。
  实行平衡施肥,鼓励测土配方施肥,因土因树制宜,施足基肥,减少施肥次数。以有机肥为主,尽量控制化肥施用量。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与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城市垃圾、磁化肥料和来自医院的粪便、废弃物等。基肥在果实采收后至休眠之前施入,提倡应用腐熟的农家肥料,成年树可施栏肥80~100 kg/株或饼肥5~8 kg/株、人粪尿30 kg/株。催芽肥于叶萌动前施入,以氮肥为主,适量配以磷钾肥(N∶P∶K=3∶1∶1),以恢复树势,有利于加快植株的营养生长,防止植株徒长,根据树体大小施肥量为1~5 kg/株不等。5—9月为山桐子速生期,此时应施用保果肥,以磷鉀肥(N∶P∶K=0.5∶1∶1)为主,施肥量以2~7 kg/株为宜。另外,采后还阳肥可结合基肥一并施用,可以不单独施用。如遇干旱天气,应适当调整施肥的频率和时间,以不烧根为原则,并在施肥后及时浇水。
  2.2.3    整形修剪。对山桐子进行整形修剪,在保障山桐子结实量的基础上,进行树体矮化控制,以达到降低采收成本的目的。依照山桐子分枝习性[4],采用疏散分层型树体为宜,即每个单株为7~9个主枝,分2~3层轮盘排布。种植后第3年冬,在主干距地面150~170 cm处进行短截;第4年冬,每层主枝的每个枝条上,多年生枝条疏除直立旺长枝条,短截或缓放平斜枝。6~7年后,树体进入盛果期,应及时疏除过密枝、病虫枝、下垂枝、平行枝、轮生枝、徒长枝、竞争枝等,促进果实良好发育。
  2.2.4    病虫害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加强培育、可持续经营等措施,增强山桐子对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改善山桐子林地生态环境,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措施,保持生物多样性,构建复杂稳定的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桐子病害较少,主要有锈病和炭疽病,发病初期及时喷施75%甲基托布基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未发病的植株可用29%石硫合剂水剂6~11倍液,或1∶0.5∶24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
  3    参考文献
  [1] 郑小江.山桐子产品正式更名为“油葡萄”产品[J].中国林业产业,2018(增刊2):59-60.
  [2] 吴开云.山桐子种质资源收集及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评价[C]//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森林食品质量安全”学术研讨会暨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林学会,2015:1.
  [3] 龚榜初,李大伟,江锡兵,等.不同产地山桐子果实含油率及其理化指标变异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2,32(8):1680-1685.
  [4] 龚榜初,李大伟,江锡兵,等.不同种源山桐子果实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2,48(5):505-510.
  [5] 李欣.我国山桐子产业的现状与前景[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37(6):73-75.
  [6] 江锡兵,龚榜初,李大伟,等.山桐子实生优株选择研究初报[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4):738-745.
  [7] 江锡兵,龚榜初,李大伟,等.山桐子自然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3,26(1):113-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8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