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平台、个体特征3个方面对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学习参与度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在线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在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关键词:在线课程  参与度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5(a)-0098-02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形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局面。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情境感知技术等的普及和深入,在线学习应运而生。在线学生的高辍学率和低参与率己成为在线教育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升在线学习参与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1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研究者主要是介绍国外的相关研究,包括学生投入概念、理论、方法的研究,并进行歸纳与总结,该课题对学习参与度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倪士光、伍新春等认为学习投入包括行为、情感和认知3个独立的维度,然后从学业倦怠的对立面出发,系统梳理了测量方法与相关变量,并总结了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问题[1]。张羽将数据分析应用到MOOCs中,提升教育质量[2]。张艳梅等提出移动环境下在线参与特征变化趋势模型,在线参与度评价指标和设计自动测评方法,并在实践中应用[3]。姜强等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为学习资源的个性化推送和学习质量分析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4]。张丽萍等提出量化深度交流,提高在线参与度,促进形成性学习的方法,使深度交流的理论付诸实践[5]。赵慧琼等从学习分析技术的教育应用视角,追踪、积累并筛选在线学习行为数据,构建了干预模型,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6-8]。
  通过以上分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参与的综合分析,在研究模型、研究维度、研究方法和应用层面等方面缺乏对学生参与度精确度量的研究。
  2  在线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学习参与度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或者移动网络下学生参与学习的复杂过程,是学生认知参与、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有机融合的过程,具体而言,在线学习参与度会受到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平台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2.1 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做出反馈,提供帮助和指导,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客观评价。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契合程度是影响在线学习参与度的首要因素。多数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获得想学的实用知识,教师一旦确定好教学目标,那么在教学目标基础上确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等成为影响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内部动机教学策略应该包含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使用平台的粘性应该包含与学生交互的策略,为了给予学生评价和鼓励提高参与的成就感应该包含奖惩策略。教学活动则要考虑提高和保持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活动则要保持生动有趣有吸引力。教学评价手段严格程度是否合理,一般而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4个子体系,分别是质量标准体系、监控体系、信息及分析体系、改进体系。依靠4个子体系从多个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评估和监控,通过质量信息及分析体系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教学资源与平台
  教学资源因素是指在在线课程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中课程视频长度是否适中,课程内容是否生动清晰,学习资源是否更新及时,课程视频学习资源是否完善丰富,是否有其他学习网站的超链接等因素。移动通信技术和终端已经得到普及,通过移动网络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移动环境下的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开放便捷的学习,是处于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二者之间的一种学习形式,如果学习资源不符合这种特殊性质学习的要求,那么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在线参与度。移动环境下学习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和便捷性,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建设必须尽量符合这一要求,否则对学生在线参与度的影响就会非常大。
  教学平台因素是指在线课程教学平台操作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具有布置作业、在线测验、答疑讨论、学习记录等功能。由于移动网络学习环境下,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应用率很高,如果学生遭遇了学习困难而又得不到帮助,可能会导致学生离开学习进程玩手机游戏、看视频等,从而影响在线参与学习的效果。一般来说,在线学习碰到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学习内容上遇到的难题,另一类是学习平台使用方面碰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服务平台提供相关帮助,教师负责解决学习问题,管理人员解决平台问题。如果这两方面的服务跟不上,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在线参与度。
  2.3 个性特征
  最理想的情感参与是学生抱着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的学习动机,怀着学习的信心参与学习,情感参与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参与和行为参与;反之,当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端正,那么学习常常表现为缺乏积极性、受挫感强、很难解决困难等。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差,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课程学习中功利心都很强烈,对于计分少或无计分的活动常常视而不见,能动性差。网络平台学习环境下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交流互动,和学生做朋友,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在线学习中,学生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很重要,可以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营造互帮互助、思维活跃的和谐的学习氛围。   3  提升策略
  3.1 教学策略
  在线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要重点考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持续有效的学习。从在线课程教学实践来看,有3类教学策略比较有效,分别是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基于类比的教学策略和基于情景的教学策略。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最能提升学习驱动力的方法。问题牵引引导学习思路,统领学习内容,还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对有志提高工作能力而参加在线教育的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基于类比的教学策略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通过“触类旁通”手段关联起学习任务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基于情景的教学策略包括情景化、案例化和故事化策略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最好的学习是在真实情景中进行,与真实情景相关联的学习内容更容易获得学生的关注,并能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3.2 教学资源建设
  明确教学目标,精炼教学内容,针对核心概念、重要知识点、必要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特定的主题,在众多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中提炼出重点、难点或兴趣点,予以重点解答。主要目的是选题内容清晰凝练,学生倍感兴趣,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掌握学习内容。课程内容可以是知识讲解、知识拓展、方法传授、技能演示、教材解读、题型精讲、总结归纳、教学经验交流等。
  课程视频资源的设计要考虑到主题明确,内容短小,信息完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组织好教学内容,逻辑清晰,语言生动有趣,尽量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分解,减小学生的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无关性认知负荷;课程结束后进行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问卷调查,巩固学习内容并反馈教学意见。课程资源的核心内容是视频,为了便于存储和网络传输,视频大多采用流媒体形式呈现。视频课程的特点是教学过程完整简短,包括提出教学问题、导入教学案例或情景、讲解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是成功的关键。
  3.3 学生个性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满意度和体验感,在线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团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根据汇总意见,对在线课程进行修改完善后正式上线使用。学生的性别、年龄等自身属性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倾向。网站前期设计中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于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方式、不同角度等多方面提供多种学习途径,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途径。通过统计学生对学习工具的选择偏好,确定学生个性化的认知特征和学习特征。在线课程资源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需要调查这些因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与体验感。
  4  结语
  通过对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分析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平台、学生个性特征对学习参与度的影响,分别对三者因素提出了提高学习参与度的策略,能够促进在线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在线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为在线课程的开设提供一个良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倪士光,伍新春.学习投入:概念,测量与相关变量[J].心理研究,2011,4(1):81-87.
  [2] 张羽,李越.基于MOOCs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和教育测量介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22-26.
  [3] 张艳梅,章宁,涂艳,等.移动环境下学习者在线参与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
  [4] 姜强,赵蔚.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5-92.
  [5] 张丽萍,葛福鸿.量化深度交流,提高在线参与度,促进形成性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16(6).
  [6] 赵慧琼,姜强,赵蔚,等.基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绩效预警因素及干预对策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1):62-69.
  [7] 胡敏.在线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8] 杨杉.在线课程学习参与度的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55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