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助跑团身前空翻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体操难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助跑团身前空翻仍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动作,在各大体操项目中均有应用。随着目前竞技体操规则的不断完善,器械的不断改进,应该更加重视助跑团身前空翻基础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好助跑团身前空翻的动作要领,练就高质量、高水平的动作。该文旨在研究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要领以及各阶段的训練方法,为学习该动作的运动员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操  助跑团身前空翻  自由操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178-03
  根据国际体操联合会《男子竞技体操评分规则2017年版》的规定团身前空翻为A组动作,动作难度为0.1。但是团身前空翻却是竞技体操的重要基础动作,在竞技体操的各大项目自由体操、跳马、单双杠、平衡木、吊环、鞍马上均有应用。团身前空翻在目前竞技体操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动作技术。随着目前竞技体操规则的不断完善,器械的不断改进,应该更加重视助跑团身前空翻基础技术动作的学习,掌握好助跑团身前空翻的动作要领,练就高质量、高水平的动作,对于提高成套动作水平、发展更高难度的前空翻技术动作及成套连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助跑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助跑团身前空翻技术动作的分析,归纳影响助跑团身前空翻动作质量的因素,进而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为我们的教练员和体操运动员提供训练理论和方法的参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以助跑团身前空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动作结构和动作原理以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归纳,为学习体操的运动员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为体操专修训练提供一定的方法参考。
  1.1 研究方法
  1.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络资源、学校图书馆网路资源数据库、学校图书馆藏书等方式搜寻有关前空翻类技术训练和解析等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为该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1.1.2 观察法
  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观看各类学习助跑团身前空翻的视频录像,利用视频回放、慢放等功能,对助跑团身前空翻动作技术进行深度解析。对平时训练中的动作采用视频录像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各个环节动作的分析,归纳整理每个阶段的动作顺序、路线,以及发力方法。
  1.1.3 访谈法
  笔者作为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专业教练,曾对省体校、省专业队等高水平运动队里的队员做过访谈,自身在练习助跑团身前空翻同时并向学校体操专项的教练学习训练方法及动作要领,对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要领以及训练方法的等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分析对比,增强了该文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技术分析
  助跑团身前空翻技术动作按动作结构分可分为助跑、起跳、腾空以及落地4个环节构成。动作做法:由助跑开始,单挑双落同时屈臂上举,随即梗头、紧腰、紧臀快速起跳,腾起之际,两臂想前上方急伸急停,梗头、含胸、提背、跟小腿、抱腿前翻,当翻至脸朝上时,紧腰伸髋、伸膝,两臂上举,缓冲落垫站稳[1]。该文探究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及其训练方法,供大家研究、探讨,以便更进一步进行高难度动作的学习。
  2.1.1 助跑团身前空翻助跑阶段技术分析
  助跑阶段是从启动至双脚离开地面的阶段助跑的目的是获得一定的初速度,这个速度不仅是起跳和腾空最大的合力来源,也是后面空翻转体水平速度的来源,同时增大身体的动能,而且还为起跳环节创造有利条件。助跑阶段分为跑动动作和趋步动作,一般来说趋步动作是指跑动的最后一步,所以趋步和前面跑动的衔接也尤为重要,如果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到后面的水平速度,从而影响了整个动作的质量。助跑时蹬腿有力、摆臂均匀、步频逐渐加快,最后单跳双落。根据动力学公式,在物体的加速度越大,获得的动量就越大,在最后几步加速应由小到大,最终达到水平速度最理想状态。助跑的加速方式因人而异,运动员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自的加速方式,但是一定是最后的水平速度一定要足够大。一般来说开始几步助跑时,身体前倾较大,脚着地有力,着地点离身体重心投影较近,摆动腿,积极前摆,两臂前后有力摆动。
  2.1.2 助跑团身前空翻起跳阶段技术分析
  起跳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垂直向上的初速度,它是将助跑阶段获得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向上的速度,即将向前的动能转化为上升的势能。起跳技术动作的掌握直接影响着助跑团身前空翻的高度质量。所以在起跳阶段,运动员的动作要干脆、迅速,在短时间内将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向上的速度[2]。根据动量定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的冲量就是物体动量的变量,所以在起跳瞬间应迅速有力的蹬离地面,同时完成蹬直踝关节、膝、髋,躯干伸直、紧腰、含胸、梗头,并迅速向上带臂,完成起跳动作[3]。
  起跳阶段技术要领分析:助跑团身前空翻起跳阶段分动作准备、动作缓冲和蹬伸起跳。
  (1)准备姿势阶段,运动员的带臂技术一般介绍这3种[4]。带臂式:运动员在助跑完后单跳双落后,两臂由前经下往后上方摆动,提肘、提肩,配合向上跳起。领臂式:运动员助跑完单跳双落后,两臂由前经下往后上方摆动,提肘、提肩,配合向上跳起。刀手式:运动员起跳前两手已上举,起跳时两臂向前上方做“刀手”,提肩,配合向上带起。3种摆臂技术通过多位学术前辈的理论研究,一般认为领臂式带臂技术更优于其他两种带臂技术,所以在教学训练中应重点发展领臂式摆臂技术来充分发展助跑团身前空翻的腾起高度,但具体训练,教练员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合理地运用训练方法。
  (2)动作缓冲阶段,缓冲主要是由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以及与地面产生的形变来完成,缓冲前应充分拉长下肢肌群以获得较大的弹性势能,为蹬伸起跳做好准备。   (3)蹬伸起跳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足够的向上速度和翻转速度。运动员的重心迅速上移双腿快速蹬地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时做好摆臂姿势,来增大腾空阶段的翻转动力。同时要注意腾空角接近90°,蹬伸充分使身体获得较高的重心高度,为后面的腾空阶段做好准备。蹬伸起跳时,应积极主动地完成蹬伸踝、膝、髋关节同时紧腰、紧臀、含胸、梗头,将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同时两臂迅速向上带起,双肩做屈曲运动,来增大腾空阶段的翻转力,最后完成起跳动作。
  2.1.3 助跑团身前空翻腾空阶段技术分析
  腾空阶段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空中翻转和准备落地。在助跑团身前空翻腾空阶段,运动员首先要获得一定的腾空高度,然后要利用起跳角度产生的动量和空中的迅速的低头、屈膝收腹团身完成空中翻转动作。
  腾空阶段一般分为3个阶段:上升翻转阶段、空中团身阶段、落地准备阶段。在完成起跳动作后,运动员应迅速收腹团身,同时两臂主动下压,在向前翻转1/4周后,双手快速抱腿,低头含胸,通过形成“背弓”,来增加身体的转动惯量。同时双手快速抱腿,脚背绷直,做好空中姿态,形成团身动作。在翻转至3/4时,此时做完团身阶段动作基本应对应于落地准备阶段[5]。
  在该阶段应做到伸髋伸膝,即在抱腿团身的一瞬后,立刻做出伸髋伸膝的动作(此时身体还是处于紧绷状态,只是单纯地做伸膝伸髋动作),双手同时放开向上伸直,恢复到起跳姿态,直至完全落地,在该阶段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团身,空中团身的时机以及团身的姿态直接影响到助跑团身前空翻的高度和动作质量。所以教练员在后面的训练中注意要运用多种方法手段重点训练运动员的团身意识以及团身姿态。
  2.1.4 助跑团身前空翻落地技术分析
  落地阶段的目的是最后的身体站稳,直至亮相结束动作。在落地阶段,人体的重力势能将转化为向下的动能,所以在此阶段要完全靠运动员的身体姿态的控制来保证落地的平稳。运动员落地的时候,重心应该调整到下半身,通过主动伸髋、伸膝、伸踝,预先充分拉长肌肉,借助肌肉的收缩缓冲落地瞬间地面的反作用力,还可借助双臂保持前平举来控制平衡,目的是给予身体一个向上的力量帮助身体保持稳当,同时示意自己的动作已经结束。落地阶段主要靠的是运动员自身身体姿态的调整以及对肌肉弹性的控制来保障落地平稳,所以落地阶段的训练也尤为重要。
  2.2 训练中容易产生的误区
  通过前面的运动技术分析,在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实践总结后,助跑团身前空翻在學习过程中容易产生以下几个误区。
  2.2.1 助跑阶段
  助跑时采用小碎步或者助跑最后几步减速,前面经过我们的分析,助跑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速度,从而通过起跳,将助跑获得的速度转化为垂直向上的速度。由于运动员的主观因素,自身的步点、步幅、节奏以及心理因素的影响,运动员往往在助跑阶段容易产生小碎步或者减速,影响的助跑团身前空翻需要水平速度。
  2.2.2 起跳阶段
  起跳时最后一步踏跳用力不充分,通过前文研究我们知道,起跳阶段的作用就是将助跑的动能转化为向上的势能,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们知道,两物体相互作用时,它们对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所以当起跳的踏跳不充分是就不能很好地将助跑获得的速度转化为向上的速度,从而直接影响了助跑团身前空翻的高度质量。导致起跳踏跳不充分的原因往往是运动员在初次学习该动作时心理的恐惧感未消除,所以教练员要适当讲解以及鼓励运动员大胆尝试。
  2.2.3 腾空阶段
  腾空阶段容易出现的错误较多,我们总结归纳,一般有以下几种。(1)太想团身完成动作,在还为充分起跳结束,就已经准备团身姿势(即在踏跳的一瞬间,膝关节和踝关节还未完全伸直,将力量转化上去,就急于做团身姿势),这种情况在动作的泛化阶段最容易出现也是最难改的动作[6]。这种助跑团身前空翻是在低质量的情况下完成的,所以一般来说姿态也不会那么优美。在这种情况下,教练员可借助视频录像等手段,让运动员自身总结,同时引导运动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团身不够充分,这种情况会导致力的分散,达不到助跑团身前空翻的高质量动作,将会影响到后续的动作学习,所以教练员也应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3)团身时间太久,也就是在落地阶段没有主动去伸展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一般出现这种情况,会影响运动员在落地阶段的站稳。
  3  结论与建议
  3.1 总结
  通过前面的分析研究,我们知道助跑团身前空翻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4个技术共同构成的,所以在训练中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因人而异,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培养运动员自我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技术练习的同时结合身体素质练习。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教练员还要注重正确运动激励法提高运动员的信心、消除对新动作的恐惧感,让运动员在较短时间内领悟正确的动作要领,直至掌握高质量的助跑团身前空翻。
  3.2 建议
  (1)原地做摆臂、梗头同时起跳的动作练习。
  (2)一至二步起跳练习,确定好起跳脚,掌握好节奏。在熟悉后可加大助跑步数,同时注意保持动作。
  (3)助跑单脚上板蹬离,同时加上摆臂技术,可在板前放一定的海绵消除恐惧心理,让运动员体会起跳技术,教练员讲解时注意提醒其主动蹬地发力和带臂,空中要求双腿并拢,躯干伸直,膝关节和踝关节绷直同时微微含胸,强调高度。在训练技术的同时加强对腿部力量的练习。
  (4)原地团身滚动练习,体会团身的姿态以及腰部背部肌肉的用力同时要求绷脚尖。在熟悉后做跳起抱腿的团身动作练习,助跑距离不必太长,重点在起跳团身,同时强调主动向上发力问题。
  (5)助跑上板起跳,落在高垫子上或者是海绵坑里,强调积极主动踏板和摆臂,在多次练习领会后,起跳接鱼跃前滚翻落在高垫子上。鱼跃的高度逐渐增加,要求空中并腿。   (6)借助弹板或者是踏跳板,助跑前空翻落在高垫子或者是海绵坑里,要求助跑自然,踏跳有力,强调团身姿态,这个时候不必太过于强调落地的站稳。让运动员循序渐进,慢慢体会空中翻转的感觉。
  (7)借助踏板在保护帮助下做助跑前空翻练习,由教练员使用保护带帮助运动员体会空中放腿、伸髋、伸膝的时机。逐渐过渡到团身空翻成站立姿势的状态,让运动员体会重心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持这种高重心状态。
  (8)借助蹦床完成助跑团身前空翻动作,由于蹦床具有良好的弹性,运动员在蹦床上做助跑团身前空翻,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翻转。所以教練员要强调起跳高度以及团身时机,即尽量在身体重心提至最高点时再做团身动作,同时强调带臂技术与起跳技术的衔接。在两臂摆至前上方时迅速制动,紧腰、梗头、含胸、提背、翻臀,当翻至面部朝上时立即伸展身体[7]。
  (9)在垫上做助跑团身前空翻练习,经过前面的练习和学习,只是初步掌握了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但是离动作的高质量阶段还有距离。所以在完整练习中教练员要着重强调各个环节容易产生的错误,同时运动员可借助视频录像自我纠错。
  (10)完整助跑团身前空翻落在高垫子上,垫子的高度逐渐加高,并且要求平稳站立结束动作。逐步提高助跑团身前空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铁黎.体操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260-261.
  [2] 陆月琴.跳马团身前空翻起跳技术分析及训练方法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5(6):67-68.
  [3] 凌洁.女子体操团身前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及技术要领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5):180-183.
  [4] 赵治甲.不同摆臂技术对前空翻腾起高度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S1):115-116.
  [5] 丁燕.平衡木双臂后摆式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48-49.
  [6] 赵汉华.少年女子平衡木助跑团身前空翻的技术特点与训练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2):36-37.
  [7] 王静,毋江波.平衡木助跑团身前空翻转体180度的运动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13(3):30-3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10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