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安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六大工程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年来,西安市休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通过大量调研,介绍了西安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的六大工程,分别为农家乐星级服务提升工程、休闲农庄建设工程、休闲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休闲小镇建设工程、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工程,以期为西安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休闲农业;六大工程;陕西西安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8-0203-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近年来,西安市休闲农业逐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迅速、内涵丰富、规模壮大、模式多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休闲农业产业已呈现“两带三区”的总体布局,农家经营户众多。至2018年底,休闲农业产业吸引游客2 650万人次,年经营收入超过30亿元,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明显、配套设施不完善、开发管理跟不上等问题,难以确保全市布局上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区域内特色表现不显著。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休闲乡村,积极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现提出西安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的六大工程,促进休闲观光农业惠农建设。
  1    农家乐星级服务提升工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整治、规范、提升为目标,突出食品安全隐患整治、消防安全隐患整治、治安安全隐患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重点,建立农家乐经营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农家乐的健康发展。
  1.1    强化对农家乐食品、消防、治安安全隐患的整治
  针对农家乐存在的操作间设置不规范、食品卫生条件差、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西安市农家乐整治规范要求》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等方面整治和规范,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进一步排查火灾隐患,强化对农家乐从业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技能培训。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农家乐住宿登记管理的相关要求,监督农家乐建立住宿登记管理制度。
  1.2    强化对农家乐环境卫生的整治,完善农家乐公共配套设施
  对农家乐集聚区道路两侧及周边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进一步美化农家乐发展环境。要实施区域集中安全供水、供电,对农家乐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定期维护路灯、排水等设施。
  1.3    规范提升农家乐的服务水平,认真开展农家乐的星级评定工作
  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农家乐经营者服务理念、服务规范和安全意识进行教育和培训,倡导诚信、文明经营行为。成立管理机构,加强农家乐服务质量监管,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提高客人的满意度。通过每年的农家乐星级评定,旨在引导西安市农家乐发展,规范经营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其持续健康发展。
  2    休闲农庄建设工程
  休閑农庄规划必须遵守有关土地利用政策及法规,合理划分各种功能系统,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的特点,又要将各农产品的不同成熟季节考虑在内,实现各个功能区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发展,构成一个有机结合体。
  2.1    以市场为导向,瞄准消费群体
  分层次划分客源市场,综合开发休闲农庄的生态、游憩、经济、教育、保健、社交等多项功能,并进行合理的项目布局与设计,推出一系列经营项目。如蓝田县焦岱镇鲍旗寨被摄影师称为“关中的普罗旺斯”,打造成写生与创作基地。
  2.2    深挖休闲农庄人文和景观资源
  对休闲农庄的景观资源内涵进行深度挖掘,除了传统的自然景观外,特有的风俗及文化,收获、播种等农耕景观都需进行深度开发,又如民俗古迹、民俗博物馆、节庆、庙会、馆等人文景观也需开发。在充分挖掘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对人文景观进行深度开发,将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起来,相得益彰。
  2.3    独立创新,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可以修建一些景观和体育设施发展地域特色,也可只以民宿、餐饮为主。同时可利用各种网络平台聚集潜在旅游消费对象,从而有利于农庄的进一步发展。
  3    休闲农业园区提质增效工程
  在土地利用政策指导下,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特色产业,以科技为支撑,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发挥龙头企业为重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农产品精加工开发为突破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3.1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建设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
  依托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一个生态良好、业态合理、品牌突出、效益显著的特色产业发展先行区。促进产品创新、品质提升,创造新供给、满足新需求、引领新消费,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3.2    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
  聚集资本、市场、人才、信息等多项现代生产要素,推进农业科学产学研协作联合,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进一步探索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有效机制。
  3.3    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
  推进“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产业化联合体”“大园区+小业主”等模式,构建利益共同体,为农民参与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产品产量来获取更多收益。
  3.4    挖掘农产品附加值
  通过营销手段,例如展销会、节庆活动、地理标志产品等形式,增加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挖掘农业的休闲、科普、观光、生态文化功能,拓宽园区盈利的渠道,为农业增收创立全新的盈利点。
  4    田园综合体建设工程
  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三产融合”,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逐步建成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1-2]。符合土地利用要求,适应农村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如高陵区建设的源田梦工场。
  4.1    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按照集约利用、综合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集中连片的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在田园内部综合区域内“农村+田园”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金完善通信、供电、公共服务、污水处理、游客集散等配套设施建设[3]。
  4.2    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积极围绕田园农业资源,进一步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三产及土地规模化利用融合发展,丰富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产业与教育、文化、旅游、康复养生等产业的深度结合,加强原产地地理标志和品牌管理,积极推进物流服务业和农村电商的发展,构建出能够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4]。
  4.3    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培育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发展新动能,积极创业创新。积极壮大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土地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不断增加农业效益,积极优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4.4    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发展循环农业,利用新型农业生态环保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化,推进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再利用,进一步强化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5    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以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5    休闲小镇建设工程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2019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地方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下,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及当地特色,创新建设理念,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培育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如蓝田县汤峪打造的“文化生态汤峪,温泉休闲小镇”。
  5.1    以特色旅游吸引,个性化规划
  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充分了解开发价值及自身价值的基础上,筛选出可以产生市场需求且具有相对辨识度的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个性特色是休闲小镇的吸引力之一,休闲小镇既要注意城镇建筑和景观的规划设计,也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发挥小镇地域特色。
  5.2    策划双重功能的项目,多功能开发与布局
  休闲小镇不仅要服务游客,更要服务当地居民。休闲小镇应结合观光、运动、体验、休闲、居住、集散、养生、度假、游乐等多种功能进行综合规划与布局。休闲小镇不仅是旅游开发模式,还涉及到城镇建设,需要政府出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考虑。
  6    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目标,立足地区优势,深挖本土资源,结合脱贫攻坚,坚持因地制宜,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发展支柱产业、提升村容村貌,打造一批休闲、旅游、特色产业项目,形成历史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提升群众幸福感[5]。如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
  6.1    科学规划
  结合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庭院道路绿化,提升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切实抓好路、水、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整治,使村容村貌既鲜明又朴素自然。
  6.2    创新增收
  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发展,利用农村林果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农旅结合,努力做到“乡乡有特色,村村有美景”。
  6.3    鄉风文明
  要充分挖掘当地古民居、古村落、古树名木、古建筑蕴含的文化精神,并向当地居民讲解传播,以提高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加强对历史遗迹遗存的保护,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形成农村文明新风尚。
  7    参考文献
  [1] 廖帆.基于本地资源的“田园综合体”推进中一些思考[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社会发展论丛(第一卷).重庆: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
  [2] 卢贵敏.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
  [3] 刘松鹃,杨忠伟,杨玉坤,等.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休闲旅游型乡村转型升级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317-321.
  [4] 尚毛毛,文成业,杨鹏.把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先手棋[J].广西城镇建设,2018(6):48-54.
  [5] 韩伟宏.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7(16):295-2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3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