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及其技术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有机旱作农业是地表水短缺、地下水不足的高原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本文阐述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总结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有机旱作农业;核心要素;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Core  Factor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and  Its  Measures
  REN Jun    YAN Xiao-tao    QIN Xiu-zhen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Shan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Shanxi 030031)
  Abstract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is a kind of rain-fed agriculture in plateau hilly area with the shortage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The core factor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was elaborated,an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were summariz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
  Key words    organic dry-land agriculture;core factor;technical measure
  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区雨养农业占全国耕作面积的50%以上,旱地农业生产对于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在同样干旱条件下种植的作物由于施肥方法、耕作条件、管理措施不同,作物产量存在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土壤肥力、保水性、蒸腾作用不同所致[1]。
  有机旱作农业是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当施用化肥提高土壤理化性状,一般通过深耕深翻、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修建梯田以及选择科学的耕作制度等方式,达到水土保持、培肥地力、减少蒸腾的效果,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按国际惯例,有机农业主要是以生产有机食品为目的,必须按照一定的生产标准和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不能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等。有机旱作农业是地上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不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有机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概念不同,有机农业的重心在终端产品,强调食品安全性;而有机旱作农业侧重技术和生产过程,是一个纯农业行为,但两者在技术措施的应用上却有很多共同之处。
  旱作农业是山西省的传统农业,山西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浪潮中,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和政策机遇,倡导要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因地制宜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特色产业。
  1    有机旱作农业的核心要素
  1.1    耐旱品种
  有机旱作农业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要把好种子关,种子优良是搞好旱作农业的先决条件,成功实施有机旱作农业必须选择适宜当地气候条件、耐贫瘠、耐干旱且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作物品种。为了防止发生因自然环境条件因素导致大面积种植作物减产的情况,最好在种植同一种作物时使用多个优良品种,减少单一品种生产安全风险和对农业经济的冲击。
  1.2    地力水平
  土壤是有机旱作农业的基础,表现在土壤矿质营养丰富和有益微生物菌群合理分布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力水平相应也高,土壤团粒结构的保水抗旱能力强,作物产量也高,主要是通过采取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沼渣沼液还田等途径来实现。通过制备酵素、施用微生物菌剂,促进土壤微生物有益菌的繁殖,发展有益微生物群落,提升土壤和种植环境的微生物密度,达到固氮、解磷、解钾和提高作物抗逆性的功效,最终实现有机旱作农业的高产高效。
  有研究表明,有机胶体的吸水量是黏土吸水量的5~10倍,黄土高原2 m土层最大贮水量与当地年降水量相当,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0 g/kg以下增加到15 g/kg,土壤中水蒸发量减少40%以上[2]。因此,增施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证作物生长过程中水分供应,提高作物抗旱性和增加产量。   2    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措施
  2.1    深耕深翻
  对于多年耕作实行旋耕的地块,由于旋耕深度在耕作层,会形成犁底层,影响作物根系下扎吸水,下部水分得不到有效供应,直接妨碍水分利用和抗旱保墒效果。因此,通过深耕深翻打破犁底层,能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达和蓄水保墒。
  2.2    保護性耕作
  高杆作物秋收留茬高度在30 cm左右,矮杆作物地上留茬20 cm左右,上部秸秆还田覆盖裸地,秋季不耕作,春季留茬播种或选择耕后播种,这样既达到免耕和少耕,减少耕作次数,减少耕作投入,节约成本750元/hm2左右,又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持土壤墒情和减少水土流失[3]。
  2.3    水土保持
  有机旱作农业大部分位于丘陵地带,土地不平整,大多呈现一定的坡度。耕作时需要将土地整平,将坡地修成梯田,不仅有利于农田作业,而且可使降水得到有效利用,不会出现漏水现象,保证作物生长需要。通过平整土地,农作物的单产将得到极大提升,实现提质增效。
  2.4    合理间套作
  间作是在空间布局上合理安排作物,有利于培肥地力,避免因单一作物连片种植导致病虫灾害发生。套种可以利用高、矮杆作物存在的收获时差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达到高产目的。因此,科学合理的间套种是有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5    合理轮作
  很多作物的根系在生长期间会分泌有毒有害物质,连作地块土壤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导致病虫害发生和作物发育不良。通过轮作可以有效避免连作对同一作物的影响,合理轮作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而且有利于保持土壤营养平衡、培肥土壤、维持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让土壤保持较高的地力水平。
  2.6    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技术在旱作农业上应用也很广泛,通过地膜覆盖可以保墒,便于春季播种和出苗;同时,地膜覆盖可以减少水分散失,保持水分有效供应,起到调节功能,很好地减轻旱情,减少旱情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7    滴灌与渗灌
  对于干旱半干旱缺水地区,可以在低洼处修建积雨池或雨窖于雨季来临时集雨,通过滴灌或渗灌来减轻干旱,缓解旱情,确保丰收。
  2.8    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将作物所需营养物质利用配方施肥融入水中,直接滴灌,可实现精准施肥,有效供给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促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旱情和逆境变化的能力,使作物产量显著增加。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综合应用的典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更高级别的有机旱作农业。
  3    结语
  有机旱作农业中,将畜禽废弃物腐熟还田,减少了环境污染,减轻了病虫害发生;实行秸秆还田,避免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由于有机旱作农业对于化肥的使用较少、农家肥使用较多,不仅减少土壤板结、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大田水库、减少水土流失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现代有机旱作农业增加了现代元素,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科学化程度更高,技术集成、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对于生产过程和生态环境的预测和调控能力更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是传统有机旱作农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生态效益更加明显。
  有机旱作农业既是传统旱作农业,又是现代农业,不仅涉及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也关系生态环保和经济社会效益,是综合化农业的集中体现,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科技进步,有机旱作农业被赋予更多新的内涵,比如信息技术的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水肥一体化、组织化提升等,有机旱作农业颠覆了人们过去由于农业技术和生产条件低下的认知,完成3个转变,即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农业、粗放型农业转向集约化和精细农业以及低效农业转向高效农业。
  山西要改造提升传统有机旱作农业,构建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体系,推动有机旱作农业与时俱进,加快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旱作农业紧密结合,使资源、土地、技术、管理、市场等发挥更大作用,实现农业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4]。
  4    参考文献
  [1] 张亮.旱地农业初议[J].山西农业科学,1981(1):14-16.
  [2] 梁银丽.有机肥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机理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1998(7):67-70.
  [3] 刘晓贤.保护性耕作促进旱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J].现代农业,2018(2):52.
  [4] 陈阜.现代有机旱作农业与技术创新需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8(6):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455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