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过程性学习资源构建的案例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曹莹 苗志刚 王安然 王蕾

  摘   要:文章以过程性学习资源的构建为基础,深入融合泛在学习理论进行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探索过程性学习资源有效服务案例教学新思路,为助力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高效实施、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一种新途径。
  关键词:案例教学;泛在学习;过程性学习资源
  案例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质量、使用方式及教师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把控、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教学环境显著改善,教学改革持续推进,教学方式早已突破时空限制,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和智能终端设备有效拓展教学的经纬度。基于此,文章探索深入融合泛在学习理论,突出过程性学习资源构建的案例教学改革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实施效果。
  1    学习资源概述
  泛在学习是目前将学习资源应用到“最大化”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实践进行深度整合的主流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当今的高等院校中,泛在学习的范围和效果更为突出。李冀红等[1]、徐刘杰等[2]对于学习资源有较为深刻的阐述,他们在文章中将学习资源看作是泛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并提出了适合泛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过程性学习资源强调的是对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递进式引导,而绝非是最终结果的展示与说明。在理想状态下,泛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最核心优势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都可以以任何形式学习任何知识,这便是大家熟知的泛在学习5A特征。但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任何”两字必然是相对的,相对的便是以往的传统学习、电子学习等学习方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容、增速,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大幅提升以及高校对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为有鲜明高校特征的泛在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物质保证。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等院校中学习者不仅是学习资源的获得者,也正逐步成为优秀学习资源的建设者,他们的加入更是为学习资源建设注入了新活力[3]。
  高等院校的学习者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习效果的飞速提升得益于多方面,值得一提的就是学习平台和智慧教室。随着国家战略层面的教育信息化2.0相关工作不断开展与推进,各地高等院校“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也正持续发力,各类学习平台建设以及高等院校智慧教室建设都取得斐然的成就,在大量学习实践应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与自我优化。平台上学习资源呈现出人性化、多样行与自优化这几个鲜明特征。学习资源集中并且针对性强,更容易被学习者高效获取;平台提供了大量学习工具、检测工具,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平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导航,同时,资源也在自动更新,不断优胜劣汰式的自我完善。智慧教室的出现对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活动,较之多媒体教室有着本质的飞跃,它不仅是当今科技实力与先进教学理念的完美结合,更是学生学习资源、学习效能的放大器,使学生听得更清、看得更远,学习得更轻松、更高效。
  2    学习资源整合
  在现代教育理念之下,教育者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传播技术与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智慧教室提供智能服务功能,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特点以及教学实践,探索基于学习资源构建的案例教学新思维、新方法。在施教者层面,案例教学实践的有效实施,依据适合的教学设计及相应的教学安排,需要并非大量但应精选的学习资源,这也是教学平台呈现的根本。在智能移动端完美呈现学习资源的同时还应依托智慧教室,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行资源重组,以满足案例教学的需求。在学习者层面,案例教学必然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利用过程性资源进行学习,利于阶段化学习过程推进,并且有利于在此过程中进行监测与评估。在高校层面,过程性学习资源整合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活动,看重的是学习效果,其载体无论是软件—学习平台,还是硬件—智慧教室,都是一笔持续性的巨大投入[4]。
  3    基于过程性学习资源构建、探索案例教学新思路
  以“面向对象高级编程”课程为例,紧密围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入融合泛在学习理论,以超星网络教学平台为支撑,探索课程案例教学新思路。
  3.1  课程案例相关资源整理及发布
  教学案例来源于实际项目,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对创新案例进行知识点的梳理,根据由浅入深、逐层递进的思路,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划分、归类,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设计,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课程案例教学共分为静态页面设计、用户管理模块设计、留言管理模块设计和扩展技术应用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基本资源包括各阶段学习研究的案例内容、学习案例的方法,涉及的相关基本知识课件、微视频、自测题、讨论题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以学习单元的形式进行发布,供学习者课下学习[5]。
  3.2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案例探讨
  结合课程发布的资源,学习者利用终端设备在课前开展知识学习,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并通过发布的自测题进行自测评价,运用网络学习平台或者腾讯文档协同学习微信小程序发布讨论题开展案例的前期讨论,学习整理与案例相关的内容,做到初步自主学习。课上教师围绕案例的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并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的移动端应用程序的选人、问卷、讨论等工具开展课堂的案例探讨环节,也可以采用面对面的形式推进案例探讨,包括小组讨论、教师问答、学生问答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及应用能力。
  3.3  基于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智能推荐
  运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学生学习统计分析功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课件视频的学习、学习自测结果、作业完成情况、课前及课上讨论情况、课堂的综合表现等,设定拓展技术综合应用模块的学习推荐策略,为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案例学习提供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分为3层:(1)基本层,侧重于要求学生实现基础知识及典型扩展技术的整合应用分析。(2)中间层,要求学生实现基础知识、典型扩展技术和难度系数较低的前沿技术的整合应用分析。(3)高阶层,要求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主流扩展技术及难度系数较高的前沿技术的整合应用分析。学生可参考平台推荐结果,结合自己前期学习情况选择相应层次的学习资源并开展学习。基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学习资源推荐策略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基本认知,又给学生提升和突破自己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3.4  案例总结及资源反馈
  课程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互联网+”阶段性案例及讨论点,并在模块核心功能基础上适当扩展。在兴趣和任务的推动下,学习者能够积极、主动查找学习参考资料,多途径、多角度论证并完善项目功能,撰写相关的案例报告。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的拓展项目的界面设计效果,包括美观大方的显示界面、用户友好性使用体验;有的提升操作的安全性保障;有的尝试项目部署的跨平台特性、数据库的移植特性。将学习者每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分享展示,并将优秀学习者设计的案例及时完善到课程案例库资源。在案例实施的阶段性推进中,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显著提升[6]。
  4    结语
  融合泛在学习理论,突出过程性学习资源建设,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案例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文案策划及撰写等职业素养得到进一步锻炼。此外,学生在主动学习、实践能力和课程内容学习的纵深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冀红,王怀波,杨现民.进化性学习资源支持的高校智慧教学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8(12):57-68,80.
  [2]徐刘杰,余胜泉,郭瑞.泛在学习资源进化的动力模型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18(4):52-58.
  [3]原昉,乜勇.智能时代泛在学习的基础和教学支持服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5):26-32.
  [4]许利杰.泛在学习环境下网络课程学习模式研究[J].电大理工,2019(2):67-69.
  [5]王亚军,周圣武,李金玉.应用数学类专业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J].教育观察,2017(19):126-128.
  [6]姜永生.基于主动学习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策略与过程模型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4):131-1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