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APPInventor的学龄前儿童歌曲集APP设计与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马映梅 李美 林舒茜 张国丽

  摘   要:随着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儿童教育APP在培养儿童音乐兴趣,基本乐理知识方面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市场上儿童歌曲类APP呈现过载、杂乱等现象,适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使用的优质APP较少。文章在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指导下,进行APP需求分析、资源设计、功能设计和视觉设计,基于APP Inventor技术开发一个适合儿童使用的歌曲集APP—“童乐”。
  关键词:教育类APP;儿童歌曲;APP Inventor
  目前,儿童音乐教育类APP作为传统学校和家庭音乐教育的辅助性工具,对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手机应用商场中一些下载量少、留存率较低的学龄前儿童歌曲集APP中存在,缺乏交互、色彩搭配缺乏美感、说教性强、超出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范围等问题,缺乏创新,内容单一,趣味性不够[1]。由于儿童在认知、学习、理解方面与成人存在很大差异,故儿童教育类APP的设计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更需要综合考虑儿童心理与认知特点。由此可见,儿童歌曲类教育APP的制作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不断探索,在应用与发展中形成系统化的设计与开发思路。
  1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童乐”APP的对象為0~6岁的儿童。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中前两个阶段对设计“童乐”APP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一个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借助视觉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那么,在APP的视觉设计上要符合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视觉效果,通过视觉来让儿童产生学习行为。第二阶段为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进行思维发展,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说明这一阶段的儿童经过感知运动阶段,很多符号已经内化到认知结构中,再次感知会对此符号有个性化认识。因此,针对2~6岁儿童可以在视觉效果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感官信息。
  2    儿童歌曲集APP的设计
  2.1  需求分析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儿歌、简单乐理知识、乐谱等[2]。部分学生会专门去学习乐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听音乐、唱儿歌,是最大众化接触音乐的方式。家长多半也会选择利用手机音乐播放器来让孩子学习儿歌,但音乐播放器的主要服务对象为成年人,资源多为流行歌曲。儿童利用音乐播放器学习儿歌,资源虽不少,但杂乱无章。“童乐”APP的主要功能为学习,针对儿童这一服务对象,进行资源的分析、整理,能系统化地展示学习资源。且“童乐”APP能增加特色功能,让儿童在愉快的氛围里学习。
  2.2  学习对象分析
  由于对象为0~6岁阶段的儿童,在进行APP内容和功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7个特点。(1)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但因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会让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渐渐淡化。因此,要设置激发和增强学习兴趣的环节。(2)儿童学习音乐主要表现出歌唱、表情和动作等感性反应,要适当增加“童乐”APP的交互性,给予儿童感性反应一定的反馈,与其交流互动。(3)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意识和思维的发展,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3]。差异主要体现在地域不同、生长环境不同。在选择资源时要选择大众化的资源和一些地域歌曲作为拓展。(4)偏爱明快色彩。明快的色彩通过视觉进入大脑,产生刺激,可带给人一种愉悦感。在设计时应多采用明快的颜色,贴近儿童的喜好。(5)喜爱游戏。幼儿园都采用游戏教学法,提倡“玩中学”。在设计时,可适当地添加有趣的小游戏。(6)把没有生命或意识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意识、感情的东西等。在呈现资源时,可多运用卡通场景、卡通人物。(7)年龄较小的儿童,对很多事物认识不到位,识字数量少,不能单独进行学习。此时,就需要家长参与到儿童运用APP学习的过程中。
  2.3  资源选择
  少儿歌曲是中国现代歌曲史中最先得到发展的一种歌曲形式,童真的歌词与轻快的旋律直到现在都是人们童年美好的记忆。但由于时代的变化,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各种偶像团体盛行,越来越多的儿童开始唱着不属于自己年龄的歌曲。由于儿童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过早地接触成人歌曲,难免会使孩子们失去了童年时代的纯真与美好[3]。因此,在儿童歌曲的选择上,要符合儿童年龄阶段,健康、积极向上的。
  2.4  功能设计
  主要将“童乐”APP的功能划分为学习、评价和游戏3部分有以下功能。(1)学习功能:儿童可以学习不同年龄阶段的儿歌和本土童谣。(2)游戏功能:添加情景化游戏“听儿歌猜歌名”,设有4个关卡。(3)评价功能:在“童乐”APP中,游戏“听儿歌猜歌名”就是对儿童学习情况的自测。(4)录音功能:模拟K歌,让孩子录下自己唱的儿歌,然后保存、播放。检测是否能在只有伴奏的情况下,流利地唱完整首儿歌,是否好听等。
  2.5  视觉设计
  在视觉设计中,设计“童乐”APP图形、图像时可以加入拟人化的形象让儿童产生亲近感,进而更容易与儿童产生心理共鸣。虽然儿童喜爱明快的色彩,但也不代表在APP色彩设计上一味追求五颜六色,背景与主体物之间的色彩关系要合理搭配,突出要点,协调舒适。“童乐”APP的色彩主要采用了蓝、绿、黄、红4色,根据内容,搭配使用,需要突出主体时,调整衬体颜色的深度、透明度等。在文字表现方式上,应尽可能减少文字的使用。可将文字与按钮结合;尽量多配合图形、声音、跟读、互动按钮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有较多文字时,采用语音朗读等。   3    儿童歌曲集APP“童乐”的开发
  3.1  技术支持
  设计该APP选用的开发工具为MIT APP Inventor。APP Inventor是Google開发的一款基于网页开发环境且免费使用的手机编程软件,采用积木式堆叠法搭建Android程序[4]。接下来,列举一些主要技术来阐述如何实现预设功能。(1)上传媒体档案(多媒体Media):通过上传媒体档案的功能,将储存在自己计算机内的影音类学习资源文件上传至APP Inventor的服务器。(2)组件的组合使用:通过将不同的组件(如按钮、标签、音频播放器、音效等组件)进行组合,采用积木式堆叠法搭建Android程序,实现复杂的功能。(3)组件属性:可以通过修改组件属性,来控制组件的大小、形状、背景颜色、背景图案、文本的大小、字体和颜色等。(4)界面布局:根据布局需要,选择不同的界面布局,可以嵌套使用,如水平布局嵌于垂直布局中,实现水平布局组件的效果。(5)网络微数据库:在APP Inventor2百科网上,一键创建TinyWebDb,用于存放用户注册信息。(6)语音学习助手:APP Inventor可以使用文本语音转换器组件来播报学习资源,或者给予儿童学习行为反馈,可以解放儿童的双眼。(7)录音功能:通过搭建程序来调用录音机,控制录音机的使用,并添加录音机的文件存储路径。(8)游戏功能:APP Inventor可以使用按钮、ImageSprite、Textview多个组件拼接出类似于“金山打字通”的集教育和游戏为一体的软件,帮助学生在玩游戏的同时学有所得。
  3.2  开发说明
  从按钮、手势、音效方面来说明开发环节。由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不足,对于APP使用的经验较少,在操作时往往存在乱按、拍打设备现象[5]。“童乐”APP的按钮在形式上要传递给儿童可按的信息,采取动态按钮,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对于儿童而言,手、脑配合程度有限,复杂的手势会影响学习质量。“童乐”APP采用使用率较高、较简单的点击、滑动、拖曳等手势,符合儿童平时的操作习惯。音乐和音效的合理搭配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能引发儿童的共鸣,但要与APP的主题、文化背景、内容展示风格一致。其次,背景音乐和音效是为学习内容服务的,起到衬托的作用,音量不能高于讲解。在“童乐”APP中,采用的背景音乐都是儿歌伴奏,采用的音效有按钮点击声,目的在于给予儿童学习行为反馈,还有游戏中的反馈音效等。
  4    结语
  “童乐”APP的最大特色在于资源与功能的选择与设计上,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充分考虑了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教育类APP在定位之初,除了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制作成本等因素,需结合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细致化设计,从儿童思考方式、学习特点、理解能力、使用习惯等方面出发,制定APP的内容和功能,更好地适应儿童的学习与使用习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倩倩,孙远波.学龄前儿童教育类APP的体验设计[J].包装工程,2016(20):194-197.
  [2]刘子凯.乐智—APP幼儿音乐应用程序制作过程解析[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5.
  [3]李艳.浅谈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与音乐教学方法的改进[J].中国校外教育,2007(10):157.
  [4]郭守超,周庆国,邓常梅,等.基于APP Inventor的移动学习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9):121-125.
  [5]王昕.基于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教育类APP设计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781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