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草地贪夜蛾防治与监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该种害虫属于鳞翅目、叶蛾科、灰赤叶蛾属,又被称为秋黏虫。草地贪夜蛾具有很强的迁徙能力,适宜的气候条件下30小时内能够迁徙1600多公里。在《2017年世界植物现状》报告中将该种害虫评为十大植物性害虫之一。害虫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粱、甘蔗、棉花、牧草、甜菜、马铃薯等80多种植物。草地贪夜蛾的幼虫主要危害玉米啃食玉米叶子,造成玉米大量落叶。有时害虫还会以切根的方式危害作物,幼小的植株或者种苗受到危害之后直接死亡。幼虫还可以钻入到玉米的果穗中精品玫瑰进行危害。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危害云南省的冬玉米以来,迅速向着西南地区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因此加强该种害虫的监测和防控刻不容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该种害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然后论述了具体的防治和监测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防控该种害虫有一定帮助。
  一、害虫形态特征
  草地贪夜蛾雄蛾体长在16~18mm,前翅长10~15mm,雄蛾的前翅颜色呈现灰棕色,在翅膀表面会分布有很多淡黄色椭圆形的圆形斑,在环形斑的下角会出现一个白色的楔形纹,翅膀外圆有一个明显近似于三角形的白斑。雌蛾个体稍大,身体长在18~20mm,前翅长11~18mm,雌蛾的前翅多呈现灰褐色或者灰棕色,不会存在明显的斑纹。幼虫由6个龄期,低龄幼虫的体表颜色呈现绿色或者棕绿色,与其他夜蛾科的幼虫外观十分相似,初期很难从形态上进行辨别。高龄幼虫体表特征十分明显,在头部区域会出现白色或浅黄色倒Y字型的斑纹,第8腹节上会排列有4个大的黑斑,这是鉴别草地贪夜蛾的主要特征。虫卵呈现圆形,顶部中央存在明显的圆形点,底部扁平直径大小在0.4mm,高度在0.3mm。虫蛹的长度在14~18mm,胸径宽4.5mm,初期虫蛹外观呈现乳白色,后期变成红棕色,呈长椭圆形。
  二、生物学特征
  草地贪夜蛾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夏季30天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春季和秋季60天内完成整个生命周期,冬季毛虫的生命周期持续80~90天。雌虫一生会产一下虫卵1500粒左右。该种害虫具有很强的破坏能力,幼虫采食叶鞘、心叶、生长点和果穗。幼虫初期采食量较低,甚至不采食,后期食物需求量大大提升。由于该种害虫的采食量快速增加,经常会造成寄主一夜之间被啃食殆尽。草地贪夜蛾的成虫具有很长的迁徙能力,可以在几百米的高空中借风力远距离定向迁徙,每晚飞行超过100公里。成虫在产卵前能够迁徙500公里左右。
  三、防治监测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责任
  草地贪夜蛾具有繁殖力强、取食作物种类多、迁飞距离远、防控难度大的特点,一旦传入,极易暴发成灾,会使玉米等作物减产20%-30%,重者毁种绝收。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要从确保粮食安全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草地贪夜蛾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重大病虫防控“政府主导,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方针,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2、强化调查监测,密切掌握传入动态
  要立即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一次全面普查,调查作物以玉米为重点,其他禾本科作物为辅,摸清该虫的发生与危害分布情况。开展定点监测,每乡镇设立2-3个性诱或灯诱监测点,严格虫情一日一报制度,要及时主动报告当地政府,防止漏查漏报贻误防治时机。各乡镇要强化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借助政府行政推动,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群测工作,全面开展调查监测和应急防控处置工作,务必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避免出现虫口密度剧增、危害范围急剧扩大的恶劣局面。
  3、保证信息传递,实时报送虫情
  要严格执行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疑似症状,要第一时间报告当地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县植保站要及时调度虫情信息,设立虫情反映专线,加大横向纵向交流,全面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一经确认草地贪夜蛾发生,县、乡、村三级要立即启动24小时值班和每日报告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虫情动态和相关信息,及时向有关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虫情发生动态和防治进展。
  4、加强技术指导,做好防控准备
  针对虫情要早谋划、早部署、早安排,做好技术宣传、技术指导,一经发现确认,立即组织群众做好防控工作,使草地贪夜蛾在入侵初期和零星发生时立即得到有效处置。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微信和明白纸等媒介,广泛开展宣传,让广大干部和群众充分了解草地贪夜蛾形态识别特征、发生危害习性和防治方法。及早对当地种植大户或统防统治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对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加农炮、植保无人机等植保机具进行检修保养,组建“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专业化防治队伍。要加强正确舆论引导,防止“恐虫心理”,推广综合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避免过量使用农药造成安全隐患和不良影响。
  5、突出重点作物,制定科学防控措施
  针对草地贪夜蛾迁飞性、突发性和暴食性等危害特点,各地要突出重点作物,及早制定防治预案,充分做好应急防控所需的农药、器械等防控物资和人员准备。要抓住成虫、低龄幼虫期等防控最佳时期,做好科学防控。要加强技术指导,发挥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主導作用。首先,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其次,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参考全国农技中心《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9时前,下午17时后,重点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00倍液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654600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种子管理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00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