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物理监测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桉树枝瘿姬小蜂已在赣南暴发成灾。为摸清该蜂种群在赣南的发生与危害情况,于2015—2018年,运用粘虫板监测技术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3个赣南主栽桉树品种(系)林间试验的8种不同颜色粘虫板中,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黄色粘虫板的趋性显著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粘虫板,黄板平均年诱虫量为107.05头/板,占8种粘虫板诱虫总量的37.06%;在3个桉树品种(系)中,黄板诱虫量由高到低是DH201-2>窿缘桉>大叶桉,三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试验同时发现,黄色粘虫板诱集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存在密切相关性,即符合度很高,利用单一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与本项目组前期采用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结合黄色粘虫板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在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工作中可以用黄色粘虫板替代肉眼观察进行监测,建议悬挂高度以2 m为宜,以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科学性。
  关键词    桉树枝瘿姬小蜂;桉树;种群监测;黄色粘虫板;赣南
  中图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4-0093-03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Leptocybe invasa has been a disaster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the population of L. invasa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the occurrence dynamics of L. invasa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were monitored by using armyworm boar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rom 2015 to 201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ult of L. invasa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er chromatotropism to yellow sticky board than to blue and other colour sticky boards,among the eight different colour sticky boards tested among three main Eucalyptus varieties(lines)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the average annual trapping amount of yellow plate was 107.05 head/board,accounting for 37.06% of the total trapping amount of eight kinds of sticky plates.Among the three Eucalyptus cultivars(lines),the trapping amount of yellow board from high to low was DH201-2>Eucalyptus marginata>Eucalyptus grandis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P<0.05).At the same time,it was found that the population dynamics of L. invasa trapped by yellow sticky boar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dult dynamics observed by naked eye in preservation bags,(high coincidence).The growth and decline dynamics of the adults of L. invasa in 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were obtained by using a single yellow sticky board to trap integrators in DH201-2 forest,that results we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btained by collecting gall branches and leaves,naked eye observ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yellow sticky board to trap integrators in forests in earlier stage of this project group.This indicated that yellow sticky board could be used instead of naked eye observation in the future population monitoring of L. invasa,and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uspension height of 2 m was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working intensity,improve the monitoring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ity.   Key words    Leptocybe invasa;Eucalyptus;population monitoring;yellow sticky board;southern Jiangxi Province
  昆虫对色彩的趋性(色觉)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趋光性,是通过其视觉器官中的感光细胞对光波产生感应而作出的趋向反应,各种害虫对色彩的趋性有特定的选择和爱好[1]。使用粘虫色板是一种无公害、易操作的防治害虫的物理方法。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粘虫板防治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跳甲、小绿叶蝉、小蜂等害虫[2-4]。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色粘虫板对害虫防治的作用,有关害虫对其他颜色的趋性的系统研究报道较少,且主要关注蔬菜害虫方面,在林业害虫上的应用研究不多。
  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属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昆虫,是为害桉属(Eucalyptus)植物枝叶的重要危险性害虫,属重大外来有害生物,2007年在广西东兴首次发现此虫,目前已扩散至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四川、云南、江西赣南等省区桉树商品林区,造成不同程度危害[5-7]。目前,对于该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等方面[6-11],有关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技术方面研究者甚少。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进行粘虫板引诱尚属初步阶段。罗基同等利用伞抖、粘板、灯诱等3种新技术可以在种群密度低的早期状况下监测到桉树枝瘿姬小蜂,但对不同颜色粘虫板的监测效果未能进行比较研究[11]。陈尚文等在林间利用10种色卡进行引诱监测DH201-2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试验,发现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引诱最好的是黄色卡,引诱频率为89%,在2.5~3.0 m高度诱到的桉树枝瘿姬小蜂最多[12]。方小玉利用彩色粘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对黄色粘板的趋性明显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粘板[13]。陈尚文等也得到类似结果[14]。但这些监测结果均是在该虫种群密度低的早期状况下得到的,如果样地更多、观察时间够长,可以对在不同的桉樹枝瘿姬小蜂种群密度下蓝色和其他颜色的引诱效果是否比黄色好等作进一步分析[14]。
  本试验通过在桉树林内挂置粘虫色板的方法,就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系统、多年的研究,以便为该虫的种群动态监测和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有助于指导该虫的无公害防治,保障桉树林分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15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内桉树林、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品系)为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比较严重的一至二年生的巨园桉(E. grandis×E. tereticornis)DH201-2、大叶桉(E. robusta)和窿缘桉(E. exserta)。
  1.3    试验方法
  采用市场购买的佳多牌黄色和蓝色粘板及自制过塑的6种颜色粘板(红、绿、橙、紫、黑、白色),在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校园内桉树林、江西省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进行试验。
  1.3.1    粘虫板悬挂高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的影响。2015年4—11月,开展粘虫板悬挂高度诱虫效果比较试验,即以巨园桉DH201-2为对象,以佳多牌黄色粘虫板为材料,设置1、2、3 m 3个粘板悬挂高度,每个高度设7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400 m2(20 m×20 m),每5 d观察记录1次粘虫板上的虫口数量,每10 d换一面或换一块同色粘虫板,统计诱虫数量,比较诱虫效果。
  1.3.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比较。以上述3个品种(系)为试验对象,每个品种设7块样地,每个品种每667 m2同时均匀悬挂上述8种粘虫板,悬挂高度为2 m,悬挂时间为2016年4月初至2018年11月底,进行8种颜色粘板的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比较及虫口密度监测。每5 d调查、检查1次粘虫板上的虫口数量,统计诱虫数量,每10 d换一面或换一块同色粘虫板。
  1.3.3    黄色粘虫板对DH201-2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监测。利用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桉树林间诱集成虫,获得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在DH201-2桉树林试验地随机采样,每5 d采集接近羽化期的虫瘿枝叶,用食品保鲜袋装好、扎紧。每天透过光线观察袋内是否有该小蜂羽化、同时收集或观察记录羽化孔数,统计该小蜂成虫羽化数量,了解不同月份虫瘿的成虫羽化变化和总量。
  1.4    数据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    结果与分析
  2.1    粘虫板悬挂高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知,黄色粘虫板不同悬挂高度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诱捕效果影响显著(F=3.509 2,df=2,71,P=0.035 4<0.05)。挂在3 m处的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5 d的诱虫量为(4.91±1.91)头/板;其次是挂在2 m处的粘虫板,平均每5 d诱虫量为(4.75±1.88)头/板,但两者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两者均显著高于1 m处诱虫量((3.60±1.82)头/板)(P<0.05)。
  2.2    不同颜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比较   由表1可知,总诱虫效果(每板年均诱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黄色>蓝色>橙色>绿色≥白色>黑色≥红色>紫色。黄板引诱效果最好,平均年诱虫量为107.05头/板,占所有粘虫板总诱虫量的37.06%,显著高于蓝色和其他颜色的粘虫板的诱虫量(P=0.0000<0.05);其次为蓝板,平均年诱虫量为35.35头/板,占所有粘虫板总诱虫量的12.24%,与其他颜色粘虫板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
  2.3    不同桉树林内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比较
  同一颜色粘虫板在不同桉树品种(系)林内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效果存在差异。由表1可知,在粘虫板上诱集到的桉树枝癭姬小蜂成虫总量最多的桉树品系是DH201-2,平均年诱虫总量为(40.93±33.66)头/板;其次是窿缘桉,年均诱虫总量为(36.21±26.84)头/板;最少的是大叶桉,年均诱虫总量为(31.19±23.25)头/板,但三者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F=0.7133,df=2,71,P=0.493 6>0.05)。
  在3个主要桉树品种(系)的年均诱虫总量中,黄色粘虫板的年诱虫数量最高,达到107.05头/板,而且在这3个桉树品种(系)中诱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DH201-2>窿缘桉>大叶桉,三者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蓝色和其他颜色的粘板在DH201-2桉树品系上的诱虫量比窿缘桉和大叶桉稍高,这可能与DH201-2是桉树枝瘿姬小蜂高感品系有关[9]。
  2.4    黄色粘虫板对DH201-2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的监测
  利用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获得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该虫在赣南 DH201-2上的成虫出现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8月上旬,呈现出2个明显峰和1个不明显峰,成虫羽化出孔的最主要明显高峰是5月下旬,次高峰是7月上旬,1个不明显峰出现在8月上旬。11月中旬之后,黄色粘虫板上该虫成虫数量锐减直至无,直至次年4月上旬才逐渐有少量成虫出现。
  通过对黄色粘虫板诱集的该虫种群动态与对照即肉眼观察的该虫成虫种群数量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见图3。可以看出,黄色粘虫板反映的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两者相关性极显著(F=48.188 9,df=1,23,P=0.000 0<0.01,R2=0.686 7),表明两者间存在密切相关性,即林间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可以用悬挂黄色粘虫板的方法代替保鲜袋肉眼观察法,简便实用。
  3    结论与讨论
  以往确认(监测)桉树枝瘿姬小蜂发生的主要技术是采用常规肉眼观察法,运用颜色粘虫板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引诱(监测)尚属试验阶段。粘虫板的颜色、林间悬挂高度等是影响其引诱效果的主要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3个桉树品种(系)林间,黄色粘虫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引诱率(即成虫对黄板的趋色性)极显著高于蓝板和其他颜色的粘虫板,其次是蓝色粘虫板,引诱效果也显著优于其他颜色的粘虫板,这也符合一般规律,即害虫趋色的颜色一般都是黄、蓝色[1],这与前人[10-14]的研究报道一致。试验同时也发现,黄色粘虫板诱集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与保鲜袋肉眼观察的成虫动态存在密切相关性,即与林间实际虫量的平均符合度极高,表明野外林间进行桉树枝瘿姬小蜂监测时使用黄色粘虫板能反映实际成虫动态,且该方法简便易用。说明在今后的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工作中,可以采用黄色粘虫板替代肉眼观察进行监测,以减轻工作强度,提高监测效率和科学性[13]。
  粘虫板悬挂高度林间试验表明,在引诱效果方面,悬挂高度3 m≥悬挂高度2 m>悬挂高度1 m,悬挂高度3 m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诱集略高于悬挂高度2 m的效果,两者数值非常接近且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悬挂高度1 m。从减轻工作强度、工作方便性方面考虑,在林间监测运用过程中,建议粘虫板的悬挂高度设置为2 m。这一结果与陈尚文等的报道不一致[14]。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与桉树枝瘿姬小蜂空间分布规律(即危害部位)不同有关,陈尚文等认为“悬挂高度4 m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引诱效果最好,可能与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喜欢嫩叶产卵,而上部嫩叶比相对下部多的因素有关”,而本项目组前期研究认为“在赣南桉树无性系DH201-2上,桉树枝瘿姬小蜂主要集中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和羽化孔主要分布在树冠中层,4 m以上桉树基本不受其害”[10],悬挂高度2 m是合适的、有效的。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例如是否与该虫存在地理变异有关,则有待深入研究。
  本试验表明,在3个主要桉树品种(系)的年均诱虫总量中,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蓝色和其他颜色粘板在DH201-2桉树品系上的诱虫量也比窿缘桉和大叶桉稍高,这可能与品种的抗虫性有关。
  利用单一黄色粘虫板在DH201-2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消长动态,与本项目组前期采用采集虫瘿枝叶、肉眼观察结合黄色粘虫板林间诱集成虫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对黄色粘虫板这一特定色谱具有强烈趋性。黄色粘虫板具有防晒、防雨、高温不老化、持久耐用、打开即用、使用方便、可双面诱捕等特性,可以广泛运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监测。
  本试验仅开展了粘虫板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监测研究,未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未来发生趋势进行系统预测,没能很好地与立地条件、气候、生物天敌等因素结合进行害虫监测与预测,这种物理监测技术方法虽能满足基本的监测要求,但在化学诱饵监测技术和生态学监测方面还有待研究。
  4    参考文献
  [1] 余金咏,赵春明,周金花,等.10种色板对酿酒葡萄3种主要害虫的诱捕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8):41-45.
  [2] 王清玲.黄色粘板在斑潜蝇防治上的应用[J].中华昆虫,1995(2):99-101.
  [3] 李建宇,傅建炜,黄裕林,等.色板对不同作物害虫的引诱作用[J].武夷科学,2009,25(1):93-96.
  [4] 肖晖,赵亚雪,薛大勇.小蜂对颜色的趋向性研究[M]//乔格侠.昆虫学研究进展.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5] 张华峰,陈顺立,康文通,等.桉树枝瘿姬小蜂对不同桉树品系及颜色的选择[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6):904-909.
  [6] 曾凡玉,袁長洪,陈元生.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的发生与防治[J].林业科技通讯,2015(7):51-54.
  [7] 陈元生,罗致迪,于海萍.气象因子对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发生量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8):41-45.
  [8] 陈元生,金志芳,涂小云.桉树枝瘿姖小蜂化学防治药剂的筛选[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4):106-109.
  [9] 陈元生,廖忠明,涂小云.赣南桉树品种(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研究[J].北方园艺,2015,39(11):106-109.
  [10] 陈元生,涂小云,罗益群.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178-180.
  [11] 罗基同,陈尚文,杨秀好,等.桉树枝瘿姬小蜂新监测技术应用及其在广西的扩散现状[J].广西林业科学,2011,40(3):204-205.
  [12] 陈尚文,梁一萍,杨秀好,等.色卡悬挂监测防治DH201-2桉树枝癭姬小蜂的初步研究[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09,5(12):34-36.
  [13] 方小玉.崇左市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14] 陈尚文,罗基同,杨秀好,等.黄色粘板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的引诱及在监测中的应用[J].广西林业科学,2009,38(4):199-2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21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