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高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作为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在合理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实施下,可为学生建构立体化思政教育体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思想观念等。该文对地方高校“三全育人”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建设创新型教学体系、完善协同机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地方高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三全育人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c)-0233-02
  地方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将其贯穿到整体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达到教学育人的根本目标。但部分地方高校在 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时,面临着教育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严重阻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地方高校应发挥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教学体系,以此来为“三全育人”理念提供实施平台,进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1  地方高校“三全育人”开展现状
  1.1 教育体系
  在教育体方面,部分高校未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正确定位,教育模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案,未能依据当前社会主体发展趋势以及学生自身学习特性进行改变,致使教育目标与实际生活与学习存在脱轨现象,令学生无法接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观念。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理念过于传统,在教育层面存在理念滞后、内容传统的缺点,未能对内容与理念推陈出新,再加上教师仍采用复刻式教学方法,令理论知识过于表面、空洞,将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下,为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形式,令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降低整体教学效果,严重阻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进程。
  1.2 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评判基准,其在规章制度、学习模式的建设下,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全方面评测,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可有效完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但部分高校的评价机制存在漏洞,其评价环节缺乏公允性,大部分评价结果,仍由职教人员进行主观意识上的决策,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过于形式化与制度化。例如,评价主体定位不精准,将令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存在差异性;奖惩机制不完善,将降低职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评价方式不科学,将造成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的混淆。上述问题的产生均影响着高校“三全育人”教育工作的开展,令思政教育工作浮于表面。
  1.3 协同机制
  协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工作权责、对接教育等方面。首先,在教师队伍方面,部分教师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其学术水平、教育科研能力等未能与达到当前教学基准,将导致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形式过于依赖书本知识,令整体教学缺乏拓展性。同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不到位,在工作积极性、办事效率等方面将受到严重影响,进而造成教育管理体系的不完善。此外,教辅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将无法发挥育人功能,严重阻碍学生思想体系的形成。其次,在工作权责方面,部分教育工作者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有专业教师来进行工作开展,而忽略自身在思政教育体系中起到的作用,进而令课程思政的实施过于表面化。最后,在对接教育方面。教育育人的主体应为学校机构,但在学生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也应承担其一定的作用,部分家长对于此类教育认知度不足,在对学生进行管教时,未能将思政教育理念渗透到管教行为中,进而令思政教育产生断层,不利于学生思想体系的建设。
  2  地方高校“三全育人”实现路径研究
  2.1 建设创新型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作为“三全育人”工作开展的主要平台,为确保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应遵循以下几点:第一,应明确主体教学目标,高校工作人员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令主体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规律,并依据各年级来实行分层式教育,以保证思政教育可逐层渗透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第二,应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将空洞、繁琐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变,通过多媒体教学、情景化教学的方式进行直观化展现,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令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的方向转变。同时,教师应将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时政等融合到思政教学体系中,并针对各类社会现象进行讨论、辩论等,以此来将凸显隐性化教育的地位。地方高校也可开通微信公众号、教育网站等,来对思政内容进行传播,以此来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第三,应加强校园的管理,高校应对校园环境、网络信息环境等进行严格管理,并定期组办相应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来建构和谐的校园氛围,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输出环境。第四,应提升教学内容的应用性。“三全育人”理念是为学生建构以思政教育为核心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以实现文化育人、教学育人的基本目标。为此,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生活动态等,并通过思想层面的宏观引领,来对学生进行正确引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
  2.2 完善协同机制
  地方高校在完善协同机制时,首先,应对思政教育的师资团队进行建设,以此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地方高校可定期组建学术交流会、研讨会等,以提升教师的思想觉悟水平,同时应完善教师的考核机制,以督促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以德育教育为主,并将“育人为本”的理念与教学体系相结合,以此来实现教育层面与思想层面的对接。其次,应建立多维度的育人体系,将高校管理人员、职教人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向进行统一,以此来增加思政教育工作在整体教学体系中的话语权。高校应对职教人员的工作职能进行合理划分,确保职教人员可各司其职,并在思政教育体系下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高校应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能确定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主体,班主任以及专业类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辅助体,通过教师与辅導员的沟通,来令辅导员对学生的学习动态进行了解,以此来实现课堂模式与生活模式的定向对接,以此来推动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
  2.3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在进行评价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建立完整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模式等,以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评价内容的建立应以“三全育人”理念为主,并应对评价内容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审核,以保证评价内容完全与教学体系相贴合。评价主体则应将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全部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以此来实现整体性监管。评价模式可采取线下、线下的信息反馈模式,以此来体现出评价的公允性与透明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从教育体系、评价机制、协同机制三方面,对地方高校“三全育人”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具体实施路径进行研究。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可为学生建构思政教育环境,并为“三全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平台。
  参考文献
  [1] 白玲.新形势下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构建及路径优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38-43.
  [2] 赵敏.“三全育人”视域下边境国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8):112-113,115.
  [3] 岳淼.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资助工作的实现路径探索[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6(3):55-5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4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