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镇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与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镇江地处全国经济最活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是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成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肩负重要的示范作用。近年来,镇江一直强调产业强市建设战略,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该文首先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充分的数据资料,测度和比较镇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最后基于这一分析结果,提出镇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科学构建镇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镇江  实体经济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2(b)-0207-03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实体经济作为经济体系的基础,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和关键,做优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重要战略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的高质量主要表现为“高端、高新和高效”,即从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创新高新化、产业转型高效化等方面综合评价实体经济的高质量水平。已有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1]或制造业[2]、生产性服务业[3]、物流业[4]、体育产业[5]等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水平和路径,对于实体经济整体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尚未形成太多研究成果。该文将结合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特点,构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和比较镇江与苏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为镇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路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1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闯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关”,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跨越这“三关”的关键,因此,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评价标准主要围绕“高质量”展开。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体经济的高质量主要表现为“高端、高新和高效”,即从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创新高新化、产业转型高效化等方面综合评价实体经济的高质量水平(见表1)。
  2  苏南五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和比较
  2.1 高端化水平测度
  (1)中高技術产业产值占比突出。
  基于良好的工业体系和各类政策的叠加效应,近年来,镇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2017年,镇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累计达630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比例达22.6%,其中,拥有研发机构的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44%,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镇江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虽不具明显优势,但中高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高,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逾50%,高技术产业与中高技术产业的产值之和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苏南5市中位列前茅,具有较好的表现。可见,镇江产业发展依然呈现出明显的高端化发展趋势。
  (2)新兴产业特色优势有待提高。
  围绕产业强市,镇江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新兴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创新能力日益增强。2017年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41.2亿元,占全市比重44.6%。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镇江重点发展的产业,目前已经形成智能电气、船舶海工、航空航天3条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高性能、先进高分子材料两条新材料产业链。其中,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产能力已位于全国地级市首位,镇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呈现较强的发展势头,但与其他苏南城市相比,镇江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仍偏低,且还未能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新兴产业,也尚未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而南京、苏州和无锡已经分别拥有6个、5个和3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因此,从发展速度和整体规模,镇江新兴产业与周边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3)传统产业转型动力有待增强。
  镇江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但产业规模仍落后于周边城市。技改投资代表工业企业对技术改造升级的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表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镇江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0.1%,而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分别为72%、65%、57%和64%,可见,镇江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尚不如周边城市。从各技术层次制造业的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可知,中高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经费占比58%,而中低技术和低技术制造业技术改造经费占比为26%,远低于中高技术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投入,表明镇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如高技术和中高技术产业。
  2.2 高新化水平测度
  (1)创新发展潜力优势略显。
  一个区域发明专利授权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虽然从总量上看,2017年镇江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2693件,而南京、苏州等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逾10000件,镇江发明专利授权量仅为南京和苏州的1/4左右;镇江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专利授权量的比重为18.1%,南京、苏州和无锡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3.4%、22.3%和18.7%,都不同程度地超过了镇江;但从人均水平看,镇江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8.46件,在苏南5市处于中等水平,略高于无锡和常州。可见,镇江的创新产出总量偏小,自主创新能力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已经呈现出较强的自主创新活力和创新发展潜力。
  (2)优质品牌区域影响尚不凸显。
  优质、知名品牌是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表现,镇江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无锡、南京、常州均为镇江2倍上下,而苏州是镇江的近3倍。无锡已有两家企业获得“中国工业大奖”,镇江目前还未有企业申报。历届全国质量奖获奖企业,南京有3家,苏州3家,无锡2家,镇江只有大全集团获得2016年提名奖。   (3)强势企业引领作用尚需加强。
  技术领先、成长性突出、规模庞大的企业对产业内其他企业具有明显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产业转型的关键。镇江高新技术企业数619家,仅为苏州的15%,不足南京、常州和无锡的1/2,上市企业数和工业百亿企业数分别为16家、7家,远不及苏南其他城市。高新、优质企业的匮乏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镇江产业高质量转型的动力和速度。
  2.3 高效化水平测度
  (1)低碳优势潜能有待挖掘。
  镇江作为低碳试点城市,在能源利用和污染排放等方面应优于其他地区,但从实体经济的能源消耗、产业结构低碳化方面,镇江离周边的苏南4市还有较大的差距,镇江每千瓦时电量产出工业应税销售为20.6元,无锡和南京均为33元,是镇江的1.65倍,而镇江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9%,高于苏州和无锡13%~14%,也显著高于南京和常州。镇江的经济规模和产业体量在扬子江城市群8城市中是最小的,但其工业废水和废气的排放却位于扬子江8城市的中等水平,尤其是工业废气的排放,镇江和常州、南通共同位列扬子江城市群第二梯队,仅次于苏州和无锡。
  (2)信息化建设速度有待加快。
  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两化融合才能实现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历程中,镇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虽有提高,却一直滞后于苏南其他4市,从2004—2016年,每万人互联网连入户数看,镇江均位列苏南5市的最后一名,较为低下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镇江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3)工业劳动生产率有待提升。
  工业劳动生产率用来衡量工业部门劳动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比,是劳动要素生产效率的重要体现。测算结果显示,镇江2016年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为120603元/人·年,在苏南五市中是最低的,苏州和无锡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为145556元/人·年和141258元/人·年,约为镇江的1.2倍,南京和常州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虽不突出,但也略高于镇江。
  3  镇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的分析结果,该文认为要高质量地发展镇江的实体经济,首先,需要积极地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依托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创新跨省市合作机制模式,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和产业链、价值链,突破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短板,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其次,要深化产业“链式“发展,培育产业整体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十三五”时期镇江市建设全国重要的高端裝备制造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的战略定位,狠抓延链补链,突破关键节点,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协作配套,力争培育一批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居于国内一流的核心产业链,带动引领镇江高端升级的实施路径;最后,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力量,提升支撑要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营造优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7):61-67.
  [2] 江小国,何建波,方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提升路径[J].上海经济研究,2019(7):70-78.
  [3] 夏杰长,肖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态势、存在的问题及高质量发展政策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4):21-34.
  [4] 李娟,王琴梅.中国四大板块物流业发展质量测度及平衡性研究——基于物流业效率视角[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7):76-84.
  [5] 徐开娟,黄海燕,廉涛,等.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关键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29-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55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