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师院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现状及改革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文

  摘 要 评价是地理专业野外实习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如实习评价的理论目的与实际目的难以吻合、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的反馈环节不完善等。同时,笔者提出以建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为主的一系列改进措施,以期完善和健全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其功能,促进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地理 野外实习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1.029
  Abstract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field practice of geogra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field practice evaluation of geography i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there were gaps between objectives and reality, single evaluation subject, and incomplete feedback from evaluations, etc. Meanwhile, the author suggested that a complete evaluation content and index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geographical field practice, perform its functions, and ultimate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evaluation content; evaluation indicators; training of talents
  高校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认知的重要过程。它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延续,也是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重要过程,更是提升学科核心能力的必然途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地理单科课程完成时要在周边基地开展课程实习,相关基础课程完成后要开展地理专业综合实习,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大综合实习。综合实习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条件、总体质量较高的实习基地如庐山、厦门、长三角开展,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熟练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提高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
  多年来,尽管高师地理专业野外实习克服了诸多障碍因素,按计划、有序地开展着,但作为实习目标达成重要环节的野外实习评价仍不够完善,如在评价方法上重结果、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能力,重接受、轻探究,尤其是没有定量的实习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单一化、缺少过程性评价等,[1]直接导致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主体意识弱化,降低了专业实习目的达成度。因此,探讨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高师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
  1 野外实习评价运作的不足之处
  1.1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与实际目的达成难以契合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即实习评价预期达到的目的。地理野外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野外工作技能、方法和野外研究能力,感受专业情感和专业依托。由此,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顶层目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导和检验地理野外实习水平、野外工作方法和能力,为学生择业和就业提供参考;其二,通过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对实际实习效果进行检查比对,为改进实习过程、改善实习环境提供依据;第三,通过野外实习评价促进学科知識运用于实践的理念,培养独立开展野外工作的能力,坚定从事野外实践的信念,形成探索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实际目的是指在实际评价中所能达到的目的,受实习过程、实习效果、评价主体、评价体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当实际目的与顶层目标基本一致或契合,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则达到最佳效果。
  显然,高校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实际目的与理想目的总是相去甚远。其主要原因是在地理野外实习评价过程中,过于关注实习成绩和等级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过于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实习主体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评价主体将地理野外实习评价视为“任务”或“程序”,使地理实习的顶层目的与实际目的达成严重脱离,导致地理野外实习评价功能失灵或折损。
  1.2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
  (1)评价主体单一。多数高师院校由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和实习报告评定实习成绩,很少采取小组评定或实习生自我评价,导致评价主体单一。[2]高师院校学生心智已经成熟,具备了主体意识和客观评价能力,应当成为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主体之一;此外,野外实习具体活动的开展都以小组为单位,实习小组评价也应该重视。自评和小组评价的缺失,不仅难以保障评价的全面和客观性,而且会导致实习生对野外实习以及成绩评定的认同性不强,使其在实习中缺乏主动性意识和动力,同时,也导致野外实习评价流于形式,坐失了通过实习自我成长和团队成长的良机。
  (2)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地理野外实习的评价指标是评定实习生成绩的主要依据。理想的评价指标不仅应包含对学生专业素质的考查,如地理观察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实习仪器工具的熟练使用程度、识图绘 图和分析归纳能力、野外记录能力等,还应涉及实习生的品德,如实习态度、道德品质、组织纪律、团队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精神等;此外,也要将实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如探究问题的意识、反思和创新能力等纳入其中。   然而,实际评价结果是多数野外实习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实习报告,缺少和忽视了对学生地理专业素质、探究能力、自我成长和集体意识等方面的考察指标,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
  (3)缺少对实习生内隐行为的评价。地理专业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参加实习培训、野外实习过程、实习报告撰写等属于外显行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个体行为除了有外显行为,还包括内隐行为,即个体潜在的、不易被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内心活动。内隐行为是实习生内心活动的真实反应,是外显行为的内在表现。在地理专业实习评价过程中,往往对实习报告、实习表现等外显行为进行评价,对个体的内隐行为如对地理野外实习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反思能力、研究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考察指标较少,且多无法计入总成绩,容易导致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外显化,偏离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真”。[3]因此,在评价体系中将主体的外显行为和偏向于内隐行为的指标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专业和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才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核心价值。
  1.3 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反馈环节不完善
  及时有效实习评价反馈可以强化实习生的实习动机,提高实习效率。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往往缺少对实习生的及时评价,难以将评价结果及时向实习生反馈,失去了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4]斯塔费尔比姆 (L.D.Stuffebeam)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5]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本质也不是为了给实习生划分等级,而是实习过程的指导、践行及反馈,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和提高。
  2 高师院校地理专业野外实习评价的改进策略
  2.1 明确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目的
  评价目的是评价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育评价是否有效的重要参照标准。首先,通过必要的形式,如不同规格的实习动员活动使学生明确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目的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地理野外实习评价观;其次,专題培训指导教师,明确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目的,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三,明确师生评价的职责和权利,组通过地理野外实习监督小组对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等。
  2.2 完善地理野外实习评价体系
  (1)建立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体制。由指导教师、实习小组、实习班级和实习主体四方面共同构成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制,并根据评价主体的实际经验、理论水平、理解能力和权威性等赋予评价权重,如指导教师评价占50%,实习小组同学评价占25%,自我评价占15%,实习班级学生评价占10%,以增强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建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和指标。评价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评价的成效。指标体系应包含专业素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实习态度、思想品质,更要关注反思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等,并根据重要程度确定其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根据多年地理野外实习经验,我院将地理野外实习成绩评价的总目标分为3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再细分若干二级考评指标和相应的考评标准,构成评价指标体系(图1)。
  E1实习作风,包括4个指标:
  E11.目的态度:实习目的明确、专业思想稳定,实习态度端正;
  E12.组织纪律:具有较强的集体和组织观念,遵守纪律,有时间观念;
  E13.团队协作:具有自愿合作、积极参与、协同努力的精神和行为;
  E14意志品质:有吃苦耐劳精神,有自觉性、自制性和坚持性。
  E2专业能力与创新,包括8个指标:
  E21.地理观察能力:观察目的性强,观察方法和顺序正确,观察全面且突出重点;
  E22.仪器操作能力:实习仪器如地质罗盘、手持GPS等熟练使用、操作规范;
  E23.识图绘图能力:正确阅读、分析地质图、地质概况图;能绘制地形地质剖面图以及相关图表的填写;
  E24.标本和样品采集:正确采集矿石、土壤和植物标本;
  E25.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够收集天文、气象资料,及时整理观测数据;
  E26.发现问题能力:能够发现习以为常的问题,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探寻,提出具有新意的问题或观点;
  E27.探究创新能力:对地理现象有探索兴趣,具有初步分析地理现象和特征的能力,并能提出独到见解;
  E28.归纳分析能力: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能够归纳、分析内在原因和结果。
  E3总结与反思,包括3个指标:
  E31.发言与讨论:积极发言和讨论,主动进行专业交流;
  E32.问题与反思:对实习过程中的内容、收获与不足进行反思;
  E33.总结与报告:对意志品质、组织纪律和专业能力等综合总结和报告。
  2.3 发挥信息技术对地理野外实习评价的监督功能
  高师院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地理野外实习网站,设置实习新闻、感言、实习照片等栏目外,实习生可上传实习材料,使评价更加及时和有据可循,发挥评价的指导和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 刘相兰,王杰,刘守江.分析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问题与对策——以南充金城山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21):161-163.
  [2] 程久苗,朱永恒.高师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成绩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4):384-388.
  [3] 张争胜,张加恭,廖伟群.区域地理野外实习绩效评价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1):116-118.
  [4] 罗成,余珊,李迪,徐向阳.对中国本科生实习现状及影响实习评价相关因素的调查[J].教育现代化,2019.8:191-193.
  [5]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172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