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豆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油料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大豆病虫害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也有扩大的趋势,重视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是大豆种植户必须做好的工作。本文就大豆常見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
  一、大豆常见病害的防治
  1、大豆灰斑病
  (1)症状:此病在苗期发生,初时会在子叶上生出略有凹陷的深褐色斑纹,形状为不规则圆形,阴凉潮湿的环境下病斑会加速蔓延,逐渐蔓延至全株,使植株枯死。此病在成株期发生,初时叶片上会出现红褐色的病斑,病情加重以后,病斑会逐渐扩大,形成不规则的圆形。此病最明显的特征是,在病斑中间会呈现出灰褐色,而病斑的边缘为红褐色,交界处清晰。
  (2)发病规律:此病东北地区经常会严重发生,平均发病率会达到15%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给大豆的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大豆植株由于受到尾孢菌的侵害,病菌的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对大豆植株进行侵染。播种携带病菌的种子,会使长出的幼苗生出病斑,遇到连雨天、田间潮湿度过大时,病斑会生出大量孢子,这些孢子会形成二次侵染源,并利用风雨进行传播,邻近的植株因此染病。如果田间湿度过大并持续时间较长时,病菌会在全田传染,使大豆植株大面积感染此病,导致大豆无法正常生长。
  (3)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选择种植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避免重茬种植。发病后应及时将病株拔掉并移到大豆田外处理,减少病菌越冬数量。二是化学防治方法。发现灰斑病后,立即选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用水稀释成浓度适宜的药液,进行喷施防治。
  2、大豆霜霉病
  (1)症状:此病在苗期发生时,会在第一片真叶上生出褪绿病斑,有时也会使整片叶子变黄。在遇到连阴雨使田间湿度过大时,会有大量病原孢子在叶片的背面产生。此病发生在成株时,叶片上会生出不规则圆形斑纹,斑纹的边缘模糊,起初斑为黄绿色,病情加重后变成褐色。田间湿度过大时,叶片的背面也会生出灰白色的菌层,最终导致植株的叶片枯萎,整株死亡。
  (2)发病规律:霜霉菌是此病的病原菌,当温度较低、田间潮湿度过大时,也可能引发此病。
  (3)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水分管理,及时排出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二是化学防治。在大豆落花期,交替使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等,用水稀释成浓度适宜的药液,进行喷雾防治。交替使用是为了减轻病害的抗药性。
  3、大豆枯萎病
  (1)症状:此病可对大豆整株形成危害,大豆的茎、叶和根系都会被病菌感染。此病在苗期发生后,会导致整株萎蔫、叶片褪绿卷缩,大豆植株出现青枯状,幼苗在染病后会导致根系不良发育,甚至会发生腐烂。此病在成株发生时,病株的上部叶片首先出现萎蔫,并逐渐向下部叶片扩展,直至全部叶片出现黄化并枯死。部分病株会出现侧枝首先黄化并萎蔫,然后扩展至全株,使植株根部变成褐色并干枯坏死。植株染病后,茎部会变得细弱,茎部呈现褐色病斑。染病部位和其他部位的界线分明,分界处有粉红色的菌丝,上部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纹。发展至后期病株茎基部会产生病原菌丝和分生孢子。
  (2)发病规律:此病菌通过植株的伤口进行侵染,而且雨水和灌溉,也会导致病菌的大范围传播。此病易在高温和高湿的条件下发生并传播,重茬种植或在黏重土壤种植,都有可能引起此病的发生。
  (3)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种植抗病性强的大豆品种,进行至少3年的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种植。二是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交替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双效灵水剂,用水稀释成浓度适宜的药液,采取根部浇淋的方法,每穴用药400毫升左右,每隔7天进行1次,连续施药2-3次即可。
  二、大豆常见虫害的防治
  1、大豆豆元菁
  (1)为害特点:主要由成虫对叶片产生为害,初发会使叶片出现孔洞,严重发生时叶片肉会被吃光。
  (2)发生规律:东北地区1年1代,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8月中旬成虫并形成为害。
  (3)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深翻土壤,将越冬虫翻到地面冻死或被鸟类吃掉。也可采用人工捕捉。二是化学防治。在成虫产生为害时用溴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稀释成2500倍药液,进行喷施防治。
  2、大豆食心虫
  (1)为害特点:幼虫钻进豆荚内,取食大豆籽粒。
  (2)发生规律:1年发生1代,幼虫结茧后在土壤中进行越冬,第二年的7月下旬化蛹并在8月中旬达到成虫发生盛期,成虫交配后产出虫卵,化为幼虫后为害期长达20-30天。田间湿度过大时易导致此害虫严重发生。
  (3)防治方法:一是农业防治。种植抗虫害的大豆品种,避免重茬种植。收获后要深翻地,将虫源翻于地表,利用严寒冻死虫源。二是生物防治。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控制虫害发生率。也可以采用白僵菌进行防治,用白僵菌在田间抛洒,可控制幼虫的化蛹量。三是化学防治。采用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等药液进行喷施防治。
  由上文可知,大豆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区域发生的特点也会有所不同,在防治时,应根据本地发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治时应采取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对大豆生产造成的威胁,为大豆的高产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158421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庆丰分公司第六管理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139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