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逐步深入。《高等数学》作为高职学生的基础必修课程,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基于超星泛雅平台,以“洛必达法则”为例展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现代网络和传统教学的优势有机融合,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慕课;高等数学
  1 研究背景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机械、计算机和建筑等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是学生专升本、考研等的主要科目[1]。但由于高等数学本身理论性比较强、概念抽象且公式复杂,因此也成为学生普遍反映较难学的一门课程。而传统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多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教材+PPT+板书”的形式进行课堂面授,整个课堂节奏比较快,课堂容量也比较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是孤立、单一的,这样的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限制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另外现阶段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分别通过夏季高考、春季高考及单独招生升入高职,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急需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依托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深入到高等教育教学中。
  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Learning)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柯蒂斯·邦克认为混合式学习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学习的结合[2]。美国滨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Gri ffith University)分别从2005年和2007年开始系统地实施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最早由何克抗教授引入,引起了国内教育技术界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3]。最近哈工大苏小红教授等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如何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4]。
  《高等数学》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自主、高效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创新、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多项综合能力。下面以《高等数学》中“洛必达法则”一节为例展示混合式教学模式。
  2 基于超星泛雅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洛必达法则”为例
  2.1 课前准备
  教师用PPT和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自制一段视频,也可通过剪辑慕课网、学堂在线中的精彩片段制作,视频要求短小精悍,重点突出,时长8~10分钟。视频包括“洛必达法则”基本内容及对应习题。通过超星电脑端或者手机端,教师把视频、自测题、预习提纲等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布置课前任务,学生通过手机端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简单的自测题。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以发挥数学软件(如MATLAB、几何画板)的作用,比如对自测题中的题目,学生在用洛必达法则求出结果的基础上,可以用几何画板来理解其几何意义。在线上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把收获或疑惑整理成学习笔记,发布到讨论区,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线上测试采取“提交—修改—再提交”模式,直到取得理想分数,学生在此反复的过程中,间接地强化了知识点,实现了“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目的。教师参照后台实时数据分析,随时掌控学生预习情况,为课堂及时调整教学侧重点提供依据,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2.2 课中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内化成四个步骤:
  2.2.1 线上预习展示
  超星学习通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智能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效果。小组可以展示洛必达法则的历史由来,介绍洛必达法则的内容并强调注意事项,如法则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等。还可以展示自测题中同一题目的不同求解方法,拓展做题思路,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利用几何画板,数形结合,讲解的几何意义等。每个小组展示完后,其他组可以进行补充、提问和评价,整个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
  2.2.2 重点知识强化
  针对学生线上预习提出的疑问、结合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及时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强化。比如本节课有需要强化的3个知识点,①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洛必达法则可以多次使用,如求极限;②洛必达法则可以与其他求极限方法结合使用,如求极限;③当洛必达法则失效时,不代表极限不存在,可以用其他方式求解,如求極限。为强化这3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发布相应例题,在教学平台上开展抢答、投票活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快速得出做题思路,还可以通过平台的线上选人、测验活动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做题过程,从而学生自主得出了三个强化的知识点。借助这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熟悉了注意事项、易错点等细节问题。
  2.2.3 拓展类型转化
  前面掌握了基础型“的求解思路,这为突破拓展型“∞-∞、0·∞、00、1∞、∞0”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只要把拓展型转为基础型就可以解决此类极限的求解问题了。例如“∞-∞”型和“0·∞”型这两种类型的题如何转化为基础型。以小组为单位,奇数组的学生讨论“∞-∞”型,偶数组的学生讨论“0·∞”型,教师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进展,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讨论结束后,各组把做题思路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组间对比,最终得出准确结论,以在线抢答的形式回答本题。小组讨论、组间对比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通平台会根据大家上传的信息实时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的量化分数,教师根据后台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既可以避免繁重滞后的分析工作,又能加强学生的过程考核,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学生。   2.2.4 师生共同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归纳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交到平台,然后各个小组代表上台解说本组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补充总结。比如本节课可以得出这样的思维导图。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又对知识进行了再次梳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喜欢这样的参与方式,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3 课后强化
  教师将作业(习题、论文、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电脑端或手机端上传至教学平台并推送给学生,限时作答。提交的作业先进行小组互评、共享知识、发散思维;然后根据作业的数据分析,教师指导个别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教学效果。平台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和课后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评价,系统后台给各活动预先设定的占比情况,最后生成综合成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
  2.4 效果评价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深入到了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教学环节。课前,通过预习任务,教师进行学情分析,根据课前检测的数据,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课中,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在线测验、讨论、抢答、选人等互动性强的活动,实现在线数据解析、组间对比、组内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激烈、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自主、高效的掌握知识,提升团队合作、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课后,通过提交的在线作业,先组间互评,然后教师个别点评等评价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图2为本节课的评价体系。
  3 结束语
  虽然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等诸多优点,但是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混合式教学模式重要的平台支撑,针对不同学科特点的需求,该平台的功能系统还有待完善。比如《高等数学》课程涉及大量数学公式,现有的教学平台或者手机APP中,都没有很好的公式编辑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交互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相信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岳,任晓燕.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發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3]周冉,徐向红.浅议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46-50.
  [4]苏小红,赵玲玲,叶麟,张彦航.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6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0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