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在高职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对护理学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级高职护理学专业学生共96名,按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人),在实验课环节分别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成绩,并对试验组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实验成绩、期末理论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明显提升,对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认可度与满意度较高。结论: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学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的实验课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正常人体形态学;护理学专业;实验课
  正常人体形态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及其功能关系的学科,是护理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必修课。护理学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技术性,临床工作中的各环节与人体形态结构密切相关[1],具备坚实的人体解剖专业知识至关重要。研究表明,我国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体水平位于中等级别,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探索精神[2]。传统的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课是先由教师进行标本示教,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观察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加之知识点繁多,专业名词生涩难懂,常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让学生“忙”起来[3],将解剖学知识学以致用,增加解剖学知识与护理学临床操作要点的相互衔接与渗透,本研究将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环节,探讨此教学模式下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校高职学院19级护理学专业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分为试验组(48人),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对照组(48人),采用传统式教学法。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授课教师水平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教学方法
  1.2.1 传统教学法
  教师根据护理学专业实验大纲,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进行示教,结束后由学生自行观察与学习,教师巡查解答疑惑或问题,下课前教师进行本节课小结。
  1.2.2 以问题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实验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基础护理学等相关护理专业课程,挑选与护理学临床与操作相关的解剖学知识点设置讨论问题,如: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鼻饲技术中应注意什么、导尿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临床上常用输液、采血部位、临床上测量血压的部位等。教学周的理论课结束后,教师在微信“雨课堂”创建班级并推送理论课课件、提前设置好的讨论问题和标本观察点至平台,学生手机端下载3D body软件,实验课前结合理论课件、标本观察点和3D body软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复习,预习实验课内容,通过自主学习解答问题。
  下面以静脉章节为例。实验课上,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静脉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提出问题:静脉注射消炎药物如何通过血液对炎症部位产生作用?并引出与护理学操作相关的问题:临床上常用的输液部位,并在活体上辨认。要求学生以小组(4~6人/组)为单位学习与观察静脉标本和血液循环的电动模型,并就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在各组巡查,观察每组学习与讨论情况,并适度指导,解答疑问。下课前20分钟,教师挑选3~4组要求各组员分别描述标本的静脉名称与属支,汇报课前问题的讨论结果,并在组员活体上辨认出上肢浅静脉,其他组员可纠正错误、补充不足,教师点评每组表现并记录评分,对本节课重难点进行小结。课后将每组课堂表现所得成绩反馈给各小组。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考试成绩
  学期末,两组均进行实验考试、期末理论考试;两组学生均统一参加考试,采用统一试卷及评分标准。
  1.3.2 问卷调查(见表2)
  课程结束后,通过“雨课堂”投票功能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试验组对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认可度、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满意度。发出问卷48份,成功提交48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结果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x±s表示,采用t检验,问卷结果采用相关性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验成绩、期末理论成绩比较
  试验组实验成绩、期末理论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的认可度与满意度较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团结协作、临床思维分析能力明显提升;且学生对此教学模式的认可度、知识掌握、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之间呈正相关。
  3 讨论
  于2018年出台的《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提出,应注重护理人才基础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铸造扎实基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4]。护理学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后将面临各类疾病的诊疗操作,掌握扎实的解剖学基础专业知识,熟知人体各系统器官的位置毗邻和形态结构是临床操作的前提和根本[5]。
  通过将解剖学知识与护理学基础操作要点相结合的问题讨论式教学法,试验组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本学期该专业开设有护理基础学课程,很多临床操作内容都以解剖学知识为基础。将解剖学习内容与护理学基础知识组织在一起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解剖学知识,准确掌握护理学操作要点,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临床操作的准确性。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标本学习和问题讨论,将自己课前的自主学习成果与组员分享,组员之间知识互换,在此过程中,发现和质疑不同点,对有异议的问题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和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6];组员之间互帮、互学、互带,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增加信息的交流互换,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7]。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例如上面提到的炎症药物通过血液的作用途径,此问题可将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与动脉、静脉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再通过与此问题有关的临床常用输液部位,将上肢浅静脉的学习与护理学操作相结合,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而且加强了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于教师层面来讲,讨论问题的设计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并具备一定的护理学临床知识。如果能在部分章节与护理学专业教师一同备课,对于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调查问卷显示,有少数同学对于此教学模式认可度较低,因为于学生层面来讲,课前需要花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控能力,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也留给学生讨论与学习,这就极大地考验了个别依赖于老师的学生,还未从思想与行动上适应与接受,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这部分同学,需个别指导与耐心引导,使其更好地融入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互动。相信通过不断地总结与整改,会有更完善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程中。
  参考文献
  [1]戴爱平,黎海鸥,陈玲.紧密结合解剖学知识培养护理本科生基础护理技能的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1):107-108.
  [2]张璐姣.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250-251.
  [3]阎敬,胡博,姜静宜,等.混合式教学法在本科生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20,4(1):124-127.
  [4]姜安丽.《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解读:教育计划[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1):12-15.
  [5]賀细菊,王配军,唐杰,等.护理专业本科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解剖学研究,2019,41(4):324-326.
  [6]张璐姣.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250-251.
  [7]纪丕友,梁少华,王志强,等.小组讨论式学习在护理学专业解剖学实验改革中的运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7,25(4):54-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31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