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及考核的改革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鉴于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及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为发挥实验环节在解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在实验课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生态度、学生地位、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效果较好。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考核;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R-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8 . 44
  人体解剖学是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之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效果[1-3],其任务在于使学生准确识别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形态和结构并灵活掌握其功能,单靠图片展示及课堂讲解很难达此目的。因此同步进行实验教学既可以巩固理论教学,使学生对课堂理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又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理解事物以及动手和分析的能力[4],显得格外重要。
  在传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往往教师先示教标本讲解,然后学生自己观察学习,这种类似“填鸭式”的教学形式单调存在诸多弊端,并且实验环节对学生最终考核成绩影响小,以上因素严重影响实验效果。为此,本人在教授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验教学和考核进行些许改革,具体体会如下。
  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刚经历高考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对新环境的好奇和适应中,主动认真对待学习是件相对困难的事情。因此开课初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其明白医学专业的特殊和高尚,清楚医护人员不仅要知识渊博、技术精湛,还需具备高尚的医德。引导学生养成严肃、认真和谨慎的学习及工作态度。
  按照我校护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人体解剖学是最先开设的基础课之一,被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课初着力强调人体解剖学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实验环节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填鸭式”实验教学太过重视教师的指导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被遮盖,一直处于被动学习,实验效果不佳。针对以上缺点,实验课上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为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将实验课分为4个环节:(1)明确学习目标:实验课初,教师根据对应理论课的学习目标为当节实验课设置若干问题并公布;(2)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实验开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一学期固定不变,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3)学习效果评价:小组学习之后,教师对问题以双重随机——班内随机小组、组内随机成员的原则进行提问,抽点到的学生结合标本或模型针对分配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课堂得分按比例记入实验考核中;(4)课堂总结:最后,教师针对学生讲解的不足之处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正、完善和补充。这样的实验学习模式,分配给学生的时间远超过教师的时间,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和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大大提升。
  3 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尸体标本的资源紧缺是国内医学院校进行解剖学实验所面临的共同难题[2-5],此外,传统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标本气味刺激,危害较大,学生们在以好奇、新鲜为主要情绪的首次实验课之后,或多或少在之后的实验学习中都会存在排斥和恐惧心理,不能专心学习,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解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因此,丰富教学手段很有必要。
  实验开课之前,会要求学生手机下载“3Dbody”三维解剖数字模型,并且每次理论课之后会及时将课件传至QQ学习群中方便学生下载使用。实验过程中,对照课件和教材,综合使用传统浸泡尸体标本、瓶装陈列标本、骨标本、塑化标本和塑料解剖模型,搭配3Dbody软件,按照人体九大系统分章节学习。结合内容特点,不同的章节学习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运动系统中的骨学,依据理论课上的重难点,对照教材上的描述,利用分离骨和完整骨标本进行识别,对于不易清楚观察到的部分颅骨,可以使用3Dbody软件进行学习;内脏学的呼吸、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除了结合课件和教材之外,综合使用塑料模型、塑化标本、瓶装陈列标本和传染浸泡标本进行学习;心血管系统中的血管和神经系统中的周围神经,由于数量多、路径复杂,除较大分支利用标本和模型进行学习之外,更细的分支通过3Dbody软件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和学习。
  4 提高实验比重,完善考核方式
  根据解剖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实验,因此,期末考核成绩合成时,将实验考核分值的比重从一般课程的30%提高到40%,强化学生对实验的重视态度。同时从多方面进行实验考核,实验成績=40%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为实验课上小组学习之后抽点提问所得的分数,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为实验课进行一半和结束时分别举行的实验考试成绩,具体形式:将标本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标本提前进行20个位点的标记,按照学号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学生考试的先后顺序,被抽中的学生进入考场之后再次抽签确定考试组号,之后进入考试组进行标本识别,每人限时5分钟。考试结束的学生直接离开考区,不能和待考学生接触,有效地避免了学生作弊的可能。这种实验考核形式涵盖了平时表现和实验考试双方面,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实验课上学习和课下复习,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对解剖学实验教学和考核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解剖学的重视程度,调动了学生对解剖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并且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园利,李胜楠,侯欣欣,等.文理科生“人体解剖学”合班教学成绩差异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9(12):103-104.
  [2]陆曲折,李美秀立,曹妍群.高等学校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7(13):193.
  [3]王茜,邬鹏宇,焦虹斌,等.高校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03):83-84.
  [4]金春峰,张连洪.《正常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02):175-176.
  [5]刘求梅.新时期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3):86-8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28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