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根据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应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强化协同育人,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本文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若干机制开展研究,从项目开始着手,建立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并开展多种项目实践,丰富创新创业工作内涵。通过项目研究,实现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企业的无缝对接,从而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构建融合实习、就业、创业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产学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创业;软件工程;獨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9.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7 . 20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根据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全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应深入开展产学合作,强化协同育人,从而为大学生搭建全新的创新创业平台。本文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出发点,通过构建产学合作的创新创业平台,全方位、多维度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应用,使学生在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设计与测试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所必需的技能。通过专业建设,许多高校已初步构建了软件工程创新实验室,以满足开展软件创新性研究的平台需求。以南航金城学院为例,在2019年已构建完成软件工程互联网创新实验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创新项目的实训,初步建立了以科创竞赛项目为牵引、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
  1.1 项目基础建设
  在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已有创新实验室的基础上,结合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分析和总结现行培养体系中存在的优势与弊端,进一步明确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逐步完善产学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此外,在高水平师资、项目提炼方面,应不断总结以往成功经验,为导师制建设和项目滚动实施提供基础和保障。
  1.2 产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企业、院校及相关专业实际情况,凝练软件工程专业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中开展产学合作期望调查,调研学生对创新创业平台的环境、实验设备、项目类型、师资配置、知识技能等方面的需求,为创新创业平台的软硬件建设提供需求牵引,逐步完善该平台的运行机制。此外,通过公司走访、兄弟院校交流、校内相关专业调研等多种形式,把握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方向和总要求,结合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诉求,不断创新和完善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联合、师生联合的导师队伍机制。首先,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软件公司学习,参加企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其次,与合作单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聘请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再者,通过优秀高年级本科生带领低年级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梯队,产生好做法、好想法的闭环传承效应。深化拓展“学院-企业-青年领队”的导师机制,进一步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多维度科研创新需求。在全新导师队伍引领下,开发创新创业系列课程,提供全面的项目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高质量地完成科研项目,实现校企共赢、师生共赢,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升。
  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进行导师技术指导,邀请行业专家开展前沿技术、理念等讲座活动,普及和加强学生的项目实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将站内的项目进行任务划分,并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总结和提交。通过项目交流与任务分解,在不断研发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此外,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学生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为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和项目研究提供经验和资源。
  在创新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创业团队与企业导师对接、访问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取代传统的以通过考试为目的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进取心和开拓精神的当代大学生,使他们的工作能力、知识技能和管理技能实现质的飞跃。
  2 以项目为抓手的全方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2.1 开展创新创业实战训练
  以项目为抓手,开展创新创业实战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开展“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一系列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模拟训练和实际比赛的深度融合。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可参与的各类竞赛项目如表1所示。在此过程中,学校、企业、导师和学生多方协同,以赛促学,依托创新创业平台,开展教学科研、项目运作、创新创业教育和竞赛团队培育等各项工作。校内导师专注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企业导师负责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高年级学生作为双导师的得力助手,带动低年级学生各施所长、协同创新。
  2.2 开发产学合作竞赛项目
  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深入开发产学合作类竞赛项目。企业类项目由企业导师全程进行质量管控和技术指导,校内导师参与辅导,学生在此类项目中边做边学,达到以实战项目驱动专业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基于教师科研类、大学生创新类和企业实战类等三大类项目实战案例,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各种项目实战,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通过项目案例的扩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意激发能力;通过开展主题设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开展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3 扎实推进项目实施
  基于创新创业平台,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形成项目申报与遴选、过程控制、延伸与拓展、考核与结题的闭环滚动机制。以学生为中心,严格控制时间节点,针对学生需求建立和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指导教师定期听取学生汇报,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指导与监督,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在项目结题时,引导学生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将项目成果进行有效延伸和拓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炼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项目。
  2.4 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评价机制
  规范创新创业项目及获得奖励的认定,夯实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企业导师将企业真实岗位职责,引入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并作为实践类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断建立健全明确的评价依据和评估标准,从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通过以上举措,完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机制,最终实现高质量、复合型技术人才战略目标。
  3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以项目为抓手的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能够增强学生项目管理能力,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实现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此外,通过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将对新一轮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计划修订、学生能力考核方案、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推动人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钱乃余,王鑫,张德生,等.项目导向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15,(2):5-10.
  [2]杨宏丽.浅析高职教育产学研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41-242.
  [3]姜春林,吴时兰,叶安珊. 新工科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应用型大学产学深度合作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23):24-27+48.
  [4]趙越.学习性评价机制在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5,(3):112-1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83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