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荔枝嫁接育苗和圈枝育苗繁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常用荔枝育苗繁殖技术(嫁接育苗法和圈枝育苗法),包括品种选择、嫁接技术、圈枝方法以及各阶段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荔枝育苗繁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荔枝;嫁接育苗;圈枝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6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5-010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荔枝育苗可采用实生育苗、扦插育苗、压条(圈枝)育苗、嫁接育苗等方法。但是荔枝实生苗结果和投产较迟,不能保持母树的优良遗传性,后代多变异,品质良莠不齐,难以发挥优良品种的种性;荔枝扦插育苗成活率低,苗木生长缓慢,因而这2种育苗方法应用少。过去主要用荔枝圈枝(高空压条)繁殖,但繁殖系数低,不适应大发展要求。近年来,荔枝嫁接育苗发展迅速,但砧木与接穗的亲和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在生产实践中,砧穗不亲和主要表现为嫁接后1~2年生长缓慢,嫁接口处形成肿瘤;定植后不生长,叶片黄化,3~4年后枯死,给果园造成人力、物力及经济损失。嫁接育苗和圈枝育苗2种育苗方式各有优点,现将2种育苗技术的要点以及细节总结如下。
  1    嫁接育苗法
  1.1    砧木品种选择
  砧木苗与接穗的亲和力是嫁接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所以育砧的品种选择很重要,应认真选择砧穗亲和力强的组合,来源不清、品种不明确、不纯正的实生苗不宜用作砧木。实践证明,最佳的砧穗组合:白糖罂/淮枝或白腊(分母品种为砧木,分子品种为接穗,下同);妃子笑/白腊或黑叶;桂味/黑叶或淮枝;白腊/黑叶或淮枝;黑叶/白腊;鉴江红糯/火山枝。淮枝作砧木丰产稳产,适于山地种植;水东黑叶作砧木适合湿润的平地种植。
  1.2    整地播种
  采集育砧新鲜的种子,将种子上残留的果肉洗净,尽快用湿沙催芽(1份种子,3份湿沙),露白色芽点时播种。苗圃地选择沙质壤土,施足基肥,整理好播种床,在苗床上按10~15 cm×5~8 cm的株行距开浅沟(深2~3 cm),将催好芽的种子平放于沟内,覆土1.5 cm,播种量1 350~1 500 kg/hm2。加强播种后的管理,搭荫棚、合理水肥、防病虫害。
  1.3    分床育苗
  移植苗圃是荔枝苗较长期生长的场所。分床移植前搞好犁耙,施足有机肥,按宽1.0~1.2 m、高10~15 cm整理好苗床。确保分床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是“带核分床法”,带核移栽能为小苗提供水分和养分,成活率高。移植以15~20 cm株行距种植(密度为16.5万~18.0万株/hm2),移植后加强水肥管理,促苗生长,提高成活率。待苗高30 cm时摘顶,促进砧木增粗。嫁接前,苗圃久旱淋水,适当增施水肥可使砧苗形成层活跃,湿度适宜,利于嫁接口愈合,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1.4    接穗选择
  嫁接前选择品种纯正、高产、稳产、果实品质优、生长健壮的荔枝树作母树,选取母树上树冠外围中上部、向阳、芽眼饱满、未萌动或刚萌动不久、粗度與砧木相近或略小、顶梢叶老熟的二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枝条剪下后立即剪除叶片,并用湿布包好,供嫁接用[1]。为防劣变芽,不宜在未结果的幼树上取接穗。接穗最好是随采随嫁接。如果必须要运输,可用湿润细沙或木糠、苔藓或芭蕉假茎厚硕叶鞘包扎芽条,再覆盖塑料薄膜装箱运输。途中注意检查,防止过干、过湿和发热[2]。
  1.5    嫁接
  在育砧12~15个月、苗高40~50 cm以上、嫁接部位(离地25~30 cm)径粗0.5 cm时,即可进行小苗嫁接。一年内除高温30 ℃以上或低于15 ℃、多雨季节外,均能嫁接成活。但最佳嫁接时间为2—5月和9—10月,温度20~25 ℃,空气湿度90%左右。采用补片芽接(腹接或贴片芽接)、合接(搭接)、劈接、切接、舌接、嵌接(适合大树高接换种)等方法均能嫁接成功,嫁接成活率为50%~90%。现介绍2种常用嫁接方法。
  1.5.1    补片芽接(贴片芽接)。特点是省接穗、容易成活。首先选择芽接的最佳时间,以树液流动、易剥皮的2—5月和9—10月为宜。具体步骤:在砧木离地20 cm左右处,选平直光滑部位用刀尖由下至上划割2道,宽约0.5 cm、长22.5 cm,下部平行、顶端相交叉成舌状,顶部挑开皮层向下拉开,于长3/4处横切,留下1/4皮层,称“腹囊皮”;补片接法所选的接穗径粗为0.5 cm以上,从芽上方1 cm处向下削长2.0~2.5 cm、宽0.5 cm、稍带木质部的芽片,芽片大小、形状与砧木削口相近似;用刀尖挑起木质部(注意保护芽点,削芽片与砧木削口均应动作快捷,注意芽片切面的清洁),将芽片下端立即插入砧木腹囊皮内,使芽片与芽接位周围皮层微有间隙,用宽1.5 cm的塑料薄膜条自下而上缠扎,松紧适当,动作力求准确、快、均匀。接后35~40 d解绑,检查成活情况,芽片呈鲜绿色者即成活;芽片变黑皱缩者芽接未成活,应及时补接。已成活的再经7~10 d后,在嫁接口上方3 cm处剪断砧顶,促使接芽早萌发。   1.5.2    合接(搭接)。砧木与接穗粗细一致时适用此法。嫁接时,在砧木离地面约20 cm处切断,用嫁接刀在断口下平直部由下而上呈45°角斜削一刀,削面长23 cm、贯穿砧茎横面;在接穗平直部位,由上而下呈45°角斜削一刀,削成与砧木斜度、宽、长相一致且贯穿枝条横面的斜切面,留2~4个芽切断;将接穗基部斜切面与砧木的斜切面形成层对准(当砧木与接穗粗度略有差距时,保证一侧形成层对准),并用1.5 cm宽的塑料薄膜自下而上绑扎,松紧适当,动作快、均匀,套上卷筒薄膜。在接穗芽萌发后,要剪开袋顶,让新梢顺利生长,待接芽萌发2次梢后解绑。
  1.6    嫁接后管理
  嫁接后30~40 d检查是否成活,接后35~40 d解绑,未成活的及时补接。解绑后10~15 d,芽接成活的,在接口3 cm处剪除砧顶,并随时抹除砧芽,以集中养分供接穗生长。接穗萌发第一次新梢老熟时开始施肥,每次梢期施1~2次肥,旱时灌水,涝时排水,及时防治病虫[3]。苗高30~40 cm时进行修剪、摘顶,促使中上部多分枝,选留3~4条分布均匀的壮枝培育为主枝。
  2    圈枝育苗法(高空压条法)
  圈枝育苗为无性繁殖育苗,是荔枝主产区常用的育苗方法。优点是方法简易、成苗快、结果早、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但对母树营养消耗大、损伤大量枝梢、繁殖系数低,不利于推广优良品种迅速发展。圈枝育苗必须掌握好母树及枝条的选择、圈枝时间、剥皮和包扎、下地假植等环节。
  2.1    品种选择
  母树选择品种纯正、长势壮旺、高产稳产、大小年结果不明显的壮年树,选母树上三至四年生、径粗1.5~2.0 cm、皮光滑无损、健壮的向阳枝作繁殖材料。树上不要圈枝太多,以不影响母树树冠和生长结果为度。
  2.2    圈枝时间
  四季均可进行圈枝,但以树液流动、易剥皮季节为好,通常在2—4月,“随花驳(圈枝),随果落(锯离母株)”。最好在采果后圈枝割苗,既不影响产量,而且发根快,假植气候条件较好,利于成活。
  2.3    圈枝包泥
  2.3.1    环状剥皮。选枝条距分杈7~8 cm处,环割2刀,2道割口相距2~4 cm、深达木质部,在其间纵割,将两割口间的皮剥除,刮净木质部表面的形成层并裸露数日。
  2.3.2    调配生根基质。凡能保湿又透气的材料都可作为生根基质。常用的生根基质有木糠、苔藓、谷壳、椰糠、牛粪等,具体选用成分视当地条件灵活掌握。有的地方用砂壤土200 kg、草木灰1.5~2.0 kg、过磷酸钙1 kg、食盐0.5~1.0 kg(保湿作用)、木糠适量,调成稠泥浆,再用浸泡3 d的稻草放于泥浆中充分搓揉,做成中间大、两端小、长50 cm左右的长形稻草泥条备用。
  2.3.3    抹激素。为了促进圈枝枝条早发根、多生根,包泥团前,在圈口上及附近涂上5 000 mg/L的吲哚丁酸(取1 g吲哚丁酸粉溶于5 mL 60%酒精中,再滴入194 mL水中搅均匀,即成5 000 mg/L的吲哚丁酸液),也可用500~1 000 mg/L的吲哚乙酸或茶乙酸。
  2.3.4    包泥团。事先准备好包裹泥团用的薄膜(长40~45 cm,宽28~33 cm)以及捆扎薄膜袋或纤维。用稻草泥条作生根基质,以上圈口为中心,拉紧泥团缠绕,使泥条紧贴枝条不松动,绕成椭圆形泥团后抹平泥团表面,风干几天,待下雨后趁湿在泥团外裹上薄膜保湿。如薄膜内积水,应于下侧打孔放水,以防烂根。用椰糠等疏松材料混拌泥土作生根基质,可先将薄膜于圈口之下扎紧,形成喇叭状,再填入生根基质,边填边压实,然后把薄膜包成筒形,稍扎紧上端,有利于雨水顺枝条流入[4]。
  2.4    割苗、催根、假植
  2.4.1    割苗。高空压条50 d后,每10 d检查1次不定根,当发出第2次根(约需3~4个月)时即可从母树上剪苗下树。不定根萌发时间有差异,因而不宜以高空压条天数为取苗标准,更不能在第1次不定根尚为白色幼嫩状态时急于取苗下树,否则成活率极低。
  2.4.2    催根炼苗。小苗落树后及时剪去枝条上过多的嫩叶、嫩枝、弱枝,留3~4片成熟复叶即可,解去塑料薄膜后立即使泥团充分吸透水分;然后催根炼苗,即将苗木群体直立于室内(无烈日直晒、无干风吹的树荫下或工棚内),四周用乱草填盖,每天淋水2~3次,保持气温26 ℃;经5~7 d催根炼苗,生出第三级须根,即可包装起运或供当地定植或假植于田间。
  2.4.3    假植。一是苗床假植。精细整地,酌施有机肥、草木灰等,畦面宽1 m,每畦植2行,按株距30 cm将苗栽下;植妥后立即淋水,畦面盖草,搭荫棚,第2次梢老熟后便可出圃定植。另外,还可将催根圈枝苗假植于竹筐、塑料袋、花盆等容器中,容器内营养土以肥沃园土为主,加20%腐熟堆肥、1%过磷酸钙和1%草木灰;放置容器假植苗的地方,铺7~10 cm山地红壤土,搭荫棚,第1次梢老熟时施腐熟人尿1~2次,第2次梢老熟后随时移植至大田。
  3    荔枝苗木出圃
  3.1    苗木出圃规格
  一是芽接苗。苗高45~60 cm(从嫁接口之上计)、茎粗1.0~1.5 cm、有分枝3~4条、主干直立芽饱满、根系强大、生长健壮、砧穗亲和、嫁接部位上下发育均匀、皮平滑、2次梢发育正常、嫁接口愈合好。二是圈枝苗。苗高45~55 cm、径粗2.0~2.5 cm、主枝3~4条、生长壮旺、皮光滑、有2次梢老熟、根系分布均勻。
  3.2    起苗、分级、包装
  确保侧根数量合格,起苗前15 d摘顶梢1~2次,起苗前1~2 d灌水,保证起苗时泥团完整。用起苗器起苗,带有15 cm×20 cm圆筒形泥团,用薄膜将整个泥团包扎紧[5];若无起苗器,沿苗床长边的边沿先挖30 cm深的窄沟,向窄沟方向取苗,带土包装。起苗后按苗木大小、质量分级,附上标签,便可出圃。
  4    参考文献
  [1] 黄良云.荔枝嫁接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69.
  [2] 林华杰,吴华夏,吴河坤,等.小糯荔枝高位嫁接及栽培集成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43-45.
  [3] 陆洁,黄前平,莫显铭.荔枝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11):23-24.
  [4] 胡国达.荔枝圈枝育苗[J].农村百事通,1994(7):23.
  [5] 叶耀雄,朱剑云,叶永昌,等.荔枝大苗批量起苗移植试验初报[J].广东农业科学,2005(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93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