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宁蒗县种植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化经营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军

  摘要 介绍云南省宁蒗县种植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地种植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宁蒗县种植业发展的思路及产业化经营对策,以期为当地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植业;现状;存在问题;产业化经营;对策; 云南宁蒗
  中图分类号 F316.1;F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50-02
  宁蒗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幅员面积6 025 km2,境内最高海拔4 510.3 m,最低海拔1 340 m,相对高差3 610.3 m,形成了“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县城海拔2 240 m,年平均气温12.7 ℃,无霜期190 d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25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297.7 h。全县辖15个乡(镇),91个村委会,4个社区,1 153个村民小组,59 119户,总人口2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农村劳动力141 492人。种植业是宁蒗县支撑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笔者认为,宁蒗县种植业的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众多方面。加之宁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晚,企业、协会、农民三者关系脱节,无法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不高,实际效益表现并不明显。现对此作一探讨,以期促进该县种植业发展。
  1 宁蒗县种植业发展现状
  2010年宁蒗县生产总值150 043万元,其中种植业总产值27 939万元,占18.6%。全县可耕地面积9.1万hm2,净耕地面积7.1万hm2,其中常年习惯耕地面积2.7万hm2,其余为轮歇地和经济林木。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3.6万hm2,其中大春2.7万hm2,小春1.1万hm2,复种指数为143%(含小春绿肥),粮经饲三元结构比例为80∶12∶8,农业科技应用贡献率为38%。粮食总产量72 974 t,农民人均纯收入2 387元。粮食作物以马铃薯、玉米、荞麦、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苹果、烤烟、蔬菜、豆类为主;饲草作物以小春绿肥为主。江边河谷区4个乡以水稻、玉米、小麦、蚕豆作物为主,一年两熟;坝区、半山区一季有余、两季不足;冷凉山区大多一年一熟。
  近年来,宁蒗县种植业在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改革耕作制度、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等方面有了跨越式进步,但各种特优农产品商品率和附加值低。以马铃薯生产为例,全县种植面积约1万hm2,鲜薯平均单产11.4 t/hm2,总产量约11.4万t,商品率不到15%,单产和商品率都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经济作物中,宁蒗县苹果自然优势佳,产品品质优,口感、色泽好,曾在1990年、1993年2次全省水果鉴评会上夺冠,1996年荣获全国第2届农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再次在全省水果鉴评会上夺取第1名。当前种植规模达4 666.7 hm2,但实际有效益的面积仅3 333.3 hm2左右,尽管年收入达万元以上大户已突破80户,但总体上仍处于各自经营、群龙无首的状态,未利用自身优势通过规模化、产业化拓展发展空间。优势农产品如中药材、核桃、青梅、花椒、白芸豆、杂豆、荞麦、海拔2 650 m的高原红软米、魔芋、燕麦等虽开发潜力广阔,但综合商品率不足20%。
  2 限制因素
  2.1 生产条件差,种植结构不合理,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受立体气候影响,风、雹、低温冷害、干旱、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加之基础设施脆弱,高稳产农田仅为7 866.7 hm2,中低产田比重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缺素问题比较普遍,导致种植业生产条件非常差。农民缺少对市场的研究,选择种植农作物随意性较大,特优农产品未形成规模,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直接经济收益,造成种植结构不合理;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资金的投入不足,开发、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水平不高。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缓慢,缺乏龙头骨干企业
  当前从事种植业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的龙头企业共有1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从事苹果、花椒、中药材、魔芋、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经营;还有几家龙头企业主要从事特色农产品的收购、销售流通、加工经营;注册专业合作组织72个。具有一定优势的农产品种植面积分别为:苹果3 333.3 hm2、花椒2 000 hm2、马铃薯6 666.7 hm2、荞麦3 333.3 hm2、白芸豆1 666.7 hm2、杂豆3 333.3 hm2、高原软红米600 hm2、留种绿肥666.7 hm2、烤烟1 333.3 hm2、中药材333.3 hm2、核桃6 666.7 hm2、药木瓜6 666.7 hm2。目前已形成苹果、花椒、蔬菜、马铃薯、特色农产品、芸豆6类产业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当前只有3家企业和1个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申领了4个农产品品牌,分别是女儿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申领的“女儿珍”系列产品品牌、泸沽湖酒业有限公司申领的“泸沽湖清酒”品牌、龙德有限责任公司申领的“小凉山”苹果品牌、西川花椒协会申领的“丽川”花椒品牌。
  3 发展思路
  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走产前、产中、产后系统保障农产品提质增效的产业化经营路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宁蒗县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3.1 化解小生产与大生产的矛盾
  要重点解决小农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重点解决条块分割体制下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困难,重点解决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农业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上的矛盾。
  3.2 完善体制和机制
  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不变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完善适应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经营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符合县情民意,凡是市场机制可以解决的,应由市场主体自由选择;凡是市场机制暂时无法解决或难以配置的要素,应采取引导扶持的方式,既帮助扶持,又不包办代替,促进其成长壮大,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3.3 探索新方法和新途径
  探索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解决旧体制下农业生产条块分割、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市场不衔接的矛盾。从种植业发展趋向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形成多元主体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综合运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确立种植业作为宁蒗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1-2]。
  4 发展对策
  4.1 根本任务
  4.1.1 引领兴办一批龙头企业是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努力创造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环境,不断创新机制,大力扶持多种所有制形式的龙头企业。加大扶持个人创办、联合创办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力度,培植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增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十二五”期间,在巩固、发展壮大现有11家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要多方筹措、多轮驱动,引导扶持龙头企业20家,并力争推荐认证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
  4.1.2 建好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是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原料生产基地是提供原始资源的根本保障和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宁蒗县在种植业发展中除巩固现有基地外,应抓实抓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分别为: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优质高原粳稻生产基地建设,烤烟基地建设,核桃基地建设,药木瓜基地建设,中药材基地建设,苹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花椒基地建设,青刺果、青梅基地建设,桃、李、梨基地建设,膏桐基地建设。

  4.1.3 发展壮大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产品向商品过渡的必要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将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组织起来,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因其自身特点,更便于解决关乎企业、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十二五”期间,计划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农用生产资料消费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经纪人协会、各类农产品购销合作组织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个。
  4.1.4 扶持发展一批农村科技带头人、专业大户是种植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规模较小的种植业现实环境已不能适应规模化、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贯彻国家对“三农”工作政策方针的前提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鼓励农技人员创办科技实体、尝试技术承包、探索研究专业课题,切实把科技入户工作抓实抓好。采取合理有序的方法,加强培训农民技术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引导农民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布局优势,采取承包、租赁、转让等形式,集中经营土地,促使土地合理有效流转。通过采取政策、科技、资金的扶持,大力发展专业大户,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事业中来。
  4.1.5 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是做大做优做强特色产业的需要。品牌是一种经济,更是商品受社会认可的重要标志。宁蒗县大宗农产品因良好空气质量有保障,加之传统生产习惯几乎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素有天然、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之美誉。2006年宁蒗县新营盘乡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丽江市苹果之乡”,充分肯定其苹果的数量、质量优势。今后应做好以下工作:引领特优农产品,进入市场,促进农产品商品化;参与推介优势农产品,通过龙头企业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推荐、注册特优农产品品牌,利用好品牌的旗帜效应;做好现有资源保护和再生资源开发配置工作[3-4]。
  4.1.6 抓实抓好一批科技创新支撑项目是促使种植业升级的保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特优、无公害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理念,重点在质量上下功夫、数量上作文章,归根结底就是抓好科技项目支撑的问题。当前的种植水平和耕作现状远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更新观念,打破固步自封的格局。在优势产业如苹果、青梅、花椒产业上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其他产业要在选择培育良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良种、标准化生产等方面下功夫。“十二五”期间要重点抓实抓好以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38项科技创新支撑项目,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有序发展。
  4.2 具体措施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必须优化区域布局、产业布局、产品布局“三个结构”;体现资金向龙头企业、区域化、大户能人“三个集中”;突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两大特色”;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处理好“五大关系”。
  4.2.1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结合经济发展规划和资源市场情况,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布局和产业规划,突出自身优势、形成当地特色。
  4.2.2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各类农业项目实施相结合。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各种项目建设资金、农业专项资金、科技“三项”经费,都应该与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有机结合,整合资金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
  4.2.3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促进个私经济、乡镇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引导私营企业、民营实体、乡镇企业去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当好龙头,发挥骨干作用。把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纳入个私经济发展和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并尽可能地给予扶持。使龙头骨干企业、农民合作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工中心、营运中心、信息和服务中心,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4.2.4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田水利、节水灌溉、中低产田改造,道路交通、小水电、农村电网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下转第355页)
  (上接第351页)
  做到原料基地开发、龙头企业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改善原料基地的生产条件,努力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基础性环境。
  4.2.5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与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相结合。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2种资源、2个市场,走出去、引进来,实行农业的全方位开放。拓展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引进资金、技术参与到宁蒗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开放包容、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体系。
  4.2.6 尽快出台一套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鼓励有资金、技术的人才和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4.2.7 积极引导、组织好农户产业化经营项目的申报,充分利用国家在产业化经营项目上给予政策、科技、资金的扶持。
  4.2.8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中产生的先进科技成果要及时推荐申报,同时做好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
  4.2.9 逐步探索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监管机制,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健康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文小才.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29.
  [2] 刘凤仙.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发展实现的模式创新问题研究[J].农学学报,2011,1(6):62-66.
  [3] 丁岩.辽宁省种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275-277.
  [4] 赵爱萍,花尔.博州种植业结构现状分析及建议[J].新疆农业科技,2011(4):6-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601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