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琴如人生 人生如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毕海蛟 甘招萍

  传说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其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篇出自《列子·汤问》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这对因古琴而结交的“知音”更是一直被世人所称道。
  一座非常朴素的大门,里面却别有洞天;初进厂门便可见一巨大“古琴”,有着取自伏羲削桐为琴的斧子,但又是最原始琴的雏形的创意;简洁实用的厂房之前,栽有成排的桐树,几十年后,它们将会成为良好的琴材;一座把两边清澈的水塘分成龙池和凤沼的汉白玉石桥,而“龙池”和“凤沼”,俱是组成古琴的重要部分。无论是从美观还是实用的角度看,古琴及其所蕴涵的文化都深深地根植于整个厂区中。这就是北京钧天坊古琴技术研发中心。
  谁能把自己的工厂叫作“研发中心”?是王鹏。
  谁能把一个古琴工厂建设得如此规模和有品味?是王鹏。
  几十年前,他怀揣着看似天方夜谭般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京南大兴租用的车库作坊里苦苦寻觅、踌躇满志,而今天却象阿拉丁神壶一样魔法般地实现了。历经建设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在这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有限的资金和理想效果的抗衡,然而他始终保持在高昂的激情创作状态,种种的困难和矛盾反而更加激发他的斗志和灵感的爆发,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他竭尽心力地苦着,乐此不疲地累着,终于一天天眼看着梦想成真了。
  王鹏,1990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工艺系古琴制作专业,从事古琴制作事业20余年。由于他善于总结并刻苦钻研,再加上个人的天赋,他制作的琴在不断地超越,已经形成了一套精湛、严密、系统的古器制作工艺。他制作的古琴造型完美、声音古朴凝重、细腻典雅、余韵绵长,深受世界各地古琴演奏家和琴人的喜爱并争相收藏。他的琴多次在国内外重要演出中使用,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中响起,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响起,曾在悉尼歌剧院中响起……
  怀着一颗感受古圣先贤琴文化智慧和艺术的朝拜之情,本刊记者走进了这家博物馆式工厂。
  记者:古琴可以说是中华古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您对古琴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情?
  王鹏: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仅是音乐,也不仅仅是琴,在古琴的背后承载着一种很深的哲学和审美的理念,比如儒家思想、中正中庸的严谨治学和自修等,都属于如用古琴正音,正心从而修身这样一个过程。古琴还体现出很高的境界,比如说道家追求自然、清虚的境界,佛家追求圆融和谐的概念等。
  从历史上来看,古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文化、哲学、审美的一个标志。在当今社会,古琴不仅是需要传承的一个文化遗产,更承载着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责任。我们现在在这教室里所看到的都是创意作品,这些创意作品都是跟古琴分不开的,无论是当代的手法所表现的书画、山水,还是用古琴的琴曲《流水》和《梅花三弄》创作出来的曲水流觞(王羲之《兰亭序》里面讲的曲水流觞),传统理念表现的梅兰竹菊、高山流水,在这个空间里面能都有体现。这些体现并不是挂一幅画,而是完全变成了一种空间设计的元素,这些元素里面恰恰就反映了古琴的精神。
  古人讲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其目的就是要移风易俗,通过乐教的方式去改变社会,对社会产生教育作用。要把这种文化的力量作用到当今社会,实现这种文化产业对社会进行教育的功能。文化产业并不仅仅是打着文化的旗号去创造经济价值,而是要运用文化的力量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也是钧天坊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的核心文化理念。
  对古琴的感情就不言而喻了,一是继承古圣先贤的绝学,二是要用创新和发展的意识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起到它对社会的作用。这就是我对古琴的感情和理解。
  记者:北京钧天坊古琴技术研发中心由最初的一间古琴工作室发展成为中国古琴制作领军企业,这期间有哪些让您难忘的发展经历?
  王鹏:我从1987年上音乐学院时开始学习古琴制作,毕业后分配到北京民族乐器厂,当时并没有做古琴,而是做了很多其他的乐器。后来离开乐器厂,我又重新把专业捡了起来,从制作木雕、饰品到重新制作古琴,这个期间经历了很多艰辛,因为当时知道古琴的人很少,提及古琴,大家都以为是古筝。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我想创办一个古琴产业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我没有放弃,刚开始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工作室,后来又租了四个车库,这是逐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其实是与我们这个民族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乃至于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紧密相连的。我觉得古琴能够走到今天,我们自然而然地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领军人物,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这种文化的热爱,对这种传统绝学继承的态度。
  当2008年奥运会第一个声音—古琴的声音出现的时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古琴,后来人们发现这样的一个旋律和凝重的声音背后存在着对中国文化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的时候,全世界都在震惊,原来中国有这样深厚的音乐,还有有这样不仅仅是音乐的音乐。当时我很激动,因为那把琴就是我做的,从那以后我想古琴也会家喻户晓。中国近年来的影视剧中,很多古琴也是我做的,像《笑傲江湖》、《赤壁》中的古琴等。还有古琴书籍的出版,我记得我们第一本书就是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合作出版的《习琴精要》。古琴领域出了很多书,但是能够把古琴的教学习性要领说得很清楚的,跟中国文化的关系,跟琴棋书画的关系,跟生活的关系都能够反映出来的,这本书是一个典范。后来我们又编辑整理了很多遗产保护的书,像跟中国书店联合出版的《刘少椿琴谱墨迹选》。这本书是不可能有人掏钱出版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是一位已故的老先生手写的琴谱、书法、墨迹。这样的一本书出来之后谁来买呢?市场肯定是没有的,我们自己掏钱出了这本书,把这本书保护下来。书出版后,我们大部分都送给了琴人。虽然没有很好的销路,但是这本书毕竟记录了中国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页。
  一直以来我们有一个座右铭就是:为天地立心,为万民立业,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论历史上孔子闻弦歌之声教授弟子,还是我到今天用课堂的形式传授这种文化,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传授一种能够建立和谐社会的心态,从根上去建立良好的心理道德秩序,这是一种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从这点来看我觉得我们的社会价值非常重要。所以在五年前文化部给我们颁发了“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牌子。去年北京市政府又给我们颁发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牌子,目前我们跟“同仁堂”齐名了,北京一共五家企业有这样的牌子,我们算是一家。我们做的文化传承,我想文化部门已经认可了它的社会价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6428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