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济宁市气候特点及主要灾害性天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强 宋兆俊 邓海利

  摘要 概述济宁市气候特点,并对济宁市主要灾害性天气进行分析,以供气象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气候特点;灾害性天气;山东济宁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64-01
  1 济宁市气候特点概述
  济宁市位于鲁西南地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高空在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下,近地层受冬季风和夏季风影响,其气候具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二是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热同季;三是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四是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一年四季均有灾害性天气发生,主要灾害性天气有暴雨(雪)、雷电、寒潮、大风、干旱、大雾、高温、低温、冰雹、连阴雨、沙尘等。
  2 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危害情况
  2.1 暴雨
  暴雨是济宁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也往往是引起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暴雨洪涝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各种气象灾害中居第1位。影响严重的暴雨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不同量级、不同范围的暴雨,其灾害程度也不同[1]。
  济宁市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据济宁站1971—2010年气象资料统计,日降水量≥25 mm(大雨)的年平均日数为7.6 d,日降水量≥50 mm(暴雨)的年平均日数为2.9 d。大雨最早出现在3月,最晚出现在11月。暴雨最早出现在4月,最晚出现在10月。
  2.2 寒潮
  寒潮的划定标准:按照气象部门的最新规定,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当北方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当地时,任意48 h内最低气温下降8 ℃或以上,同时最低气温下降至4 ℃或以下时,称为一次寒潮天气过程。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济宁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寒潮南侵不仅有偏北大风和温度骤降,还常伴有雨雪和冻害,强寒潮常常伴有大雪和冰冻等灾害。对济宁气象站30年每年10月至次年4月的相关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发现1971—2000年济宁市共发生寒潮135次,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为11月,共出现36次;其次为1月,出现25次,说明秋季和冬季冷空气势力较强。
  2.3 大风
  大风包括观测中的大风标准以及预报中的大风标准。对于大风日数的记录,在地面气象观测标准中规定,瞬时风速(极大风速)达到或超过17.0 m/s,或者目测估计风力≥8级,称为大风,1 d中只要出现≥8级风力,不论其出现次数多少或者持续时间长短如何,均为1个大风日;在预报上,大风是指风速达到蒲福风力6级(平均风速10.8~13.8 m/s)及以上的风。
  济宁市地势平坦,境内大风可分为冷空气影响偏北大风、春季偏南大风和强对流天气大风。冷空气大风大都发生在冬春季节;强对流天气大风发生在春、夏、秋季节,时间短但破坏力强。统计济宁站30年(1981—2010年)大风频次可见,大风主要发生在3—5月。但是6—8月的强对流大风由于突发性强、瞬时风速大,更容易造成严重灾害。
  2.4 干旱
  干旱是因久晴无雨或少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其出现可导致作物枯萎、河流流量减少以及地下水和土壤水分枯竭、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灾害现象。对于济宁市而言,春旱发生频率最高,其次为秋旱、夏旱(主要为初夏旱),并时常出现连季旱、连年旱,其中冬春连旱较常发生。春旱多出现在3—4月,平均约为十年八遇;秋旱多发生在9—10月,平均约为十年五遇;初夏旱多发生在6月,平均约为十年四遇;连季连年旱多有发生,平均约为十年四遇,且有逐年加剧的趋势。
  2.5 大雾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微粒的乳白色聚合体,出现大雾时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济宁市多为辐射雾,主要是因为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晴空少云的夜晚,风较小,逆温层较强、层结稳定,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辐射雾的形成。另外,城市空气中大量灰尘与水滴混合,更易于成雾。由于出现雾时水平能见度差,空气湿度大,接近饱和,所以雾给交通、供电等带来严重影响。雾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有雾时往往存在逆温层,使得空气无法对流,逆温层以下的污染物很难向上扩散,空气中有害物质在近地面积聚,人们呼吸这样的空气,会感到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使呼吸道疾病与关节腰腿痛等发病率显著增加。济宁市年平均雾日17.2 d,最多年达37 d(2003年),秋冬多雾。
  2.6 高温
  气象上把日最高气温≥35.0 ℃定义为高温日,把持续出现5 d以上的高温日称为持续高温。济宁市极端最高温度40.8 ℃,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
  济宁市最高气温≥35 ℃的日数,年平均8.7 d,最多达32 d,最少年未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最高气温≥35 ℃的日数最多为10 d,6、7月是济宁出现高温最多的时段[2]。
  2.7 沙尘
  沙尘暴、扬沙和浮尘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当沙尘天气发生时,不仅能见度较低,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户外活动,而且其携带的大量泥沙、尘埃、细菌、花粉和其他可吸入性颗粒对人类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
  济宁市沙尘暴出现很少,近30年(1981—2010年)仅出现过1次。除8月、12月外的各月都出现过扬沙天气,年均出现1.6 d,其中以春季最多,有1.134 d,占扬沙总数的70.9%;冬、秋、夏季次之。浮尘天气出现较多,年均出现2.4 d,春季有1.367 d,占总数的56.2%;冬、秋、夏季次之[3-4]。
  3 参考文献
  [1] 马丽,袁爱民,李永果,等.济宁市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5.
  [2] 刘强,李燕,赵京峰,等.济宁市高温干旱天气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8):121-122.
  [3] 刘强,李永果,张泽铭,等.近30年济宁地区沙尘天气变化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329-330.
  [4] 李芳,刘强,李春光,等.2011年济宁市秋季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评估[J].安徽农学通报,2011(24):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3705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