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及污染治理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朝阳

  【摘 要】分析了当前农村环境现状,如每年的秋收季节,农民习惯性地将收获之后的秸秆付之一炬,秸秆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炭黑等颗粒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以及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等等。针对上述情况,提出了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领导,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的力度,加强乡镇干部的环保教育,落实管理责任,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农村工业企业由原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集约型经济方式;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村环保工作意识;依托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导致自然生态环境、村民居住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性污染严重,成为了制约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隐患。我国有将近7亿人口在农村,在资源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在我国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减少碳排放量的形势下,要从根本上实现低碳、环保,就必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不仅会威胁到农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状况,也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农村环境现状,强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
   1.当前农村环境现状
  1.1 农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较传统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化肥、农药的施用取代了长期以来的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成为农民提高作物产量的首选途径。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超过达4000万吨和10O万吨。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虽然可以较明显地提高作物生产水平、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但是随着化肥、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大,加之利用率低,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的农药由于吸收率低都残留到了农作物株体或是土壤、空气、水体中,很难降解,既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随着食物链会对动物和人体造成危害;近50%的化肥不能被土壤吸收,会造成农田的土壤污染和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农膜多为聚乙烯成分组成,寿命短、易损坏、降解难,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此外,每年的秋收季节,农民习惯性地将收获之后的秸秆付之一炬,秸秆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和烟尘、炭黑等颗粒物质,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
  1.2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随着人们经济意识的增强,很多农民搞起了畜禽养殖,据统计,我国每年畜禽粪便排放量达25亿吨。由于缺乏处理设施,畜禽粪便一般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农村畜禽便随处可见,气温高时发出恶臭,刺鼻难闻,极易滋生蚊蝇,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对人类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地威胁,造成人、畜传染病;下雨天气时,粪便受雨水冲刷,对周边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产生污染,造成畜禽场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影响农村的饮用水安全。未经处理的污水中氮、磷含量高,还会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危害农田生态环境。
  1.3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随着农村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商品大量进入到了农村市场,各式各样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快速出现,据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随意倾倒在道路两旁、水塘沟渠等地方,这些垃圾多难分解,危害周期长,大风一吹就漫天飞舞,严重破坏土壤和自然景观,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并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生活污水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水进入水体中,严重影响水质,使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1.4 乡镇企业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为农村发展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农村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许多乡镇企业的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耗高、重污染,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造成周围地区土壤严重酸、碱化,农产品减产,以及大气污染,对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加强领导,加大农村环保投入的力度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转变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抓手,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计划,从而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乡镇干部的环保教育,落实管理责任,使乡镇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合理布局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将农村工业企业由原来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方式转变为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现代化的集约型经济方式。
  2.2 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农村环保工作意识
  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是开展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的根本前提。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讲座、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村环保传播知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强化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保护观念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人人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良好氛围,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2.3 依托科技进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大力推广低碳农业生产方式,根据土壤的特性、作物的需肥规律,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鼓励发展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普及、推广平衡施肥、测土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生物农药,确保农产品安全;科学指导畜禽养殖业规划布局,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工作,研制养殖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有效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行秸秆气化工程、秸秆发电工程等,实现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
  2.4 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要积极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并形成规范化的垃圾管理和收集处理体系,配备垃圾收集设施、清运工具,实行定点集中收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提高农村能源利用率,推广普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同时要科学划定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测和监管,保障农村饮用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树庆.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56-158.
  [2]邵孝侯.农业环境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3]李蔷薇.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6-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50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