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讨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桑泉瑞

  摘 要:环境监测是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环境保护质量的基础措施,因此可以说环境监测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所以要求相关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在环评工作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以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几点解决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问题的对策,期望以此能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而保障整体环保质量。
  关键词:环评 环境监测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b)-0078-02
  环评中的环境监测最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环境保护,也就是说在项目实施后应该尽量维持原来的环境性能,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反映项目实施后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按照项目实施的具体特点和存在具体环境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完善环境监测工作,以此监控环境污染程度,防止出现环境质量降低的问题,最终实现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1 环评中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环评就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在环评中环境监测属于重点内容,其贯穿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环评的具体流程如下所示:首先,委托项目建设当地的监测部门进行拟建场地的环境本底监测,确保本底值符合相关要求后,接着进行具体项目的影响预测及评价,同事还要编制相应的监测计划;其次,在项目完成后且试运行3个月之后,一定要进行项目的验收监测,这样就能确认环评中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最后,在项目运行一段时期之后还应该进行回顾性评价。由此可见,环评的评价前期、实施期、运行期和后评价期都是依靠环境监测数据支持的。环评中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环境监测是环评的基础前提。只有经过拟建地的环境情况调查,并实施环境监测才能得到具体的环境监测数据,然后再进行实际的环境情况评价。第二,环境监测能追踪分析当前的环境污染特点和分布范围,进而找到污染源,同时以此为依据推测环境污染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而为环评开展提供依据。具体而言,按照环境监测数据,结合相应的气象、水文等污染情况,调试评估预测模型,这样就能为后期拟建地的监测布局和制定监测计划提供基础依据。第三,通过项目验收监测,能检测项目周围环境质量能否满足当地的环境管理要求,还能检验项目环评报告质量;从另一方面讲,其也是考核、监环评单位技术水平和环评质量的途径。
  2 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做好监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认定工作
  有效的环境监测机构必然是依法成立的,而且还要经过省级以上监督部门的资质认定,且只能在其认定范围内承接监测业务。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的环境监测机构为了眼前的利益,在环境影响评价监测中不管业务是否在资质范围内,也不管机构内部是否有相关监测仪器和专业人员,只要有单位委托,就开始承接监测业务。另外,部分环评单位没有确定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情况,进而使得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高。
  2.2 环境监测方案的实用性不高
  监测方案是环境监测开展的理论指导。相关规范中对各等级环评项目的监测点位、频次、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目前在很多环境监测方案制订过程中,很多环评单位都未按要求布设监测频次、点位等,还有一些单位在项目实施前都不做实地勘查工作,致使监测方案和实际情况相差太大。还有部分环评单位考虑成本问题,私自减少监测点位、因子、频次等,甚至还出现了删除特征因子的情况,用代表性不强的因子和数据做影响评价,造成评价结果误差比较大。所以,从监测方案中获得数据在实际环评中作用不大,基本上可以说其只是为应对环评文件中的编制需要。另外一些环评报告中,监测计划都是薄弱环节,多数都忽视了环境敏感点中的土壤、大气及水等方面的监测,没有和环保竣工验收表结合在一起,污染类型和监测点位不细致,监测因子不全面,不能反映行业特点,监测点位、因子不相符、监测计针对性和可行性不高。
  2.3 缺乏规范的环境监测监管
  因环境监测基本都是野外工作,通常在项目已规划但是还没有开始实施的地方进行采样监测,且一些监测机构因经费有限、设备不先进等问题,就导致出现了为采样方便私自改动采样位置及时间的情况,比如有的将规定的7 d采样时间缩短为3 d,或者根本就不去拟建现场,但最后仍然还有监测报告。
  2.4 监测质量考核工作不完善
  由于没有进行采样监测监督,再加上为进行实验质量控制考核,导致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不高。环评单位应该按照监测数据进行建设后的环境变化预测,但是如果监测数据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的话,预测与监测就不能关联,也就是说监测数据背景值与环评报告中的环境预测没有相关联系。还有就是项目评审会中,环评专家基本没有对监测数据提出疑问,也没有审查监测数据来源。
  3 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严格做好检测机构的监测资质和能力审查
  第一,环评单位应该先进行委托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确保其具备与项目相符的监测资质,以此保障资质的有效性。第二,审核监测机构是否具备承担环评监测项目要求以及监测人员的技术能力。具备环保审批权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应该进行再次审查,保障监测机构资质和能力能符合项目建设实际。
  3.2 保障监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
  通常环评单位是制订环境监测方案的主体。所以,环评单位应该结合环评实际情况,收集项目资料,按照评价等级确定评价具体范围,同时按照项目分析结果和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的特征污染因子,最后结合实地查看制订相应的环境监测方案。与此同时环评单位还要征求监测部门的意见,让其寻找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以此保障方案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确定监测因子、监测点位和频次上,一定要严格按相关标准、环评导则进行,以此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进而为项目环境预测与评价提供准确的依据。
  3.3 规范环境监测行为
  各地区的相关环保行政部门一定要做好所管辖区的环境监测机构的监管工作,重点强化对其承接业务的监管。环境监测机构在实施环境监测之前,一定要向环评审批管理机构上报环境监测中的重点内容以及监测时间,然后环评审批机构结合具体的环境监测计划,委托如监测科考核环境监测机构的质量控制情况。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还应该进行监测现场的抽查监测,可应用GPS定位技术,以防在检测中出现违规操作,以此保障监测过程的规范性,最终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3.4 强化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
  环境监测机构一定要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监测实验室的质控考核,保障每一项监测项目的有效性。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添加保护剂、加标回收、质控样分析等,这样就能促使监测人员自觉执行规范要求,减少监测中的各种差错。另外,还要审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等。在项目报告评审中,要有监测专家进行报告评审,主要评审监测内容。
  4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基础内容和关键内容,环境监测结果能直接反映项目的环保实施效果。但是现阶段我国环评中的环境监测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质量,还需要相关部分认真总结分析这些问题和不足,同时针对具体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境监测规范能具体落实,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环保质量提高和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朱泽华.环评中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5(10):53-54.
  [2] 王永清,唐晓波.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10):17,19.
  [3] 张坤.基层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1):33-3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7482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