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导电机理及聚合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导电聚合物具有长程π电子主链结构。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内部的载流子(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沿共轭π键移动,从而实现了电子的定向传递,表现为导电性。化学聚合法和电化学聚合法是合成导电聚合物常用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生物聚合法以及其它聚合方法。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结构特点;导电机理;合成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M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2-0152-01
  
  自1971年,Shirakawa等,先后制得高质量顺式聚乙炔(PA)铜色薄膜和反式聚乙炔银色薄膜。1977年, Heeger等,发现用I2、AsF5进行P型掺杂的反式聚乙炔,电导率接近金属铋。这引起世界范围内对导电聚合物研究的热潮,并相继出现了聚吡咯(PPy)、聚对苯(PPP)、聚对苯撑乙烯(PPV)、聚苯胺(PAn)、聚噻吩(PTh)等(表1)。
  1结构及其特征
  导电聚合物都具有长程π电子主链结构。π键的成键与反键之间能隙差小,接近无机半导体,因此共轭聚合物大都表现出半导体的性质;共轭聚合物还易被氧化还原,被其它物质掺杂其中,电导率提高,接近金属,从而表现出金属的特征。
  2分类及其导电机理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有别于金属和半导体。金属导体的载流子是电子,半导体的是电子或空穴,而导电聚合物的是由孤子、极化子和双极化子构成的。在外电场作用下,载流子沿着共轭主链定向移动,宏观上表现为导电性。当聚合物共轭程度越大,载流子的电迁移率提高,因此加强了聚合物的电导性。
  3聚合方法及其举例
  通常,制备导电聚合物的方法分为化学法和电化学法。本文还介绍生物催化法和其它方法。
  1)化学聚合法。化学聚合是指应用强氧化剂催化单体的聚合。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批量生产,但其产物的性能不佳。
  Travers以过硫酸铵作氧化剂,在酸性水溶液中使苯胺氧化聚合。Corradi以三氯化铁和对甲苯磺酸铁作氧化剂,合成并得到聚-3-乙烯二氧噻吩(PEDOT)。
  2)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是指用电化学原理,在阴极上或阳极上进行的聚合。此法实现了聚合与掺杂同时进行,可通过改变电学参数方便地控制产物的性质,但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生产。
  导电聚合物大都可通过电化学法制备,但条件不尽相同。如表2所示,聚合电位越高,单体越难进行氧化聚合。
  1979年,Diaz通过电化学方法合成制备出聚吡咯薄膜。1980年,Diaz又运用此法得到聚苯胺薄膜。
  3)生物催化聚合法。生物催化聚合是指利用酶或是生物有机体(细胞或是细胞器)催化单体进行的聚合。它具有催化效率高,反应专一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可调节等优点。常用到的生物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大豆过氧化物酶(SBP)、漆酶(Laccase)等。
  Liu运用酶催化合成导电聚苯胺。Tomasz,Subhalakshmi分别运用HRP和SBP制得PEDOT。
  4)其它聚合方法。Segawa利用金属钌配合物作光敏剂对吡咯进行了光聚合。Tanaka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法,在辉光放电下使单体聚合。
  参考文献
  [1] Shirakawa H,Ikeda S. Poly J,1971,2:231.
  [2] Ito T, Shirakawa H, Ikeda S. J Polymer Chem Ed, 1974, 12(11): 20-23.
  [3] Shirakawa H, MacDiarmid A G, Heeger A J, at al. J Chem Soc. Chem Comm.,1977,16: 578-580.
  [4] 任丽,王立新,赵金玲,张福强,李佐邦.导电聚合物及导电聚吡咯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2:60-62.
  [5] 王槐三,寇晓康.高分子化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44.
  [6] Su W P, Schrieffer J R, Heeger A J. Phys Rev Lett. 1979,42:1698-1702.
  [7]Ivory D M,Miller G G,Sowa J M,et al.J.Chem.Soc.Chem.Commun.,1979:854-855.
  [8]Baughman R H,Bredas J L, et al.Chem.Rev,1982(82):209-222.
  [9]Travers J P,Chroboczek J,Derreux F,et al.Mol Cryst Liq Cryst,1985,121:195.
  [10]Corradi R,Ates S P.Synth Met,1997,84(13):453-454.
  [11]李永舫.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制备和电化学性质研究[J].电化学,2004,10:369-378.
  [12]Diaz A F,Kanazawa K K,Gardini G P.J.Chem.Soc.Chem.Commun.,1979:635.
  [13]Diaz A F,Logan J A.J.Electroanal Chem,1980,111:111.
  [14]Wei Liu,Jayant K,Sukaut T,et al.J.Am.Chem.Soc.,1999,121:71-78.
  [15]Tomasz S,et al.J.Polymer Science:Part A:Polymer Chenmistry,2009,47:306-309.
  [16]Subhalakshmi N,Jayant K,et al.Macromolecules, 2008,41:3049-3052.
  [17]Segawa H, Shimidzu T,Honda K.J Chem Soc Chem Commun, 1989:132.
  [18]Tanaka K,Yoshizawa K,et al.Synth Met,1990,38: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34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