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创新思路 做大做强新余蜜桔产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新余蜜桔是继赣南脐橙、南丰蜜桔之后江西又一果业特色品种。该品种自1996年在我省新余市示范推广以来,果品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和专业界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果品”、“江西省名牌产品”、“中国柑桔产品出口种植基地”和“江西省主推柑桔优良品种”。且已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柑桔产业区,产品畅销沿海发达地区和出口东南亚。由于新余蜜桔丰产性强,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在珊娜、蒙山果业等一批示范园的带动下,该品种发展势头强劲。据此,我们对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发展现状与效益分析
  
  1.1生产规模
  新余市现有新余蜜桔3000hm2,其中2007年春新植面积900hm2,2006年投产面积近400hm2,总产0.6万t,总产值1200余万元。2007年投产约667hm2,产量0.5万t左右(小年),预计2008年投产面积可达1000hm2,产量有望达到1万t。该市规划今后三年每年发展1000~1330hm2,到2010年总面积达6667hm2。
  1.2产业化水平
  最先发展的江西珊娜、新余力上、蒙山果业和马洪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现已初具规模,他们有基地、厂房设备和销售市场。市成立了果业局,市区乡先后成立了果业协会。近两年通过政策鼓励、市场拉动,又有一大批外商、回乡创业青年及机关单位纷纷投资开发新余蜜桔,其中基地超过千亩的有惠民果业和万佳果业等。这些龙头企业的经营基本上都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展开。公司负责生产过程的全部投资、技术和产后加工分级包装和销售;农户负责投劳(工),每户承包经营1~2hm2,农户按基本工资和产量产值提成计酬,农户年均增收达1.5万元以上。全市已统一技术、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开拓市场,大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
  1.3效益分析
  新余蜜桔是前期投资大、效益慢、收获期长的常绿果树,一般4年挂果,5年投产,6年进入丰产期,从建园到投产,667m2投入(含劳力报酬、生产场房等)约3000~3500元,道路、灌溉和仓库等条件好的在3500~4000元,第5年投产年内可以保本,第6年产量可达1500kg,第7年基本可收回全部投资。蒙山实业有限公司于1995年创办果园场,2006年已收回全部投资;2007年投产面积10hm2,总产约37.5万kg,平均销价2.30元/kg以上,总收入超86万元;当年投入667m2约1000元,收入5000元以上。珊娜果业1996年开始建园,1997年春种植新余蜜桔,至2005年已收回全部投资。2007年投产面积27hm2,产量达65万kg,总收入140万元,当年总投入50万元,纯收入约90万元;667m2平均投入1250元,产值3500元,纯收入约2250元。
  
  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存在问题
  2.1.1新建果园起点不高。首先是新建果园缺乏系统规划,建园标准低,基础不配套。其次是前期投入不足,管理粗放,“九五”以来育苗发放累计400余万株,高接换种面积近667hm2,但实际成园仅有5成。其三,管理机制不健全,投资者与生产管理者的效益与风险不对称,加上干旱和冻害影响,生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2.1.2标准规程操作不到位。虽然已经制定了新余蜜桔果品标准及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但部分果农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思想,生产上没有按标准化技术要求操作,有机肥投入不足。
  2.1.3 品质不稳定。新余蜜桔自开发至今已30年,其中有二次发生品质明显变化,第1次是2003年,第2次是2006年。2003年是由于干旱少雨,果品采收时味酸;2006年表现风味变淡,果实偏大,贮藏期枯水等。2007年部分果园也出现上部果、中下部顶果和单枝独果果大皮粗、柱心空及大果核偏多等现象。
  2.2原因分析
  出现上述品质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综合作用。
  2.2.1生理作用。首先,柑桔是耐阴植物,这也是栽培上推行合理密植和在修剪时尽量保留下垂枝与内膛枝的依据。其二,钾对果实的品质有直接影响,当含量低于3.5%时,随着钾量增加,会使果实增大,果皮加厚,表面粗糙,着色延迟,含酸量也增加。据生产实践调查,一方面新余蜜桔在保花保果及防病虫过程中常常施用或添加磷酸二氢钾,使其含钾量增加;另一方面,上部和顶部本身有生长优势,尤其单枝独果。其三,激素使用可使果实数量超过正常的叶果比,人为造成大小年,甚至影响树势衰弱并降低抗性,在大年果实小,树势弱;小年果实大,味淡皮粗。
  2.2.2气候影响。2003~2006年4年中果实生长期(6月1日~11月10日)平均降雨量667.5mm,2003年降雨量462.1mm,2006年却最高达896.8mm。其次是9~10月份日平均温度,2006年表现温度最高,尤其是果实成熟最关键的10月份,日平均温度超过历年最高年1℃;且昼夜温差最小。据此可以说降雨量多,温度高,温差小,既易使果大皮粗,又不利于固形物转化积累。
  3.2.3管理不科学。首先是有机肥施用不足。从已经投产的果园用肥分析,2002年投产以来,一般是春季施0.25~0.5kg尿素、1kg复合肥,6月底~7月初再施2~2.5kg复合肥作壮果肥, 2006年是大年,有机肥的用量才2~3kg,折合枯饼1~1.5kg,还有相当一部分果园根本不施有机肥。由于偏施化肥,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差,土壤有机质量偏少,直接影响果品品质。其二是施肥深度不达标。几乎所有投产果园自2003年投产后冬季不再扩穴改土施农家肥,只在7月施壮果肥,而且基本上不按要求施,深度仅有10cm左右,有的开沟施肥后也不盖土,长期如此造成根系集中在表层,抗性差。对高温感应强,低温不耐寒;干旱不耐旱、降雨吸水多,有机肥及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吸收不到。其三是修剪不到位。大部分密植果园规格为4m×2.5m,早已封行郁闭,光照不足,内膛枯枝。
  
  3 发展前景及主要对策
  
  3.1发展前景
  我国是世界第三柑桔生产大国,主要生产宽皮桔,2004年宽皮桔总产1056万t,占世界总量46%,而宽皮桔中60%仍为温州蜜桔,只有15%是地方特色的蜜桔或细皮小红桔。本地早原产浙江黄岩,现有面积1333hm2左右,主供江浙地区和出口。其次是我省新余蜜桔,现有面积3000hm2。全国本地早同类选育品种仅有湖北武穴少量发展,黄岩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而逐年减少,新余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本地早品种基地,约占全国现有面积的70%,该市规划“十一五”发展到6667hm2。国家农业部已将新余蜜桔列为《全国地方特色品种2008~2015年柑桔优势产区》,规划在我省浙赣沿线县市推广,建成新余蜜桔产业带。
  3.2主要对策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工业化理念,按照产业化发展思路,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开拓市场,创优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1加大扶持力度。果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生产周期长、风险比较大的产业,近2年新余市渝水区开发力度比较大,这与各级政府引导、扶持分不开。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开发中遇到的困难,各级政府应制定扶持政策,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引导鼓励各方力量共同开发。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同时,统一山地征用,搞好开发用地协调,在通水、通电、通路上给予资金扶持,在企业注册、信贷上给予支持,在技术指导培训和市场销售上搞好服务。
  3.2.2组织科研攻关。新余蜜桔是江西又一新兴果业,前景广阔,将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确保这一产业稳步发展,要大力组织并支持科研人员分专题完善栽培操作规程、无公害生产、病虫防治等配套技术,要加强品种提纯和母本资源保护,尤其要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掌握新技术新成果,解决新问题,要进一步开展少核无核的选育和保鲜贮藏技术的科研攻关,提高品质和延长销售时间。
  3.2.3建立繁育体系。新余蜜桔具有几十年的经济寿命,苗木质量是关键。早期由于高接换种从外地带来了病毒,正威胁着新余蜜桔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对现有病树要坚决根除。要强化苗木繁育,尽快建立脱毒苗繁育体系,由于繁育体系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议政府列专项资金支持脱毒苗繁育体系建设。
  3.2.4推行标准化生产。随着新余蜜桔规模扩大,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迫切,要加强生产技术、果园经营管理和营销人员的培养培训,要不断强化质量、市场和诚信意识。要大力推广猪―沼―果,果园套种绿肥,普及标准化生产,强化标准化操作,推行果园质量认证和无公害水果检测认证制度等。
  3.2.5努力开拓市场。目前由于投产面积不大,总产量不多,销售形势一直比较好。但必须看到,近几年来新余蜜桔在国内销售市场非常小,主要以南京为主,全国广大地区还没有销售网点,尤其是目前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新余蜜桔的营销企业,也没有一支销售队伍,基本上靠外来客户。新余蜜桔的知名度不高,在果业界或消费者中印象不深,随着其规模壮大,加上与各地特色柑桔品种竞争,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在抓好果品质量和产后服务的同时,切实加强其品牌的宣传推介。要充分利用产品交易会、博览会和网络媒体展示宣传,利用专业学术会或举办蜜桔节进行推介。二要充分发挥协会自身作用,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开拓大中城市市场。三要培育流通企业和营销队伍,稳步创建销售网络,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全力做大做强新余蜜桔产业。
  (收稿:2007-11-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428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