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麦积区小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依据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效,在分析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
  
  1 麦积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现状
  天水市麦积区地处甘肃省北山南部,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河流,全区域内东西长120 km,南北宽50 km。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580 mm,且年内分布不均,年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
  70 %左右;年平均气温10.90 ℃,≥10 ℃的活动积温
  3 506℃,无霜期184 d。全区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55.50万人,土地总面积3 453 km2,其中耕地面积7.15万 hm2,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 512 km2,占总面积的43.44 %,是一个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多川少,十年九旱,土地贫瘠,农业基础薄弱,水土流失严重。麦积区以西秦岭为界,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岭南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1 273 km2;岭北为黄河流域渭河水系,流域面积2 180 km2。
  黄河流域渭河水系较大支流有藉河、葫芦河、牛头河、颖川河、东柯河、毛峪河、立远河、东岔河。渭河水系区境内年径流量为3.69万 m3,年输沙量490万t,平均径流深172 mm,渭河年平均流量为86.95 m3/s,年径流量为27.42亿 m3,最大年径流量为46.46亿 m3,最小年径流量为11.72亿 m3,最大洪峰5 030 m3/s,多年平均输沙量1.70亿 t,最大输沙量3.86亿t,最小输沙量0.24亿t,平均年侵蚀模数3 250 t/km2,年过境流量1.65亿 m3。渭河干流穿越区境内九川九峡,形成了斑状盆地,两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业用地。因此,渭河水系是麦积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水源。
  岭南为长江支流嘉陵江水系上游地区,支流较多,其中有红崖河、花庙河、白家河三条,年径流量3.16亿m3,径流模数24.82亿 m3/ km2,年输沙量49.54万 t,年侵蚀模数400t/ km2,平均径流深206.50 mm。蕴藏有大量的水能资源,是发展小水电及以电代柴工程的主要区域。
  近年来,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效益为中心,以项目为支撑,走综合治理、产业开发、多种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利用国债、扶贫、世行、农发及自筹多种资金来源,开展了黄河流域渭河国债工程、长江上游重点治理工程、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藉河示范区工程及“三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为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8.67 km2,治理程度59.80 %,其中完成梯田2.92万 hm2,营造水土保持林2 .75万 hm2,经济林3.13万 hm2,种草0.37万 hm2,建淤地坝5座,修谷坊1 300座,建骨干工程2座,挖水窖7563眼,修建农村道路17条,长420km,使全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0.07 hm2,人均经果林面积达到0.07 hm2,初步形成了从高山到河川,梁峁到沟谷,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互配套,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使全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基本上得到了初步控制,区域内小气候得到改善,生态环境由恶性转向良性,防灾、减灾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2 小流域治理的成效
  2.1 加强领导,深化认识
  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使小流域治理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在每年的工程实施中,坚持行政领导负责和科技人员承包的双轨责任制,层层签定治理承包合同,落实治理任务,明确职责。组织领导带头创办示范点,分管领导经常深入一线开展检查,督促研究实施方案,蹲点、包流域,狠抓小流域综合治理。
  2.2 科学规划,精心施工
  紧密结合流域内实际状况,按照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耕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套,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对整条流域进行科学规划,在工程建设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原则,以创特色,出精品为目标进行严格的施工。
  2.3注重质量,突出效益
  质量和效益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努力把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一山、一湾集中统一治理。在建设中,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并重,综合治理与产业开发建设并举的原则,把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宜田则田,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来综合治理,整体开发。
  2.4 强化管理,跟踪督查
  为了确保小流域建设的工程质量,麦积区除了抓好前期规划工作外,还狠抓了施工管理和竣工验收工作,在施工中,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巡回检查,竣工验收严格根据区上出台的《农业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及《农业重点项目竣工验收办法》中的有关条文执行,按照乡上自验,区上组织各部门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抽验的办法进行。坚持按规划设计技术施工,验收,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评定工程质量。
  2.5 完善机制,加大力度
  经过多年的治理,在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机制上,形成了国家、地方、集体和个人多方投资的良好局面。并且充分争取利用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如将扶贫、水利、水保、林业、农牧,综合开发等多方资金由政府统一筹划,形成资金拼盘从而提高整个流域治理的质量;或者采取承包,租凭,拍卖“四荒地”等形式来吸纳多方社会资金参与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各项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小流域治理的范围。
  3 小流域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麦积区山多川少,沟壑纵横破碎,自然条件差,还有相当一部分面积需要投入资金治理;二是流域治理国家补助资金缺口较大,单位治理投入资金偏小,致使一些工程建设标准太低,如在藉河示范区所属的几条流域中,相对其他区域的流域,投资相对多一点,其建设的质量就相对高,反之,有的流域投资小,工程质量就相对差;三是费改税的推行及义务工的取消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对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四是群众管护思想意识淡薄,在大多数验收完成的流域中,由于项目取消无法落实管护经费,而造成的人为破坏比较严重;五是治理后的监测工作落后;在已建成的流域中虽然成效显著,但由于办公技术条件及设备的落后,导致效益数据及大多数科学资料基本无法得到体现,而只能凭直观的统计来说明。
  3.2 解决措施
  3.2.1 加大建设力度
  强化提高认识。要求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水土保持意识,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其基础性作用。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改变生态环境状况,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制止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提高经济收入,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
  认真落实好各项配套措施。要坚持布局合理,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联合全社会的力量,各相关部门拼盘资金、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小流域综合治理落到实处。
  多方争取项目。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龙头,要树立项目意识。目前,在尽最大努力完成好现有项目的同时,多方努力争取更多的水保项目,以项目为依托,为麦积区的流域治理工作奠定基础。
  3.2.2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麦积区小流域治理的监测预报工作,监测预报是制定生态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依据。充分发挥麦积区现有的条件全力加强动态监测工作,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建成后小流域的预防保护工作,如采取封山禁牧,合理适度开山、采石、严禁破坏植被等一系列办法,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制止破坏,防止人为造成水土流失。同时严格执行审批、监督、收费“三取”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根本上彻底遏制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儒文.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2):49-50.
  [2]姚健.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J].陕西林业科技,2007,(1):68-70.
  [3]汪集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保水节水效益[J].海峡科学,2008,(2):36-38.
  [4]李智广,李锐.小流域治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刍议[J].水土保持通报,1998,18(5):19-23.
  [5]孙立达,孙保平,齐实.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88577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