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分月扇舟蛾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分月扇舟蛾(Clostea anasto/llosis L.)别名银波天社蛾、杨树天社蛾、杨叶夜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危害杨树的一种食叶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为主。由于分月扇舟蛾繁殖力强,幼虫食量大,容易爆发成灾,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杨树叶片吃光,严重影响杨树的生长,是我国林区常发生的一种虫害。东北地区的阔叶次生林和人工林内较为常见。主要危害杨、柳以及白桦等树木。自2002年开始,随着营造杨树林面积的增加,此种虫害就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了有效防治此种虫害,加大治理力度,我们在近几年开展对分月扇舟蛾发生史、发生特点进行了观测、研究。取得了一些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防治幼虫的最佳时间为5月4日~18日,成虫防治最佳时期为6月22日~7月5日。喷雾防治幼虫最佳时间为5月10日~20日前后,并用敌敌畏乳油、苦参碱杀虫烟剂防治3龄幼虫,亩用药量0.75kg,防治面积198.53km,防治效果达92.46%;并用敌敌畏、触破、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3龄幼虫试验,亩用量10g,防治效果分别为94.12%,并应用综合技术防治198.53m2,防治效果达95%。
  
  1.分月扇舟蛾的形态特征
  
  分月扇舟蛾分卵、幼虫、成虫、蛹四个虫态。成虫:体长约15~18毫米,翅展45毫米左右。体褐色,头顶和胸部背面中内黑棕色。前翅暗灰褐色,有3条白色横线,顶角外缘附近略带棕黄色,扇形斑纹模糊,红褐色。亚外缘线由一列褐点排列成波浪形,横脉纹圆形,褐色,中内有一灰白色线把圆斑分成两半。后翅颜色较前翅淡。
  卵:馒头形,初产时淡青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38毫米。头部褐色,生有灰色毛。胸、腹部暗褐色,亚背线鲜黄色。中、后胸和腹部第二节背面都有红色瘤突2个,腹部第一节有一个较大的黑色瘤状突起,第八节有黑色瘤突4个。前、中胸有4个红点。胸部和腹部都生有白色小点。
  蛹:红褐色,尾部有臀棘。茧为灰色
  
  2.分月扇舟蛾生活史及发生特点
  
  生物学特性:此虫在黑龙江省1年发生3代,以2~3龄幼虫在落叶中或树干裂缝处结白色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上树为害。6月成虫羽化并产卵,下旬第一代幼虫孵出,7月中旬化蛹,8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第二代幼虫8月中旬孵出,9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第三代幼虫大部分于9月孵出后,取食发育至2~3龄便爬到适当场所结茧越冬。卵多产在树冠中下层叶片背面,堆状,一个叶片上可产卵数块。每一卵块有110~120粒。卵期8~10天。初孵幼虫黑色,白天群集于叶背,夜晚取食叶肉,残留叶脉,使叶片呈箩网状,随后变枯。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可借风力扩散。4~5龄幼虫食量很大,取食全部叶片,公留叶脉和叶柄。虫口密度大在叶背面、树皮缝内结茧化蛹。成虫白栖息于树冠,晚上活动。有趋光性。卵期天敌有黑卵蜂、舟蛾赤眼蜂蜜,幼虫期有绒茧蜂。
  
  3.分月扇舟蛾发生主要原因
  
  3.1 树种组成单一
  大面积的杨树纯林,林内卫生、通风、光照条件差,地被物、杂草过于茂盛,物种环境单一,致使该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之一,据调查,有些杨树品种的叶片较嫩绿,角质化程度较低,分月扇舟蛾幼虫喜欢取食,危害较重;有些杨树品种叶片较硬,角质化程度较高,分月扇舟蛾幼虫不喜取食,危害较轻。混交林几乎不成灾。
  3.2 气候因素 预测预报不及时等原因
  近几年来气温升高,加之各种虫害发生较为频繁,高湿等气候因素,许多林分成为该害虫寄生繁殖场所,造成危害。未能及时做好森林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对初犯的虫害未采取得力防治措施,导致虫害泛滥。
  
  4.防治方法
  
  4.1 加强营林措施,科学植造多树种混交林,培育和利用害虫天敌,提高林分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
  4.2 坚持控上压下的防治策略,狠抓越冬代和主害代的生物防治或仿生物药剂防治。
  4.3 积极有效地开展害虫监测和预测预报,为适时有效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查找越冬幼虫、查卵块、查蛹,确定虫害发生机率,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改变营造模式,大力营造混交林,针叶与阔叶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建立立体的、交合的森林生态系统,从源头上减少虫害发生。
  4.4 具体方法
  4.4.1 人工防治:在春秋两季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除,摘除剩余枝叶的叶面卵块,减少害虫的虫卵量,在中幼龄林生长季节打带、扩穴,除草割灌,破坏幼虫的生长发育环境,以达到降低虫口密度。
  4.4.2 生物防治:逐步开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鸟治虫,保护各种益鸟,利用鸟类来防治分月扇舟蛾是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最终目标。
  4.4.3 在树于上涂抹毒环,缠塑料环,此项工作必须在越冬幼虫上树之前完成,以减少幼虫上树数量,降低危害程度,此种防治方法在中龄林以上林分中较适宜。
  4.4.4 虫害大量发生时(3龄前幼虫期)利用敌敌晨乳油(800~1000倍液)等杀虫剂进行灭虫,喷药时根据原液浓度配比稀释。喷药时要在发生虫害林分四周喷洒药剂,形成一道隔离墙,以防止害虫外延,然后在该林内释放化学药剂,药物喷洒药连续作战,以免时间过长,药效降低,害虫转移到其它林分中去,造成循环杀虫,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丧失杀虫最佳时机。
  4.4.5 利用敌敌畏乳油,苦参碱烟剂进行熏蒸(幼、成虫期),每20m2施放一个(在幼虫早期使用),最好在无风天进行,掌握山风与谷风的特点,在早、晚施放烟剂。在烟剂防治前,调查和测算虫龄和虫口密度、面积和用药量,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面积防治。在白天可将烟剂布置好,待日落后出现大气逆增时,依次引燃烟剂,观察烟量、烟雾滞留时间。
  4.4.6 物理防治:在成虫期(即6月下旬~7月上旬)在林间悬挂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每30~60亩悬挂一盏,高度在离地面3~5m处,每3~5日检查一次,清理虫袋内成虫。
  
  5.防治效果
  
  5.1 烟剂防治分月扇舟蛾幼虫效果
  2007年5月8日~18日,在阿城区舍利街5年生杨树人工林内,应用苦参碱杀虫烟剂防治分月扇舟蛾幼虫,亩用量为0.5kg,防治面积500亩,防治当天,天气晴朗,平均温度22℃,风向西南风,林内风速1.0m/s。放烟后20min,树冠全部浸烟,烟雾在林内滞留时间超过1.0h,72h后年均防治效果92.46%。
  5.2 氯氰菊酯喷雾防治分月扇舟蛾幼虫效果
  2008年5月10~18日,在新利街7年生杨树人工林内,应用苦参碱杀虫烟剂防治幼虫,防治面积300亩防治当天,天气晴朗,72h后平均防治效果94.12%。
  5.3 综合防治方法防治分月扇舟蛾幼虫效果
  2009年5月6日~14日,在阿城区林业局阿什河街,8年生杨树人工林内,天然林内,应用综合防治分月扇舟蛾幼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0396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