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农七师124团通过虫情动态调查和防效对比调查,结合多年的综合防治实践,总结出以下棉铃虫综合防治技术。
  
  1 棉田生态环境
  
  1.1 124团所在地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少雨,以引水灌溉为主。采取“矮、密、早、膜、匀”栽培模式,棉花群体结构紧凑,农田小气侯比较稳定。据测定,夏季株间温度20~27%,相对湿度60%~80%,为棉花害虫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1.2棉花面积所占比重过大(80%以上),轮作倒茬困难,又为棉花害虫提供了充足营养和稳定的生存空间,虫源基数不断增大。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田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趋向单一化,降低了生态的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气候条件适宜,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的危害,很容易爆发成灾。
  1.3原来棉花害虫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效能很强,但由于滥用广谱性高效杀虫剂,大量天敌被杀死,害虫的抑制因子被消除,棉田内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种平衡一经破坏,很难恢复。
  
  2 防治对策
  
  棉铃虫以滞育蛹在土壤内(5~9em)越冬。采用秋(春)翻冬(春)灌耕作制度后,棉田内绝大多数越冬蛹死亡。棉铃虫喜爱在玉米、大葱等植物上产卵、栖息。调查表明,玉米诱杀带每株玉米穗上有卵4~6粒,高者可达13粒。种植玉米带诱杀,防效可达80%以上。棉铃虫钻在棉花蕾、花、铃内,化学防治和天敌作用较小。因此棉铃虫防治,要以秋(春)耕冬(春)灌、种植玉米诱杀带、草把诱蛾等措施防治为主导。
  
  3 防治措施
  
  3.1 消灭越冬虫源 据调查,采取秋耕冬灌和开春铲埂除蛹两项措施,可使棉田内大多数越冬蛹死亡,死亡率在76%以上。可消灭绝大部分越冬虫源。
  3.2种植诱杀植物 分为玉米、番茄诱杀带两种。播种棉花时,在棉田两边种植2行结穗性强的中晚熟玉米或者番茄作诱集带。在棉铃虫的羽化期,人工拍杀喇叭口内的成虫或对番茄喷药防治;棉铃虫老熟化蛹前,人工剖穗,彻底消灭诱杀带上的棉铃虫幼虫。棉铃虫发生较重的地区,也可在棉田内或林带内种植玉米诱杀株(带)。
  3.3诱捕棉铃 虫成虫2006年,全团范围开展草把和灯光诱杀越冬代棉铃虫工作。日平均放草把5000把以上,晚放早收,分3个营区收缴当日诱到的蛾子。6月中旬,越冬代虫蛹进入羽化高峰期,全团投入专项资金3000元,购置频式杀虫灯33盏。由于措施到位率高,全团虫口最高条田百株虫口达到2.5头,其它条田都0.5头/百株以下。
  3.4药剂防治在百株卵量达15~20粒或有虫株率达5%时,用赛丹、久效磷和敌杀死进行化防。根据棉叶分泌的草酸诱发棉铃虫产卵量的特点,喷施过磷酸钙或二铵浸液使之中和草酸,促使棉铃虫转移到玉米和番茄诱杀带上产孵,从而集中处理杀灭。
  3.5施用生物制剂棉铃虫产卵盛期,棉田着卵量达到百株60粒时,喷施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或者生物BT,防效可达80%左右。
  3.6农业措施相结合适时适量运筹肥水,做好化控工作,使棉株保持壮而不旺、老而不弱的长势长相,达到防虫目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9121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