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优化管理学科中法律课程内容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 露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现实动因,提出管理学科中法律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重点,即:科学界定各法律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法律课堂内容量;促使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最后作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管理学科 法律课程 内容 优化
  
  国家教育部确立了高等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因材施教”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规定,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根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和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法律课程作为管理学科中的基础性课程,内容设计要科学、前瞻且具有应用性。然而,如何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考虑到理论与实践、基础与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精选能够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法律课程教学内容,并增设创新参与的实践环节,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是管理学科法律课程教学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现实动因
  
  法律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在管理学科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规范性思维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满足管理学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也深受影响,现实动因下,要求加强对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这种负面影响主要表现有三。
  (一)教学内容知识浅尝辄止
  一直以来,管理学科中法律课程教学内容过于追求理论上的严谨,要求面面俱到,教学内容量大而分散,对大量专业法律知识讲解浅尝辄止,根本谈不上应用,同时产生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要求对管理学科各专业法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的调整,精讲实用性部分章节。
  (二)教学内容体系一陈不变
  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仅以课本为中心,多年一成不变。这种局面不仅不能适应管理学科不同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而且束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学术研究,不利于学生法律知识应用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违法律课程设置服务于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初衷。要求考虑到管理学科不同专业特点,确立了法律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
  (三)教学内容反想差强人意
  受教学内容所限,现有法律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和浮于表面的案例分析,影响了法律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体现出法律解决经济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工具性作用。要求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了法律课堂容量,将优化后教学内容较好地反映于课堂。
  
  二、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重点
  
  管理学科中,法律课程是服务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必须针对各专业特点,精选经典教学内容,克服原有教学内容的孤立性、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为解决法律课程特色、课程模式,解决法律课程“度”的问题,应满足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地优化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与管理知识结合的特色法律课程内容体系,以及“知识点――理论应用――解决问题”的法律课程课堂教学内容模式。
  (一)科学界定各法律课程教学内容。
  考虑到法律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因循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学科在法律课程设置、各课程学期安排、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调整、课时分配等都应作出合理安排。一般来说,管理学科中开设的法律课程主要有:经济法、国际商法、税法、电子商务法、知识产权战略、劳动法、法学导论和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各门课程重点内容如下:
  《经济法》研究经济法律中核心经济法律法规,内容涉及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主体、市场运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等。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针对管理学科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应有别于法律专业,从经济管理类学生最应知晓和掌握的法律、法学篇章入手,有选择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力求精练、实用、简捷,而且面向不同专业学生,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如营销专业侧重于市场运行法,财会专业侧重于宏观调控法等。
  《电子商务法》以电子商务技术和国际电子商务政策为基础,研究电子商务法基础、电子商务基本法律制度、电子商务相关法律问题。电子商务法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国际商法》以现有国际商事法律规定为基础,是调整私人领域商事活动的统一实体法,内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货物运输法、国际货物保险法、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法律制度、国际商事代理法、国际产品质量责任法、调整和管制国际贸易法律制度等。设置本课程内容目的是使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系统掌握国际商法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熟悉国际立法渊源和立法状况,适应入世后的市场竞争环境。
  《税法》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税法课程在会计、财务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开设,会计专业学生必须会处理涉税会计分录,填写纳税申报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要及时掌握企业资金动态,税款占用资金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销专业学生应会实施战略管理,企业设立的形式、经营地区和项目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税收待遇,不了解税法可能导致战略管理失利。税法课程在不同专业中内容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知识产权战略》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为研究核心,行业层面上,知识产权战略以行业整体发展为目标,促进联合开发能支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形成自有技术标准,防范和突破他人的技术壁垒,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在企业层面上,知识产权战略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与水平,提升企业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知识产权,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目标。知识产权战略是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
  上述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核心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由科学界定法律课程教学内容重点派生出如何将平台法律课程内容分成若干“小课程”体系的问题,针对概念笼统、内容庞杂的问题,必要研究设计多套课程教学方案,针对不同专业对象,安排不同教学内容,建立“小课程”内容体系。
  (二)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加法律课堂内容量。
  课堂是法律课程内容优化的实战场地,是课程内容研究价值实现的地点。理论联系实际地教学情景设置是法律课程教学一贯采用的做法,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结合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那么,选用什么样的案例、采用什么样的情景模拟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利用、考试、实践等都是课堂教学方法中应考虑到的,CAI课件的开发、法律课程试题库的建立、实践训练的手段方法是本课题研究要完成的工作。
  由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派生出如何落实社会调查为法律课程必修内容的问题。法律具有标准性和政策性特点,在一定区域跟踪法律实施,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总结分析,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然而,社会调查在选题、方法和时间安排等问题上如何落实,尚须探索。同时,如何将法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合理安排课程实习内容也是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特别是经济法、税法等课程应用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只是各种法律规定的感性知识,他们需要一个演习机会,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知性。反映到法律课程内容设置上,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实习时间,到企业短期实习,或者在学校模拟实践。通过实习,缩短学生理解法律规定与实践的距离。

  (三)促使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培养目标。
  目前,法律课程在管理学科中,经济法、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平台课程,面向管理学科现有全部专业开设,其他课程分别面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单独开设,这一设置模式科学合理。在现在课程设置框架内,应以学生掌握预修课程为考虑,注重课程间的衔接与调整,合理进行课程学期安排和课时分配,增强学生学习法律课程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如何促使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是本课题研究的又一重点。
  由促使法律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派生出如何适当增加各法律课程涉外内容的问题。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要求管理学科学生应同时具备现代思维和国际意识,以备将来有能力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体现在法律课程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涉外内容。
  
  三、研究展望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法律课程在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中的地位和作用,考虑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规律和管理学科内在的联系,增加、删除,调整现有教学内容,确立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尚需进一步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遵循法律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目标,结合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调整,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考虑学生兴趣和特点,设置法律必选、选修课程,将它们合理地融合于管理学科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中。
  其次,遵循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内在联系,共同组成结构严谨的课程群,注重法律课程与管理学科中相关课程内容的相互调整和整合,在课程群中优化课程内容,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法律课程内容体系。
  最后,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将来职业需要,在课程内容中综合反映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将优化的法律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增设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中培养管理学科学生知法守法的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绍平,王甲山.经管类专业法律课程的设置与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4期.
  [2]郑宏土.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优化与课程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02年2期.
  [3]李振亭.“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浅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9期.
  [4]张爱民.优化教材内容,培养探究、创新精神和能力[J].辽宁教育,2004年6期.
  [5]于芳.论加入WTO后我国高等院校法律课程的双语教学[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11X期.
  [6]苏同江.租船运输业务与法律课程专业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评析[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年3期.
  [7]王晨雁.法律课程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8]韩永红.法律课程全英教学刍议[J].国际经贸探索,2005年F06期.
  [9]邹秋杰.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5年7期.
  [10]黎亚薇.试论法律课程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4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