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鹏

  摘要:中小学校实施什么样的教育,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校承担的责任,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开展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等是中小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中小学校 素质教育 德育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端正办学思想
  端正办学思想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贯彻教育方针是端正办学思想的必然要求。党的教育方针规定了教育工作总的方向,明确了“为谁服务”的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规定了教育培养目标,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规定了教育内容,明确了培养什么的问题: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表明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对象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规定了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明确了“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为此,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培育的办学特色、确立的办学理念、提出的发展目标、形成的规章制度以及开展的一切工作,最根本的是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不是偏离方针。
  二、坚持德育为首,诸育并举
  坚持德育为首,一是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三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诸育并举就是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课程改革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未来的竞争能力,推进课程改革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把握好如下五方面:一是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地方和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三是推进教学方式变革,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四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五是依法选用正确使用教材。
  四、用好各类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各类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必需,是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学校在用好各类课程资源方面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二是广泛利用校外资源。三是积极利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四是开发实施校本课程。
  五、落实“减负”规定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的保证。学校应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总量,确保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小学不超过六小时,中学不超过八小时。确保学生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应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二、三年级每天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三十分钟,五、六年级不超过一小时;初中每天一个半小时之内。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不准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组织集体补课或辅导。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此外,要做到既能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则必须在增强教师素质、强化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
  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
  学生时期恰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必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年举行一次校运会,确保体育课开足上好,确保广播操的质量,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每位学生有体育运动兴趣和特长。积极开展疾病预防、科学营养、卫生安全、心理健康、禁毒控烟等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降低近视率。关注学生的用眼状况,坚持每天上下午组织学生做眼保健操,及时纠正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
  七、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每年举办艺术节等活动,建立艺术活动兴趣小组,让每一位学生掌握一种艺术技能。促进校内外艺术教育有效衔接,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发挥校外活动场所在组织、辅导学生艺术活动方面的资源优势。
  八、推进评价制度改革
  中小学校应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有利于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形成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自评与他评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促进发展的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教学发展与提高的过程。
  九、开展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需要。中小学校应注意从三方面加强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工作。一是组织教育法规理论学习,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教研能力。二是建立“教研修”一体化工作机制。三是应紧紧围绕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效率的提升等,整合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力量,发挥校内外各方面作用,组织教师全员参加,主动探究,勤于反思,以求实精神、务实的态度、踏实的作风,营造良好教研氛围,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李英.我国教育方针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趋势研究[J].天府新论,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20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