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校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其改进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高铭

   [摘要] 笔者从农村学校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采取的措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综合实践活动 问题
  
  一、农村学校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地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这一重要的方式。单一的书本知识教育教学的方式,剥夺了学生在开放的社会背景、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发展的教育机会,导致高分低能、低分低能、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虽然,我国在2001年颁布新一轮课程纲要中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们只看到一些农村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在课表上,没有实践到行动中;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常喊在口头,忘记在心头。或者只在课堂讲讲,没有实践活动;只是注重主题设计,缺少研究行动。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缺失,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局限,显然是与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可持续发展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仅仅会考试的“书呆子”一走出学校,就会被社会所抛弃,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这是教育的悲剧!
  2.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反对单一的接受性教学,主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实质是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单一的接受性学习的超越。开设活动课程、实践课程,并不是新课程的独创,而是面对时代发展和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的共同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为中小学必修课,一些发达地区学校做出了有效的尝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贡献很大,但农村学生由于受地域、学习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各种实践能力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没有长期规划,缺乏管理;
  2.教学资源单一,缺乏挖掘;
  3.活动形式单调,缺乏设计;
  4.评价机制落后,缺乏考核。
  二、有效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采取的措施
  多少年来,中小学过于封闭,学生的成长经历被局限在学校的围墙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封闭的学校教育活动,导致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缺乏充分的整体认识和理在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全方位的特征,学校教育尤其应该具有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开放的教育视野,超越学校空间对学生成长的局限性。
  那么,农村小学如何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教育资源,真正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呢?
  1.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国新课程计划规定的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必修课程。它集中地体现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目标,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有效性的实施状况,直接反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效。基层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学生年龄,分年段制定长期活动规划,并颁布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考核制度,督促学校经常开展校外教育活动。
  2.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方案
  社会实践学习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参与性,即学生作为社会成员参与到整个社会生活之中,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去。其途径主要有社会服务活动、社会考察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等。
  (1)社会服务活动。我国农村中小学的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包括村社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
  (2)社会考察活动。社会考察具有社会调查的功能,通过考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如就民俗或地方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校园暴力问题的现状及政策进行调查研究性的考察、从了解政府对社会或社区发展的战略等,社会考察活动有专题考察,也有综合考察。
  (3)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有两种方式:学校组织学生群体活动、学生个人活动,如综合实践课程中要求学生参加义务活动、学生个人随时进行敬老活动,并规定学生每学期参加义务工作的次数。农村中小学的社会公益活动一般由学区制定基本标准,由学校组织实施,如养老院公益活动、为灾区募捐活动等等,以便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合作精神,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调查、实践、访问、查阅和收集资料等环节的指导,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展示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各种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训练。
  3.学校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因此,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效地挖掘农村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极富农村色彩的素材。主要开展以下活动:小学中低年级的生活学习中就有食品制作、缝纫、简单手工等活动,5~9年级学生(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的生活学习设计家政管理等领域的内容,如家庭理财、家庭投资、家庭生活文化设计等活动,以及生活环境适应活动,如野外生存。为了增进学生在科技社会中生活调适、价值判断、问题解决和创造思考的基本能力,以及勤劳、合作、爱群和服务的积极态度,国外中小学开设了生活中的科技运用、设计与创造活动。如服装设计、居室装饰设计、生活建筑设计等活动内容。
  三、建立学生实践活动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始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信心、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适时采用生生互评、父母评议等形式,激励内在动机。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对活动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如何发挥评价的作用,为综合实践活动保驾护航,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评价要重视导向、强化激励、允许选择、引导参与、强调过程、指向综合,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实践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自觉遵循学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以社会实践为主阵地,充分挖掘本地各种资源,以学生实践活动为核心,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3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