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民族精神的塑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例如,古代先哲所倡导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民族精神、“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革故鼎新”精神、“居安思危”精神、“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精神等,这些都成为中华优秀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当代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塑造当代青年的民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随机应变;课堂教学;意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前进和发展的力量之源,它与民族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传统转向现代,从封闭转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也由政治控制转向产业革命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推动。社会价值的多样化,深刻地影响社会思潮的发展,尤其影响着当代青年的价值观。
  一、“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的民族精神
  在和平、发展与合作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要求青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我国在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的同时,我们面临着经济体制不完善、民主法制不健全、科技教育比较落后的现状;面临着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青年任重道远,艰巨的现代化建设任务要求青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作为当代青年必须要铭记圣人之言,居安思安则危,居安思危则安,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历史和现实一再说明,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不可能开拓进取,也就不会前进;一个民族没有忧患意识的青年是没有希望的。
  二、“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今天,我们正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这个新道德,要求青年“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和“天下为公”的精神是一致的。而在现实社会中,许多青年唯利是图,将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不想尽义务,却想享受权利,心中只有自己,没有集体、国家。为此,十分有必要对当代青年培养进行“天下为公”精神的教育,以丰富和拓宽青年群体的尚公观念,增强青年献身于社会、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情感,更自觉地为社会、为集体、为国家服务。
  三、“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
  从本质上说,倡导变革,就是突出“创新”。因为,创新是变革的先导,没有创新,就没有变革。就当代中国青年的发展来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落后保守观念会使我们的思想受到禁锢,观念不能更新,步伐受到限制,青年只有不断开拓、大胆创新,才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科技的发展来说,当代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而科技发展的主体又是青年,所以只有通过青年的不断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的科技水平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因此,借鉴传统文化中的“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着力塑造当代中国青年的创新精神,是我国的科技、教育,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诚信精神
  以诚信为基础,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相关的道德,如为人的“诚实”,待人的“诚恳”,对事业的“忠诚”。从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发展而来的现代诚信观,完全可能成为全人类普遍接受并且身体力行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青年成长的过程,也是青年素质的培养过程,包括专业知识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青年成长的导航器,而诚信的缺失必然会导致青年的成长失去方向。一个诚信的人首先是一个诚实待己的人,一个敢于面对自我的人。这样才能全面审视自己,既不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也不妄自菲薄、自我贬低。对自己的情况了然于心,全面把握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自己进行正确的定位,确定自己成才的方向,并从一个个的小成功走向大成功。因此,充分借鉴传统的诚信素质十分必要。利用文化中的“诚信”精神,塑造当代青年。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1913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