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感动学生的“五大定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哲

  [摘 要] 感动是世间最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感动学生的“五大定律”,让“感动”了然于胸,明白感动学生的秘诀就是一个字――“爱”,并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从而用无痕的师爱感动学生。
  [关键词] 感动;五大定律;道德内化
  [中图分类号] G45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9-0076-03
  
  
  有人说:“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决定了世界看待你的方式。”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说:“你看待学生的方式,决定了学生看待你的方式。”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了!但我们可曾想过,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不会感恩呢?在思想品德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可谁知道孩子们正在思考的是什么呢?我想他们缺少的是感动,缺少道德实践的内化过程。要让学生学会感恩,首先,必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感动,懂得怎样去感动他们。“感动”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先被感动,才能学会感恩。那么,我们用什么来感动学生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必须掌握“五大定律”。
  
  第一定律: “感动”了然于胸 切莫以蠡测海
  
  2008年5月,我在课堂上随机对四个班的九年级学生,共190人(其中男生115人,女生75人),做了这样一份问卷调查:“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什么事使你最感动呢?”
  调查的结果如表1所示。能够让学生感动的事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生活上的细微关心。调查中选择“关心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学生占71%;选择“关心生病的同学,为学生买药,看望生病的学生等”的占37%,这说明让学生感动的并不是教师教的某一个单词,某一个定律,而是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第二,关注细节。细节往往决定感动的成败。感动人并不需要惊心动魄的大事,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细微的情感表现,从细节入手,感动学生。调查中选择“总是鼓励、激励、表扬学生”的占48%,选择“维护学生的自尊”的占52%,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呵护。第三,真心投入,热爱学生。真心投入是以一种最积极的态度对待教育,对待学生,“不歧视、侮辱学生”,“不放弃差生”,“微笑面对学生”,“对学生总是充满信心”,“总能原谅学生的错误”。选择这几项的学生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而选择“处处维护学生的利益”的学生占到了60%。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我想,他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动的。第四,把自己当做学生,走近学生。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能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都是那些在课外时间能经常与学生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聊天,没有很大架子的教师。调查中,选择“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的占24%,选择“不随意向家长告状”的占19.2%,这说明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很重要。第五,以身作则,以言动人。用语言去感动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在调查中,选择“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的学生占到了42%,这说明教师的典范作用也很重要。
  
  
  第二定律:爱自己的孩子 也爱别人的孩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的神圣就在于不仅仅爱自己的孩子,也爱别人的孩子。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在坍塌的废墟里用双臂支撑,背起沉重的瓦砾,顽强地生存了48小时,最终得救,而她唯一的动力,便是为她五岁的儿子撑起一方生存的空间。我想这个5岁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母亲的爱。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琐碎的、细微的。现在有很多人对“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的崇高性产生质疑,我认为,他们没有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是在强调教师要去爱学生,因为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感动学生的秘诀也是一个字――“爱”。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师要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关心自己的学生。教师要像母亲一样,要鼓励、激励、表扬学生,要注意学生的细微变化,将师爱的理性与母爱的细腻合二为一,真正宽容与赏识每一位学生,学生才会真正感动。
  
  第三定律:师爱无痕 润物无声
  
  有一位教育家这样说:“当学生注意到你在教育他们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教育的失败。”的确,任何爱都不需要常常挂在嘴边。就像母亲对孩子的爱一样,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随意的问候,就可以将爱心发挥的淋漓尽致。老师的爱也是如此。
  其实,每个学生都会被感动,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学生写下了老师最感动自己的事:“在假期结束时,打电话提醒学生不要忘记返校和交作业;遇到学校活动,哪怕站在旁边看着,也和学生一起留到很晚才回去;在学生的周记、随笔本上留下一段很长的评语;在第一节课以后就记住学生的名字,并且在毕业两年内不忘记;能够注意学生的心情和身体状况,关心、帮助你;在组织班级活动时,感谢同学们的帮助”。教师的爱表现在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上。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总是自以为很爱学生,常常对学生说“我这是为了你的将来”、“我这是对你的家长负责”之类的话,这种赤裸裸的表白根本触动不了学生的内心,学生根本不领情。因此,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关注细节,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赞许的话,一束信任的目光,对学生来说,都会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尊重和关心,都会给学生成功、愉悦的心理体
  验,使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第四定律:要想感动学生首先感动自己
  
  庄子有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要让学生感动,教师自己首先不该是一个冷漠的人,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该拿出百分之百的诚心。在此次调查中,笔者还得到这样几组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中有这样一道题:“你能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尽管有51.6%的调查对象回答“完全符合”或“比较符合”,但回答“不太符合”和“很不符合”的同学也占到了31.3%,这说明老师的爱并没有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并被接受。在“老师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是为了完成任务”的选项中,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同学竟然达到58%。当老师都不能被“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公益活动所感动时,我们又拿什么去感动学生呢?
  记得有一次执教《我爱我家》公开课,我精心选择并播放了歌曲《吉祥三宝》以渲染情境,抓住一家三口“对话”的几次动情场面,充满激情地一遍遍为学生朗读课文,然而,学生却说“都听烦了”、“都是装出来的”。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失败了。面对学生们的冷漠,我感到疑惑而苦恼。现在,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如果一个教师总是不能感动孩子,我们是不是就以“现在的孩子都变得冷漠,不会感动”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呢?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当你想要去感动孩子的时候,你自己首先被感动了吗?后来,再讲《我爱我家》的时候,我总会给学生说到自己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每讲到动情之处,自己的内心都有很大触动,也能深切地感受到,有一种感动在教室的空气中流淌。有人说:“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的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作为教师,请一定记住:要想感动学生,首先感动自己。
  
  第五定律: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教师每天起早贪黑地工作,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即使自己没课也整天守着学生,但学生却依然无动于衷,没有丝毫的感动。究其原因,现在有些教师给予学生的是格式化的、成人式的、理想化的爱,是“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是母鸡呵护小鸡式的温室里的爱,是操心过度,不给学生多少自由的爱。如表2所示,在“老师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学习成绩”的选项中,选择完全符合、比较符合或基本符合的分别占17.7%、32.6%、14.5%。也就是说,认为教师只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占64.8%。同样,认为教师刻意维护自己权威的占67.3%;选择“不喜欢某个老师,就不喜欢他的课”的占51.6%。这说明,在学生眼里,教师总是维护自己的权威,没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关心的只是教学成绩。教师的这种态度影响了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态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还没有学会用学生的眼睛看世界。
  有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才可以感动孩子。”凡事多为学生着想,用孩子的方式去爱。当学生犯错误时,想一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是否迟到过,是否逃过学,是否打过架,是否给异性同学写过小纸条,课堂上是否看过课外书,是否抄过作业……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和几位同学在教室里打扑克牌,被班主任逮了个正着,班主任把我们叫到办公室,一阵“暴风雨”过后,他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叫家长。当时我真急得要哭了,幸好有一位老师在旁边说:“×老师,给他们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吧,相信这几位同学今后一定会改的。”当时,我好感动,走出办公室的时候,还向那位老师鞠了一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教室里打牌。现在,我自己也是一名教师,每当想发脾气的时候,我总会想想自己当学生的时候在想什么。我不会冷落学生,更不会挖苦和排斥他们。平时遇到学生犯错误,我会悄悄地将学生叫到一边,如同朋友一样,和颜悦色地询问,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感动是一本厚厚的书,是一杯浓浓的茶,需要每一位为人师者慢慢地品读,慢慢地品尝。
  作者单位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82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