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时评”为例谈《论述文选读》的使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论述文选读》的编写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基于对教材价值的认识,也基于对作文考察趋势、学生写作实际的了解,我们将教材定位为写作教学的参考书,以阅读带动写作,进行评论文、感论文写作的教学探索。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对一本教材的处理,要想清楚“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入乎其内深入研究,出乎其外目标高远,才能让教材的价值最大化。
  一、 《论述文选读》的教材特点及教学定位
  (一)教材的创新性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体”的精神,粤教版教材《论述文选读》把评析事物、论说道理、发表见解的文章(议论文),称为论述文;总结出五种论述文论事说理方法,包括:阐述、感想、分析、论证、评价;并根据这五种方法在文中使用的主次多寡,把论述文分为证论文、评论文和感论文三类。这种分类在其他教材中是没有先例的,具有创新性。
  (二)教材的实用性
  近年高考作文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人生,命题材料形式多样。考生有话可说,但感觉积累的经典素材难以用上。不少考生仍选择写证论文,但文质兼美的评论文如时评、感论文如生活随笔往往能脱颖而出,获得高分。这提示我们在选择文体时要有策略:从传统规矩,注重经典素材,讲究阐释、论证的证论文中跳出来,学习多种文体的写作,以适应高考新趋势。教材将评论文、感论文放在与证论文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分别在三个单元中呈现。选文为学生学习三种文体的写作提供了范本,“知识链接”“知识卡片”中的内容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其文体分类及教材体系贴近高考作文考察的趋势,具有实用性。
  (三)教材的教学定位
  《论述文选读》适合作为写作教学的参考书。立足文本,瞄准写作,以阅读带动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认识文体特征,学习写作方法,发现写作规律,激发写作欲望,提高写作水平。第一单元证论文包括政论文和学术论文,离学生写作实际较远,适合作为阅读材料以提高理论水平和思维能力。第二单元评论文、第三单元感论文贴近学生应考实际,可着重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学习时评和随笔的写法。
  二、 以“时评”为例谈教材的使用探索
  (一)前期准备
  与证论文相比,评论文和感论文写作更富于变化,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论述文选读》的使用放在高二下学期。此时,学生对论述文的特点、论证结构及论证分析方法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也能写出像样的证论文了。在此基础上谈评论文和感论文的写作更利于学生迁移知识,提高能力。
  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接触过时评,选修阶段的教学可以用专题整合的形式展开。预习阶段,学生着重思考三个问题,目标明确地熟悉课文,为后面的专题学习做好准备。三个问题均与时评写作有关,分别是:作者针对什么发表评论(论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论点)?作者如何展开分析评价(结构、分析评价的方法)?
  (二)专题展开
  专题一:时评的特点
  时评针对时事,缘事而发,有针对性;就事论理,以理论事,有评析性;关注人们关心的问题,反映人们意愿,有群众性。这三个特点在各篇课文中均有体现。可以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谈时评与一般证论文的区别,进而结合“知识卡片”中的介绍落实时评特点。
  专题二:时评的分析评价
  时评重在对时事进行就事论事的分析、评价,不需要太多经典素材作论据支撑。那么应该从什么角度进行分析评价?怎样才能做到深刻出彩?这往往是学生苦恼的问题。分析课文内容,可以找到答案。分析评价的角度由新闻材料的性质决定。 针对正面的新闻材料,如《为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中国挺住!》《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梦想》,谈意义价值、做法,谈蕴含的正能量。针对负面的新闻材料,如《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谈危害影响,挖原因根源,指出正确做法。新闻材料的性质不同,分析评价的角度也不同。
  明确了角度,还要考虑如何做到深刻出彩。可以运用一些分析方法和分析思维。常见的方法有因果分析、比较分析、部整分析、辩证分析等,分析思维有由表及里、由果推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这在教材“知识链接”中有介绍,这些方法是论述文共有相通的。除此之外,教材课文还带给我们启发。分析评价要深刻,一是把事件放在不同层面去思考,例如《为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中国挺住!》的三个分论点就是从人文关怀,哲学、生命意义,民族精神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写的;二是把材料放在时代背景下探究原因、实质、影响、意义,例如《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是在消费、娱乐的时代背景下,《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是在民族复兴时代背景下思考的。
  专题三:时评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维活动、思维水平的外在表现。结构不仅关系文章的表达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生成思想内容,是文章写作的重要一环。
  教材所选时评结构多样。本论部分有的是分论点层层递进,如《为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中国挺住!》,有的是层进式谈意义后说做法,如《一切生命都有尊严,一切生命都有梦想》,有的是横向三方面挖原因谈做法,如《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看似文无定法,实际上细心分析,还是有章可循的。时评结构一般有四个环节:述材料(述)――提观点(提)――评析材料(析)――写结尾(结)。有时候“析”后面还有联系现实的段落。
  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注意课文述材料的技巧,提观点的态度,评析环节的层次衔接,不同文章的结尾特色及共性。强化结构意识,学以致用。甚至可以把时评结构与新材料作文“述、析、议、联、结”五步结构法联系起来。侧重“析”的是评论文,侧重“议”的是证论文,侧重“联”的是随笔随感类的感论文。
  专题四:时评的语言和时评人的素养
  时评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这体现在状语、定语等修饰成分及关联词语的运用上。例如:《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第2段运用“不仅”“而且”“虽然”“但”两组关联词语,谈低俗炒作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充满辩证色彩。类似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
  时评还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为遇难同胞下半旗志哀,中国挺住!》第5段就是突出的例子。段首明确观点后,作者先用一组对偶句“这是对遇难者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观点进行阐释。再用三个“忘不了”排比句式,列举有关地震的镜头来表达灾难无情和人性美好。然后用三个“让我们”句式直抒胸臆。接着运用问句,“这何尝不是国家之痛、民族之哀?”“我们谁又能保证灾难不降临到自己头上呢?”向读者追问。结尾用感叹句表达祝愿,“尊重死者,敬畏生命,愿我们的遇难同胞一路走好!”作者综合运用对偶句、排比句、问句、感叹句,语言抒情色彩极浓,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时评的分析评价要求客观理性,但并不妨碍作者用饱含深情的句子来表达。读《汉语,请别让我为你哭泣》的语句,我们读到了作者对汉语处境的深切忧虑和对人们重视汉语的殷切期望。
  时评的语言表达和时评人的素养密切相关。古罗马哲学家朗加纳斯说:“美妙的措辞就是思想特有的光辉。”要写好时评,要求作者有敏锐的眼光,从纷繁的现象中捕捉到焦点问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秉承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客观分析。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悲悯地看待社会中的人和事。教材中不难找到相应的例子,教学时可联系课后“资料卡片”及教参中提到的相关写作背景,谈提高自身素养对写好时评的重要性。
  (三)配合教材的阅读拓展与写作练笔
  教材所选的文章皆为时评佳作,发表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选入教材后,文章时效性有所减弱,对学生的触动也可能随之减弱。而且,教材受篇幅所限,选文不可能涵盖到时评的方方面面。为了弥补教材的劣势,教师可选编近期的时评佳作,推荐时评名家、媒体,让学生学习借鉴。例如今年的博士生“返乡笔记”,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和纪录片《第三极》的热播,刘翔退役等事件均先后在社会中引发热议,不少见解深刻的时评文就是学生阅读的好材料。同时可辑录近年高考的时评佳作给学生阅读借鉴,激发写作热情。
  写作练笔方面,教材在“表达与探究活动”中有写时评的环节。为了让指导更集中到位,教师可以选择近期热门话题作为命题材料让学生小试牛刀。例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书香社会”、文化建筑的消逝、清明不文明拜祭等,就是不错的时事材料。
  责任编辑 黄日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156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