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应对宝宝早晨入园前的拖拖拉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女儿小瑟上小班,我每天上班比较早,都由爸爸接送。最近几天早上,小瑟都要给爸爸制造各种难题,拖拖拉拉不肯出门,搞得爸爸一筹莫展。于是妈妈跟小瑟聊起来。
  妈妈:“宝贝,你想要去幼儿园吗?”
  小瑟:“不想去,我想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首先要肯定一下宝贝对爸爸妈妈的爱;其次,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告诉宝宝“必须去”,要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解释爸爸妈妈白天不能和她在一起的原因,并且对晚上的重聚有所承诺。)
  妈妈:“爸爸妈妈也想和宝贝在一起,可是白天爸爸妈妈要去上班,就像宝宝要去幼儿园一样,都不在家。等晚上爸爸妈妈下了班,宝宝下了幼儿园,爸爸妈妈去接宝宝,我们就又能一起玩啦!”
  小瑟:“晚上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玩,去上次去的那个新公园。”
  (根据语言发展的规律,这个年纪的孩子大多有重复大人讲话后半段的习惯。不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都给了我一个极好的契机,把刚才的幼儿园对话进行下去,再次进行强化。)
  妈妈:“好呀,没问题。就像妈妈说的,等晚上我们都回家了,吃了晚饭,我们就去那个新公园,玩新玩具,也许还能见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呢!”
  吃完早饭,按照惯例,小瑟先要自己玩一会儿,等爸爸把桌子收拾好,再一起出门。这个时候爸爸小声地跟我抱怨说:“小丫头这几天想玩的东西越来越多,玩过娃娃又要看书,我给她读了1本书,吵着让我把另外两本也讲一遍……害得我最近几天总迟到。”
  (如果只因为赶时间而采取过度强硬的态度,长期下来会事与愿违。比如孩子受到家长的责骂,情绪波动较大一时难以安抚,或是对上幼儿园产生了更加强烈的恐惧感或抵触情绪。无论在什么时候,父母的冷静和客观都是解决问题的最强法宝。)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来提高早晨孩子入园的效率:
  1.从认知发展阶段来讲,三岁左右的孩子还没有特别确切的时间概念,不能理解1分钟和5分钟之间有着怎样具体的长度区别。但是,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可以把时间词汇作为一个“标签”或是“信号”,从而预测接下来要发生的情况。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可以和爸爸一起逐渐引导小瑟学会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和指针位置,讲明当“长短指针都指向数字7的时候,我们就要结束手里的活动,准备走出家门”。平时要强化各个活动的具体时间,如,说明“这三本书”是睡觉前才可以读的书,今天没摆完的拼图要到明天晚饭后才能继续玩等,方便爸爸早上的时候使用类似的词汇提醒宝宝,做到前后统一。
  2.让爸爸在宝宝自己开始玩之前.根据距离出门所剩下的时间帮她作出计划。比如和她一起选好一本书、一个玩具,放在单独的桌子上,限定完成了这一本书和一个玩具就要离开。还可以在旁边设好小闹钟,闹钟一响就要准备出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宝宝参与闹钟的挑选和时间的设置,提高她对整件事情的兴趣,保证参与的热情。
  3.在车子附近设置能够引发宝宝兴趣的一些小玩具或者小活动。比如让宝宝帮爸爸按下开车门的遥控器;打开门,让宝宝帮爸爸把书包提到车上去;宝宝坐到车上以后可以选择一个事先安放在车上的小贴纸等。
  4.在门上挂一个简单的日历。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后妈妈根据宝宝的自述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宝宝当天在幼儿园喜欢的活动内容,并由宝宝打一个钩,表示一天的结束。每天出发前,可以以此来提醒她一天中可能发生的好玩事情。通过这种方法还可以同时引入“星期”的概念,帮她建立起“周一到周五去幼儿园,周六和周日在家里”的心理时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80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