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 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指导;反馈;引入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87―01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的。小组合作学习立足于课堂,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通过组内对所遇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形成组内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或方案的共识。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乐于探索、善于表达和勇于展示的优良学习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和合作技能。
   一、问题
   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中等难度的、有真实情景的、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太易和太难的问题都不适合,太容易的问题无需讨论,太难的问题,小组讨论难以使个人在短时间内进行深入缜密的思考。真实情景有助于激发小组的兴趣,有挑战性的以及解决途径和结论不唯一的问题有助于更多的成员参与评价和获得成功感。给出的学习任务是否恰当,是教师举行这项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
   例如,在进行“金属钠”一节的教学中,可以探究的问题很多,比如对Na和H20的反应实验中异常现象的探究;对Na与不同的酸溶液(稀盐酸、浓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时,反应速率和现象各异的探究,到底把其中的哪些问题作为提供给小组的合作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作出选择。考虑到教学重点与难点,考虑到合作性学习的任务要求,最后我在课堂上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探究其实验现象与实验原理之间的关系以及Na和s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交流评价和课后共同完成小组实验报告3个教学活动中。
   二、指导
   学习任务明确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是否能使多数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取决于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教师要在考虑多元智能因素的基础上,给出明确的角色分工,帮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例如,在金属钠一节中,对Na和S反应的实验方案设计:4人小组,教师可以建议一个人画装置图,一个人设计方案,一个人最后陈述,一个人控制时间并与其他小组交流。我发现这种分工对于小组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活动是合理和有效的。
   三、反馈
   小组活动需要从外界得到即时反馈,需要学生共同分担困难、相互提供支持,需要有人分享快乐和给予赞赏与鼓励。那么教师在这方面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要善于控制,例如,在一次新课程教学观摩课上,老师就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并且争取在一节课中让每个小组至少获得一次和教师单独交流分享的机会。那么教师选择在哪些活动中与哪些小组交流,用多长时间交流等细节问题,需要教师兼顾不同的需要,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摸索。在交流评价环节,如果时间有限,只能使部分小组获得发表观点的机会,应多采用随机选取的方式,避免造成小组间机会不等;另外还可以考虑在课外创造机会,在课后将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装置设计或实验报告等成果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里展示等。在化学教学中,在学生做实验以及设计装置图时,教师都应当融入学生的讨论中,作为伙伴分享同学的发现,和同学们一起想办法,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帮助。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感受到需要与被需要等很多积极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引入
   通过平时的一些摸索,我找到了一些将研究性学习内容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途径。
   【途径l】通过对课堂实验过程中一些异常现象的探究,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乙烯”一节中,在制各种乙烯制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出明显的刺激性气味,而乙烯本身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如果抓住这一问题探究下去,让学生分组讨论原因,并设计出除去杂质与验证乙烯存在的实验方案,然后组织小组互相交流评价,便是在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的学习。
   【途径2】对课本中个别内容或习题答案大胆质疑。例如,高中化学教材中关于氨的催化氧化实验装置图明显存在问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与改进,开拓学生的思维。
   【途径3】对社会中的化学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例如,讨论近几年来我国连续发生的几起有毒原料泄漏事件、安徽有毒奶粉事件、广州假酒事件等。
   通过笔者的观察研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成绩,以及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是有帮助的。但笔者所做的教学实践范围是有限的,有待于在今后不断地尝试、研究。
  编辑:张 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5863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