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用教学资源使思想品德课活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理论比较抽象,如何把思想品德课上活是每个教师都梦寐以求的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怎样才能把课上得很有趣呢?从教师的角度看,除了要广闻博识、善于启发外,还要善于运用身边随机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如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理论与案例联系等。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一、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引进课堂
  思想品德课的目的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多是以理论为主,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和接受,需要有真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领悟作基础。学生通过实践,道德理论在生活中“物性化”,生活才充满诗意和色彩。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关注学生生活,进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积累的一部分,让生活在课堂的舞台中扩展,让道德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换一句话来说就是善用生活中的例子作为教学资源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也可以使学生切身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感悟中成长。八年级下册《我们应尽的义务》这一课的第一框“公民的义务”包括两目“我们的法定义务”和“我们的道德义务”,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履行义务的原因、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既要履行法定义务又要履行道德义务等问题。如果我们从理论出发来提问:“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公民应该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学生就很难回答好这个问题。教学这课,我从生活的角度切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做了什么?这一下可热闹了,大家纷纷发言:“我今早去跑步了”“我扫地了”“我做了数学作业了”“我去淋花了”……我说:“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吗?”“因为我想获得健康的身体,所以我去跑步”“因为教室的值日轮到我了,我才扫地”“因为我读书,所以我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因势利导说:“说得真好!跑步能获得健康的身体,扫地才换来教室环境的清洁,我们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才会进步。我们需要付出才能获得,我们刚才的付出就是履行义务。只有付出才能获得,在社会中生活,我们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样把学生当前正在经历着的、体验着的生活引进课堂,让理论和生活事件联系在一起,不但能让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履行义务,还能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履行义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二、用理论诠释案例,用理论解剖案例
  我们都知道理论是抽象的,教材是枯燥的。抽象的理论和枯燥的教材只有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和相应的生活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互相诠释,互相解剖,才能更加血肉丰满。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第二框“法不可违”目的是要学生认识“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就是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反刑法的行为。其中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然而怎样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具体违反了哪条法律?会受到怎样的制裁?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充分得到认识。案例一:“李某平时爱贪小便宜,一次他看到一头牛在山上吃草,他四顾无人,心想拉去卖了值几千块钱呢。于是他照做了并卖得了6000多元钱,后来他却被公安局抓走了。”请学生们说说他为什么被公安局抓走?违反了什么法律?可能要承担什么后果?通过分析,学生认识到李某偷了别人的牛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犯了盗窃罪,侵犯了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是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后果。如果危害性大造成严重后果就是犯罪,要受到刑事处罚。案例二:“张某和陈某一起去赶集,在路上拾到一个提包,里面有失主工作证和5万元人民币。张某和陈某认为,拾到的东西不是偷,也不是抢,是天赐给他们的,就把钱分了。后来失主知道此事向他们索还,他们不给。失主因此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和陈某限期把钱归还失主。”请学生们说说张某和陈某违反了什么法律?(通过分析让学生认识了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熟悉的案例来学习法律知识更能提高认识,深入学生的心灵,从情感上体会守法的重要性,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下基础。在教学《防患于未然》这一章的前不久,我校恰好发生了一件事:“一夜,已辍学一年的杨某(16岁)伙同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梁某(17岁)翻墙进入校园,用石头砸烂宿舍的窗户,威胁学生给钱,并抢走了一张棉被。他们在校园的西侧放火烧完之后,扬长而去。第二天,公安侦破此案,把两人抓获,责令其监护人赔偿损失之后,把杨某和梁某送进劳教所。”我让学生思考:分析杨某和梁某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家庭,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等方面有什么影响?(通过分析,学生懂得了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那种认为我年龄小,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从而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学生经历了这件事,受到的震撼不小。在教学八年级下册《财产留给谁》这课时,我先让学生想想自己身边有没有关于财产纠纷的案例,说出来让大家讨论。有个学生立即说了一个案例:他的邻居小朱父亲不幸在一次灾难中去世了,留下了100多万存款和一间价值60多万的楼房。有人对小朱的姑姑说小朱父亲留下的遗产他姑姑也应该有份。小朱妈妈听说后,怕他姑姑分财产,马上把财产转入小朱的名下。这笔财产应该留给谁?小朱姑姑有份吗?我说:“是呀,到底这笔财产应该留给谁?大家先来学习课本76页至77页内容再来当一回小法官,为他们判断判断。”然后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学习完了两页内容,在学习中认识到“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从而解决了前面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的“本”就是育人。我们在夯实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密切联系生活,经常关注时事,多运用案例,综合运用活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更加有效。
  (责任编辑 袁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106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