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点燃学生的“阅读期待”之火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那么,如何点燃学生的“阅读期待”之火呢?
  一、激情导入,唤起阅读期待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这一课堂环节,一开头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符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阅读教学也是一样,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阅读期待自然就会被唤起。
  《草原》是第十册中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如何从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的赞美之情呢?首先,笔者选播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并配合歌词播放幻灯片:彩蝶纷飞鸟儿唱,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接着,笔者激情朗诵描绘草原的歌词,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由衷地赞叹道:“草原上的景色真美啊!”在学生的赞美声中,笔者引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吗?这节课咱们跟着老舍先生一同去领略草原的无限风光!……”在优美动听的歌曲声中欣赏那一望无际的辽阔大草原,学生会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所打动,教师饱含激情的朗诵进一步激起学生对草原的向往之情。阅读之前,学生的情绪已被吸引,带着一种渴望的心情去阅读课文,能够更深入的体会草原的独特风光。
  二、灵活调控,保持阅读期待
  一般来讲,“课前预习”为精讲课文奠定了基础,但是往往学生预习课文的兴趣比精读课文高,真正开始精讲课文时,常有一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还在偷偷的翻阅后面的课文。反思我们的教学,原来是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及时调控,学生丧失了阅读兴趣,从而出现了走神现象,怎样保持学生的阅读期待呢?
  1.煽情,渲染情境。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内在活力和敬慕、仿效的心理,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有助于阅读期待心理的产生。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找准感情基调,将学生沉睡的情感唤醒,积极营造充满真情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使学生产生探究课文的激情,从而为阅读提供强大的动力。教材中有不同的情感期待着去体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等待着去挖掘,而这些精髓仅依赖于教师的分析、提问、灌输是不能为学生所汲取的。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他们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创设情境的手段很多,如教学媒体、操作演示、语言描述、音乐渲染、角色模拟等,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促使学生产生更深的期待。
  如上《新型玻璃》时,笔者先播放《蓝猫淘气3000问》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在“爱想爱问爱动脑”的乐曲声中进入课堂。接着,根据教学重点,创设“蓝猫科技公司”要举行“新型玻璃展销会”而招聘“推销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为了解新型玻璃、当好推销员,自觉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老师邀请你们去一饱眼福。”“你们有兴趣竞聘推销员吗?”这样的导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而笔者的提问,“要推销新型玻璃,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期待。
  2.设疑,制造悬念。所谓设疑,就是紧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设置疑难问题,引发学生质疑、释疑。有了疑问,同学们就有了释疑的心理倾向,就会在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也就有了阅读期待。笔者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故意设疑:“同学们,这些天,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草船借箭》整整读了二十一遍。你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吗?”(学生大声说:想!)“暂不告诉你们,请你们仔仔细细地阅读课文,猜猜困惑老师的是一个什么问题?看谁有水平,猜得准!”这一设疑,使学生阅读期待更为强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步步读文步步猜:三天怎么能造十万支箭?为什么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这件事不能让周瑜知道?诸葛亮的计策妙在哪?曹操为什么不射“火箭”?鲁肃是周瑜的下属,为什么不报告诸葛亮借船的事?这样,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沿着各自的思路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考,展示了思维的个性。
  3.装傻,诱发兴趣。“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节课40分钟,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广泛性和实践性。在课堂上,教师所教的、学生所学的只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学生还需要用教师所授之“渔”去捕获更多的“鱼”。有时教师假装不知道,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如在教学《童年的发现》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要求他们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读完后,一个学生问:“老师,人到底是怎么变来的?胚胎是怎么发育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好奇地盯着教师,等待解答。“你真会读书!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哪位同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笔者发现没人举手回答,便问:“你们想知道答案吗?”“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邱老师也不知道。”同学们笑了,课堂的气氛立即变得愉悦起来。很多学生都说:“邱老师,您就告诉我们吧!”“老师很想告诉你们,可是他提的问题实在太难了,老师真的不会!”笔者做了个鬼脸,同学们笑得更欢了。“不如这样吧,就把这个问题作为晚上的作业好不好?你们回去认真读课文,也可以查阅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来比赛,看谁答得最好?”第二天上语文课时,同学们个个都精神饱满。笔者知道这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时候了,于是便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上节课的那个问题,结果同学们的参与热情一度高涨。
  三、积累拓展,延续阅读期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学习不仅限于课本、课堂,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不应该只锁定课堂、教材,而应拓宽其空间,由课内期待延伸到课外,由教材延伸到课外读物,从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课外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阅读期待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如在教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后,笔者让学生围绕“精妙语言魅力无限”这一主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分组合作,采用多种途径去“发现、积累、学习、运用有艺术有魅力的语言”,如:快板、相声、小品、古今笑话、名人幽默故事,等等。笔者还专门安排了一节《精妙的语言》展示课。学生个个兴趣盎然,阅读期待再一次被激发。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欣赏,适当引导学生联系课外积累来解读文本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在写作时巧妙运用课外积累的语言或写法进行表达。学生在一次次运用的过程中,饱尝了读书的甜头,自然会延续阅读期待。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在不断解决旧的“期待”迎接新的“期待”过程中完成的。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课前、课内的阅读期待,还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课后阅读期待。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让学生的阅读期待之火熊熊燃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1976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