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与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高职“3+2”分段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现实探索和重要举措,课程衔接则是实现中高职“3+2”分段有效衔接的基础与核心。近年来,我国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不断改革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中高职院校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界定不够明确清晰、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课程设置重复、衔接缺乏特色等。基于以上分析,文章提出实现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3+2” 分段;课程衔接;现状;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3-0054-05
  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从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缺口比较大,缺口数量超1 000万以上。世界范围内,德国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功,高级技工占50%,日本占40%,而我国仅占5%。因此,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尤为迫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显得尤为重要。中高职“3+2”分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的起点和落脚点,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工程[1]。因为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终要通过开设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匹配企业用人标准、满足专业建设需要、适应个体职业发展诉求的课程来实现。职业院校课程能否做到有效衔接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本研究聚焦当前我国中高职“3+2”分段的课程衔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中高职“3+2” 分段课程衔接的现状
  中高职“3+2”分段是指中高职三二分段制,学制为五年,由部分重点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在省相关部门批准下合作举办,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三年参加考试。通过升入高职院校学习两年,高职院校毕业后,获得省教育厅验证的大专文凭,若未通过高职入学考试,则获得中专文凭。
  目前,我国很多中高职院校都已开始实行中高职“3+2”衔接模式。根据2017年天津市教委发布的天津市中高职“3+2”分段招生计划,其中有40所中专和职业高中院校实行中高职“3+2”分段招生计划,分别与专业对口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其中的天津市第一轻工业学校2002年首批试点中高职“3+2”分段试点数控应用技术专业录取45人,环境监测专业录取40人,經过十几年的发展,合作院校涉及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十几年招生人数累计近4 000人,可见中高职“3+2”分段衔接模式运行比较成功,招生规模增大,这离不开中高职“3+2”分段课程的有效衔接。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在对比传统课程体系上,更加注重知识技能的继续学习和提高。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贯彻和遵循“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的原则[2]。可以理解为,高职的课程知识技能是中职提升的方向,中职的课程知识能力是高职的基础。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更加具备了新的特色,如加大公共基础课,根据职业岗位分析,设置更加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强化学生的实操技能等。一些中职院校在第三学年专门为学生们进行文化基础课的补习。以部分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中职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文字录入与图文混排等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职业概念等,高职阶段开设C语言等提升职业技能的课程,是中职阶段课程学习达到的效果的提升和加强。
  二、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的存在问题
  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加大公共文化课比例,专业课设置方面更加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提升,但是课程衔接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目标衔接不够清晰,中高职课程内容设置重复以及更新滞后,缺乏特色等。
  (一)中高职“3+2”分段课程目标界定不清晰
  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对比以往的课程体系,有了新的优势和特点,除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以保证学生建构相关知识结构外,还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能力本位为目标,注重职业能力的养成。从课程衔接角度看,中职阶段的和高职阶段的课程目标要注意保持连贯性,但也要有相对独立性和明确的差异性。但当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着课程目标界定不清晰的问题,部分对接的中高职院校专业目录没有实现有效衔接,不具有统一的制定标准。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都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职阶段开设这一课程以中职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标,高职阶段开设这一课程以高职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可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为目标。由此可见,中高职课程目标差异性不显著,界定不清晰。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的课程目标注重实用性和工具性,而其对接高职院校的课程目标更加注重创造性和技术性,虽体现出目标层级递进,但一定程度上缺少必要的关联性、连贯性,中高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界定上出现了脱节,未实现有效的整合。
  (二)中高职“3+2”分段课程内容更新滞后、设置重复
  职业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内容应该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要体现出时代性、及时性、创新性等特点。但目前一些学校、一些专业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飞速,很多新的知识都在不断更新。若书本知识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疑课程内容是滞后的。信息技术融入了众多领域,包括教育领域,课程内容突破了传统书本单一的形式,网络技术、远程教育在课程内容丰富方面提供了新的机遇,而在部分职业院校在网络课程,电子图书建设等方面不太全面,信息化资源不足,导致课程内容相对滞后。除此之外,还有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不容忽视。课程之间若衔接相对松散,就会出现课程内容层次,区分度上的模糊。中高职课程重复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少和降低,同时不能突出中高职教育的顺序性和递进性[3]。例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高职阶段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此相对接的专业在中职阶段也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学生在中职学校阶段学习过的内容,在进入高职院校又重复学习,浪费时间[4]。   (三)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缺乏特色
  中高职“3+2”的院校种类多,办学理念,办学层次不同,有各自的院校特色,中高职院校之间课程的有效衔接在具备院校以及专业特色同时,还要具备时代特色,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融合现代教育技术。但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这方面体现的并不突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转型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技术人才仅仅有相关知识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这就要求终身学习理念要融入到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当中。虽然中高职“3+2”衔接本身就是职业教育贯彻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但其在现实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中贯彻得并不充分,在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自我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到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是现代技术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是,很多中高职院校对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把握得还不够深刻,简单认为就是引进现代技术设备,进行多媒体使用,实际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并非是现代技术手段的简单应用,而是现代技术手段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深度融合,能够为中高职衔接提供现实便利条件,能够拓宽课程衔接的深度和广度。中高职院校需要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课程教学服务方面进一步下功夫,努力使课程衔接体现时代特色。
  三、推进中高职“3+2”分段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为推进中高职“3+2”分段课程的有效衔接,中高职院校需要从推动中高职不同阶段课程目标协调一致,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置等方面统筹安排,其过程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科学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一)推动中高职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的协调一致
  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是不同时间段的教育,中、高职课程目标既具有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但也存在着层级性的差异。中等职业院校课程目标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其在生产、服务等一线领域较强的专门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课程目标是在中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基础上的升级,旨在培养学生复合型的技术技能,特别是在复杂工作领域的综合性职业能力。所以,中高职课程目标的衔接要立足于两个阶段的共性和差异性,努力实现二者之间的协调一致。
  中高职课程的设置是与中高职开设的专业所对应的,换句话说,中高职课程的开设和衔接是以专业为单位进行的,然而现阶段中职院校的部分专业和合作的高职院校专业并不能实现完全对应,导致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专业错位非常严重,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编制统一的专业目录,中职与高职合作的专业应该一一对应,保障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5]。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高职所开设的专业是与其衔接的中职专业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其设置面的宽窄,对中高职衔接通道宽窄形成直接影响。必须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并制定统一协调的中高职专业目录,使中高职在专业上实现有效衔接,除了依靠国家政府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外,还离不开行业与地方的合作,中高职在专业建设方面实现规范有序,才能保证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进而推动中高职课程目标协调一致。
  (二)完善中高职“3+2”分段课程内容选择与设置
  中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在选择和设置的时候,既要体现阶段性,也要体现连续性。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中职阶段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中职阶段除了采用公共基础教材、专业课教材外,还应积极开发一些校本课程。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与企业需要,由职业教育界专家和学校骨干教师以及校企合作的相关企业的优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成立课程编制小组,依据相关标准编制校本课程。高职阶段课程内容设置是在中职阶段课程的进一步升级。绝不是简单的叠加,杜绝中高职阶段课程内容重复,高职阶段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课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认知,具有工匠精神,具备较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
  毕业的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意识,在学校就要开设相关的实训项目,保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修课程,实现技术技能,知识结构的构建,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一些发达国家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成功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如法国的课程标准分类衔接法。在当前我国在万众创新战略驱动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涌现新的行业业态。根据行业职业要求分类,将中职分为若干类,每一类相应专业制定课程标准。对应的高职在该类课程标准上制定课程体系,以保证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性[6],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课程的含义是广泛的,课本教材只是其中的一种。学校还要根据专业需要开设丰富的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现在中高职“3+2”分段的学生在中职阶段第三年并非如普通中职阶段學生一样去企业实习一年,而是继续在学校完成教学计划通过考试,为升入对应的高职阶段做准备。升入高职学习一年后,第二年开始去企业实践,然而中职阶段应该在课程中多设置,带学生去校外合作企业学习,体验企业文化,学习相关专业岗位职责与要求等方面,一方面让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可以提前有所体验和感知,也可以激发其动力,实现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离不开科学制定课程与教学管理计划,明确课程目标。保障课程有效衔接,建立健全课程与教学管理系统,明确中高职、企业各方的管理职责相当重要。当前存在的问题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够高,参与度也不够深,所以要加强各方参与度,发挥各方管理机构的作用。合作的中高职院校以及企业成立相关的课程研发小组,要定期开展调研,深入到院校教学一线去督查,及时发现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相关经验,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及时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提出建议。中职院校要委派相关专业教师去对应合作高职院校了解课程教学进度,以便及时发现自己院校的不足,课程内容需要调整之处,在课程实施方面提出建议和指导。高职院校也要定期去中职院校开展一些相关专业的讲座。可以培养对应专业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求知欲,指引学生在专业方面更好地实现成长。中高职衔接本就是由高职院校牵头,中高职合作院校要定期交流,课程衔接要落在实处,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   (三)將终身学习理念融入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建设
  上个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思想被提出,随后的几十年深入教育界的角角落落,现在终身教育思潮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经济、文化等方面飞速发展,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阶段,响应国家号召,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这不仅仅是在普通教育领域,在职业教育领域,同样要求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在中高职“3+2”分段课程体系中融入终身学习理念十分必要。社会全员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尤其是产业转型需要大量技术人才,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社会职业的变更速度加快,每个人可能会面临变换职业或者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工作者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中高职“3+2”分段项目中,以开设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在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技能课程的同时,也需要开设一些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必修课,涉及人文、艺术、科技等方面。与此同时开设一些自我学习相关的课程也非常必要,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明确学习目的,主动制定学习目标、计划、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深度与广度
  中高职“3+2”分段课程实现有效衔接并且更具备特色,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的融合。一方面,优化课程内容,共享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保障和支持。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给学校课程发展、改革带来了机遇。中高职院校要继续探索优化课程教学资源的路径,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网络空间和真实教室授课环境有效衔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软件与设备硬件平台,通过数字通讯建立人机交互虚拟模型,实现设备的升级管理,将设备的管理、控制和维护有机结合,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院校硬件设备资源[7]。
  当前,众多职业院校采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作为教材,但时代发展迅速,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编制和设计方面具有长期性,需要网络课程资源作为补充。中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保证校园无线网络的全部覆盖,在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或者实训课程项目的同时提供信息化保证。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尤其不同办学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同专业,要契合所处区域经济发展背景和诉求,满足特色产业,合作企业的需要,利用教育技术,创新课堂教育手段,弥补传统教学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满足了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号召。
  课程有效衔接与课程有效实施、评价也密不可分。近年来大数据发展迅速,在教学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走进课堂,甚至在一些学校学生上课前采用扫脸,大数据技术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记录和观察,生成相关测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教学质量是职业院校立足之本,课程实施的质量监控是不断优化课程实施的重要手段,用数据去驱动课堂,检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突破传统的课程评价形式,使课程评价更具备科学性和及时性。同时形成教学专业的资源库,构建网络共享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拓宽教学资源,通过各种现代技术搭建的平台,师生都可以借助微课、手机APP等浏览,学习相关知识。
  (五)落实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与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中高职 “3+2”分段各专业实现课程有效衔接离不开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如计算机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等都要有设备健全的校内实训基地,相关专业要完善教学资源库建设。这就要求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经费投入力度要大,职业教育相关政策落实也要到位。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了2020年“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国家也在大力投入经费,出台各类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势必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更多政策保障。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尽可能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形成职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
  综上所述,课程衔接是中高职“3+2”分段的基础与核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针对中高职院校不同阶段课程目标界定不够清晰、课程内容设置重复、不能及时实现新知识新技术的更新、一定程度缺乏特色等问题进行攻关破解,从中高职课程目标衔接、内容设置衔接、终身教育理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政策与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中高职“3+2”分段课程衔接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搭建,更好更快地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肖凤翔,肖艳婷,雷姗姗.基于课程论视角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职教论坛,2013(31):55-59.
  [2]鲍伟,韩彦芳,欧阳志红.中高职教育衔接中课程衔接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2(2):144-145.
  [3]龙洋.“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5):67-70.
  [4]张建.对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2):16-18.
  [5]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5):69-73.
  [6]彭娟,刘一兵.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4(4):15-16.
  [7]高鲜萍,成英,王少华.基于CMMS的职业院校教学资源数字化优化方法[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7,27(1):10-13,22.
  The "3+2"Sectional Curriculum Cohes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XIN Yan,ZHANG Yuan,XU Hong-wei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 The "3+2"seg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 realistic exploration and vital measure to construct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built the overpass of talent cultivation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hesion is the base and core of realizing the "3+2"segmented articulation. The "3+2"curriculum cohesion is developing and making reform continuously in recent years.But it still exis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curriculum objective is not clear,curriculum content dose  not update in time, curriculum is repeated , and lack of feature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make the he "3+2"curriculum cohesion come true .
  Key words: The "3+2"seg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rriculum cohesion ;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 suggestions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685152.htm